浅谈信息技术应用如何优化高效课堂

  王士瑞

  (吉林省农安县前岗中心校 130200)

  【摘 要】 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提高了教师自身素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优化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38-8636(2023)08-0003-02

  现在的信息技术教学不是单一制作多媒体课件,新的网络资源和学生动手运用能力已经深入课堂,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武装自己的课堂并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之间的整合。因此,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是所有教师必备的素质。如何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为课堂提供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难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越来越受重视,更重视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然而,教学效果却不容乐观,虽然有些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互动,但是有些同学利用教师讲课的时间玩游戏,利用做练习的时间上网聊天,课堂的学习氛围不好。那么,如何实现信息技术在课堂的有效管理,打造属于自己高效的课堂呢?我有如下看法:

  1提高自身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构建属于自己的高效课堂。

  信息技术是当今人们都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教师讲解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教师所讲的知识可能学生会从其他方面获取,如网络,电视,所以教师必须有娴熟的现代信息技术本领。要想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教师必须有一个科学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否则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教师必须首先具备这些能力。所以教师必须迅速适应科学发展的形势,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优化自己的课堂。

  2运用信息技术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培养,这就需要我们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教学中,教师创造的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可使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教师对学生的充分信任、鼓励,会使他们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使学生在充满情趣与快乐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精心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合理组织画面,配以动感,不仅可以传播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可以变静为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师制作课件时,可以设计长方体盒子打开的动画,问学生: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什么?利用视频动画和丰富的色彩,使它灵活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充分感知,让学生体会到周长的概念,知道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六个面面积的总和,此时,计算机屏幕上的长方体重新展开,明确长方体的六个面的总和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加深了学生对长方体表面积概念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动机,为探索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做好铺垫。

  3运用信息技术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是课堂有效管理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化难为易。学生学习一个知识,一般都要经历“感知──理解──积累──运用”这样的一个过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和不易操作的实验活动过程进行处理,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教师在课堂。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学生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不易理解,关于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教材虽然采用了实验的方法,但实验过程比较复杂,难于操作,学生很难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做一多媒体课件,利用动态展示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使抽象化为具体,化难为易,以达到最佳效果。

  在学生理解应用、强化体验教学时,教师往往会要求全体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完成同样的练习内容,忽视了潜能生的培养。对同一练习内容,每个学生完成需要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做得快的学生很快就有了空闲时间,而这就给了学生开小差制造了机会,可能导致课堂混乱。比如,教师安排学生做练习,熟练的学生用很短的时间完成,为了等待稍慢一点的学生,聊天形式不探讨学习内容来消磨时光,而其他同学看到后也纷纷效仿。如何避免这种现象呢?一位哲学家曾经启发他的学生说“除去地上杂草的最好办法就是用绿油油的庄稼来占领这片土地”。所以,我在做教学设计时在每个环节设置选做内容,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练习,更好的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避免空闲时间的出现,从而使课堂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能发挥最大效益。

  4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

  现代信息技术已广泛地用于教育教学过程,如多媒体显示技术及应用软件辅助教学等,这些更多地改善了原有的教学模式。以往教学的一大问题是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过于重视书面知识而轻视日常生活中的知识。故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分析、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强调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教教材、学生学教材、考试考教材,教师和教材自然就成为信息的载体,除此之外很少有别的信息来源。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造成了教师是知识的权威,教师的话都是对的,学生对教师的讲解总是言听计从,缺少质疑,创造性自然差。而在信息条件下,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获得大量的相关信息,教师和教材再也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他们的知识广了,视野宽了,自然疑问也多了,对教师的话他们开始思考、辩别、考证和质疑。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抓住教材中蕴涵的创造性因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提出教学要求和问题,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然后进行讨论、总结交流。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途径去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师应正确对待,及时转变观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丰富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为了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将新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从繁琐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形成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学习氛围,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参考文献

  [1] 陈翠玲.巧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手段打造高效课堂[J].学周刊,2018(17):142-143.

  [2] 李丹会.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细节,打造高效课堂[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4(12):49.

  [3] 白雪,李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理论取向与实践路向[J].教学与管理,2023(07):1-5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