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三项目获国际纺联可持续和创新奖

  •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 关键字:可持续,创新奖,项目
  • 发布时间:2023-12-17 19:22

  11 月5 日,2023 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年会在浙江绍兴柯桥召开。会议聚焦“绿色、循环、数字化——纺织工业新动源”主题,共探全球纺织业转型与合作。来自印度、西班牙、土耳其、韩国、德国、瑞士、印度尼西亚、乌兹别克斯坦、中国台湾等近60 个国家和地区的纺织专家及企业负责人、国内知名专家、大型企业和机构的负责人、纺织产业集群地政府代表以及新闻媒体代表等近千人参加了会议。

  国际纺联作为增进产业共识、强化全球价值链合作的重要平台,凝聚各国(地区)纺织业的建设性力量,有效推动了全球纺织业的开放、融合、创新和可持续发展。2021 年经国际纺联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了国际纺联可持续和创新奖,用以表彰纺织行业的可持续和创新成就,重点关注在严格可持续标准和尊重环境条件下的创新、设计、开发和生产,授予在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领域显著改善纺织制造业的公司/组织或个人。

  2023 年全球共有五个项目获国际纺联可持续和创新奖,其中三个项目来自中国大陆,分别是青岛大学和青岛源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担的“纺织用海藻纤维的产业化与应用”项目,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聚酯纤维超临界CO2 流体染色”项目以及稳健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可生物降解纳米口罩”项目。

  “纺织用海藻纤维的产业化与应用”项目组于2004 年提出向海洋要资源,开拓纤维的第三来源,打造“海上棉仓”,开展纺织用海洋生物基纤维研究,为发展生物基材料提供技术支撑,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经过近二十年不懈努力,承担完成863 计划重点项目、973 计划研究专项等科研项目,实现了多项理论创新和技术装备创新,走向了纺织服装用海藻纤维的产业化(国际上没有相关技术和装备)。历经四代技术装备提升,先后建成800 吨产业化生产线和国际领先的5000 吨产能纺织用海藻纤维生产线。制定了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为纺织用海藻纤维大规模生产和应用奠定了基础。相关成果荣获中国专利银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专利金奖,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专利一等奖。未来,项目组将针对海藻纤维低成本大规模生产、纤维新品种、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研发进行突破,继续依托自主核心技术,为海洋生物基纤维新材料发展贡献力量。

  “聚酯纤维超临界CO2 流体染色”项目组历经万余次研究试验,建立了分散染料在超临界CO2 中的溶解度预测方法、染色模型及工艺数据库,开发出高上染率的无水染色工艺;发明了染色后的回收分离釜和分离方法,实现了染色过程中低聚物、油剂及残余染料的分离与回收;研制了耐高压、大流量专用磁力循环泵、专用密封阀门、染料免凝结装置和纱管等关键部件,建设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聚酯纤维小试、中试和产业化示范线,实现了装备的高效稳定运行。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 件,欧美日发明专利各1 件,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 余件。项目先后荣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专利金奖、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等。项目实现了聚酯纤维染色的零耗水、零污水排放,染色时间缩短至3 小时以内,同时相对传统染色具有显著的染色成本优势和减碳效益。对解决纺织产业印染污水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将有力助推我国纺织工业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

  目前市场上口罩的核心过滤材料为聚丙烯熔喷布,这类材料不可降解且会对土壤以及海水形成污染。“可生物降解纳米口罩”使用可再生生物基原料,能够达到100% 的生物降解率,该材料的使用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碳排放;同时,相比于市场上的可降解聚乳酸熔喷布,静电纺丝纳米过滤材料的过滤性能和通气阻力更加稳定,其滤效衰减远低于聚乳酸熔喷布。项目设计和制造的可降解口罩中95% 以上的成分为生物基原料且可以生物降解,相比于石油基产物的传统口罩,如果每人每天用1 片降解口罩代替传统口罩,那么一年可以减少3532万吨温室气体,这相当于78个煤电厂的全年排放量。另外,生物基可降解口罩也将减少塑料在土壤中的积累并流入海洋,避免给陆地生态和海洋生态造成破坏。(综编)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