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传统文化推动传承与创新的可持续性

  • 来源:信息化视听
  • 关键字:科技,传统,文化
  • 发布时间:2023-12-26 19:03

  12月8日,由敦煌研究院与腾讯公司联手打造的“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正式上线。这也是全球第一个基于区块链的数字文化遗产开放共享平台。通过该平台,全球学者、文化爱好者、艺术创意者可以获取来自莫高窟等石窟遗址及敦煌藏经洞文献的6500余份高清数字资源档案。

  据悉,借助区块链技术,该库素材的原创证明和相关的授权、支付、下载等信息实时上链存证,每一例素材的授权使用均可查证。具有创作能力的个人和企业可以下载素材进行再创作,作品再次上传入库后,经过智能内容安全审核及敦煌研究院专业审定后,可以分享给更多人欣赏与使用。

  实际上,敦煌研究院在数字化方面的动作是非常深入有力的,联合相关单位陆续推出了诸如数字供养人、敦煌诗巾、云游敦煌小程序、“数字藏经洞”等大作,以数字科技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而此次腾讯以区块链等技术支持建设开放素材库,则是进一步践行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的大动作。同时我们必须承认,这还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文化诉诸商业落地的案例。正如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所说的:基于敦煌学研究成果、石窟数字化海量资源,借助先进技术,素材库实现了文化资源共享的数字化升级,敦煌研究院将不断丰富素材库内容,探索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苏院长一语中的,说实话,不能“可持续发展”的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就是无源之火、无本之木。哪怕数字化在一开始仅仅只是出于文物保护的迫切需要,然而到了一定的阶段,可持续发展也是必然要考虑的路线。

  我跟很多人一样,并没有亲到过敦煌、参观过莫高窟,美轮美奂而神秘的敦煌莫高窟,如果没有数字化手段,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很难较为全面真切去了解。而全国各地还有不知凡几的各级文保单位,有的名气大,甚至比肩敦煌莫高窟,有的声名不显,面临着保护力度、保存条件、运营经费等诸多问题,单靠国家或者地方政府财政支持,远远不能全部覆盖到位,也并非长久之计。

  有专家说过,“最好的方式,就是让文物走到大家身边。”

  “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正式上线的消息是令人欣喜的,它让我们看到了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的另一种可能性,给全国其他的文保单位蹚出了一条新路子。

  当然,我们也希望腾讯以及更多的有担当的企业能参与进来,让更多的文物和文保单位能够被重视起来,同样能够享受到数字科技带来的变化和商机,还有流量,最后也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习主席说过: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当前,这种自信的力量已经在逐渐释放出来,我们太有必要让这些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和留存下来的“国货”瑰宝进一步发光发热,并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