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 来源:教育论坛
  • 关键字:语文教学,课外阅读,培养兴趣
  • 发布时间:2024-01-06 15:38

  王天桂 (贵州省锦屏县城关四小)

  摘要: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阅读活动,它是课外阅读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基本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够很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所以,在小学高年级语文的教学中,老师要把培养学生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当成语文教学的目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外阅读;培养兴趣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阅读活动,它是课外阅读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为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为145万字,并且倡导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对语文教学来说,提高教学质量,“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不但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有利于学生提高认识、陶冶情操,更有利于发挥学生阅读的自觉能动性。学生有了阅读的积极性,再加上读书方法得当,阅读能力肯定会大大提升,也会推动课内阅读,教学质量明显提高。然而在以农村小孩居多的县城小学,课外阅读严重滞后,很多学生沉迷于手机和电脑游戏,课外阅读几乎是一片空白,浪费了学生阅读的大好时光。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下面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建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有书可读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亦如此,为了让学生有书可读,教师可以教育学生节约零用钱用于购买课外读物,建立班级图书库。家中有适合小学生的书籍,要求每位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本书带到学校,贴上标签及读书交流卡,放于班级的“图书角”中,供同学课余交流学习。在此基础上,家中藏书较多的同学还可以多带几本自己喜欢的图书,带到班级,贴上标签放于班级的“图书角”中,建立班级小书库,丰富班级的藏书量。发动学生开展“好书互换看”行动,提倡同学与同学之间进行好书共享。换一本书,交一个朋友,不仅读到了好书,还加深了同学间的友谊。不过要提醒学生,借阅别人的书,一定要好好爱护。班级小书库实行全天开放,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充分利用每分每秒的时间,保证学生在一天中课外读书时间不少于1小时。

  二、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让学生读合适的书

  当前图书市场上针对小学生的课外读物非常丰富,种类繁多,五花八门,但是并不一定所有图书内容和质量都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因此,老师要结合小学语文的基础知识范围,有目的、有计划地给学生推荐优秀的、适合学生朗读的课外读物,让学生读有所获。比如,《爱的教育》《闪闪的红星》《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小王子》《窗外的小豆豆》等等。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课文就可以直接给学生推荐,以此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三、勤写课外阅读记录表,促进学生课外阅读

  不爱读书,更不喜欢读课外书,是很多学生的通病,因为他们觉得读书无用。对于这些学生来说,老师要求他去读课外书,很多时候,他们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当面老师或家长答应看,课余时间实际根本不看;要么为了应付老师或家长监督,却是囫囵吞枣、走马观花。为了让每个学生真正热爱读书,喜欢课外阅读,教师可采取写课外读书记录表的方法督促学生去读,并规定一个星期至少写两份以上的课外阅读记录表并上交给组长检查,记录的内容有课外读物名称、作者、好词佳句、感想收获等等。这样一来,以前不看书的,现在喜欢看了;以前乱瞟的,现在找到了落脚点;久而久之,相信他们会找到课外阅读书的乐趣。只要他们愿意拿书在看,这就是成功的一半;愿意下笔写课外阅读记录表,他们收获会更多,做到不动笔墨不看书,持之以恒,并形成习惯。

  指导学生写游记之类的文章,要教会学生明白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怎样分段,以及懂得时间、地点的变换,这是文章划分段落的主要依据。在阅读分析文章时,抓住表示时间及地点方位的词。读写景的文章,让学生懂得要弄清作者写什么地方的什么景,这地方的景色有什么特点,这些景色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用什么样的词语来恰当表现景色的特点。

  总之,语文的学习是长期的,贯穿一生的,学之有道,则能事半功倍。合理地阅读,正确地阅读,能有效地促进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提高探索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水平,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实践证明,教师一旦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学生的阅读理解、表达交流能力就会提高。为了让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畅游,为了让他们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四、组织竞赛活动 品尝阅读快乐

  为了在学校营造一种课外阅读的氛围,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一些关于课外阅读的竞赛活动,让学生们意识到课外阅读的好处,品尝到课外阅读的快乐。例如:班级可以举行关于古诗词答辩的竞赛,并设置一定的奖励,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促使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背诵,深入了解古诗内容中的意境,学习古诗的表达技巧,让学生感受诗人是如何通过简单的字句流露出自已真实的情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古诗词的魅力,加深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还可以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课外阅读的方式和成果,为同学们推荐值得一读的书籍,学生可以互相交换书籍,已达到最大的资源利用率。这样一来,学生的课外阅读也就不仅仅只是浏览书籍的表面内容,而是要对书籍的含义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要充分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时代背景和写作原因等等,加深对书籍的感悟,使学生在阅读一本书籍的同时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获取课外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获取更多的文化知识。同时对学生分享的书籍也有更深刻的认知,为自己的课外阅读提供了参考价值和指明方向。

  五、评出“课外阅读之星”,促进班级进行课外阅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了使学生爱上阅读,学着别人去阅读,在校时间,可以定出时间、定出地点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师不定时检查,并做好个案记录;要求每个学生都相互监督,留心观察,记住在课外阅读方面做得好的同学;班级可在每个月末评出几个“课外阅读之星”进行奖励并要求全部同学向他们学习。被评为“课外阅读之星”的同学做好带头表率作用,带动更多的同学认真地进行课外阅读,将本班的课外阅读之星,期末推荐到学校进行评选表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久的将来,班级里定会群星闪烁。

  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有多种多样,本人仅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略谈以上几点看法,“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英小环.加强课外阅读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探索[J].

  [3]张爱芳.阅读滋润童年书香陪伴成长——让课外阅读扎实、有效[J].

  作者简介:

  王天桂,女,侗族,1977年10月出生,系贵州省锦屏县平秋镇魁胆村人,现任锦屏县城关四小语文教师。1999年由师范学校毕业,当年10月走上教育教学工作岗位。2001年12月至2006年12月参加贵州师范大学自学考试,并获取相应的毕业证书;于2013年1月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修完二年制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准予毕业。从1999年至今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积极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任务,配合学校做好各种日常工作。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