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初中生考试失败的原因
- 来源:教育论坛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考试失败,原因,对策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2-21 14:19
何 佳(绍兴文理学院教育学院)
[摘要]当今世界已经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现在学生的思想、心理与教育模式和教学理念相有许多违背之处,已经呈现了很多问题。一些中小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了考试的失败,对他们的心理以及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素质的提高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针对于此,笔者试图对此进行探究分析。笔者从考试焦虑、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努力、应试技巧等方面分析,探索初中生考试失败的原因。
[关键词]初中生;考试失败;原因;对策
初中是基础教育的关键时段,特别是在今天的终身教育的背景下,学生面临高学历竞争以及学业负担日益加重而言,它显得尤其重要。在初中阶段,学生面临许多问题,考试失败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此开展学生的学习指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调整、自行适应是有必要的。
1.初中生考试面临的问题
众所周知,现行的教育制度仍以应试教育为主,而不像西方国家一样以动手和创新能力的开发为主。正因如此,再加上初中生所处的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的转型期使得初中生面临一系列考试问题,初中生面临考试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1.1教育方式单一,教育模式僵化
古代文豪韩愈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在对老师下定义的同时实际上也概括了中国传统教育的模式,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文明程度的提高,教育模式相对落后和僵化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的教育发展要求,程方平、毛祖恒等编著的《中国教育问题报告》中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这种沉迷于传统的特点已不被时代所容,再想以坚固的象牙塔来禁锢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使之无法真正与社会交流和沟通,只能使教育陷于蒙昧和迂腐的深潭” 面对于此,应该有一种能结合中国传统的注重理性、知识教育和西方注重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新型、完美组合的教育模式,这样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就会使得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尽是“方”或者都是“圆”,而是让他们各尽其才、
各显其能。
1.2考试模式单一,过分看重成绩
在中学教学过程中,学校、教师和家长都关注学生的成绩
和进步,但关注的主要是考试成绩。诸如,“推优”、选班干、入团等等,学校老师都以成绩为主要参考。如此一来,就使得学生只注重卷面成绩而忽略了考试的真正目的。一些学校更是把考试排名、分等级炒得沸沸扬扬。这对于那些考试不理想的学生来说,最大的压力莫过于此,随之而来的是对学习的厌恶、反抗甚至是逃学。那么家长呢,学生回家家长就问,这次测试考得怎样?排名第几啊?一听到考试失意,立马一顿劈头盖脸的责骂,而不是对考试失意的分析和引导孩子对考试的正确看法,然后对下一次考试提出希望和鼓励。
再者,老师考试的模式单一,注重卷面考试,而忽略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以及体能素质的综合考察,使得一些学生的特长没有被认可和发挥,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能力,这就使得部分学生产生不服和叛逆。于是学习态度不端正,考试次次失意造成了恶性循环。
再次,对于刚步入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此时的叛逆心理较之以前就显得强烈,而初中阶段正值教育的关键时期,对其心理和生理的良好成型就显得至关重要,不仅如此,对其知识掌握的影响也就非同一般了。倘若不能及时疏导其心理障碍,那么他们考试失意就“情有可原”了。
1.3家长配合不够,教师孤军奋战
自从“减负”实施之后,初中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与此同时,学生的业余时间也相应增多,这就给教师的教育带来新的问题:如何在更少的时间和作业量相对少的情况下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正如前所说,学生的学习时间和课业相对少,加上新编教材注重动手和探索能力的教案,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点就变得更加困难;而要解决这一难题仅仅依靠教师单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们的孤军奋战既使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也使得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要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并非是学校和教师单方面的责任,而是要求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努力、相互配合。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这点,而忽略了“家庭教育”,要知道,孩子在家的时间肯定比在校多,如果家长没有在第一时间内了解自己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甚至是不良的心理状态,任其所为,试问,这样孩
子能考出理想的成绩吗?
1.4学生自主性差,学习动力不足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其自控能力、对学习的认识以及主动学习的动力不足导致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未能使知识系统化,这样就使得他们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也就不能使他们在考场上脱颖而出了。
新教材的实施,对学生的动手和探索能力要求的增加,对于一些知识点,课本和教师将不会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要求学生自我总结和归纳,甚至要求自行分析、实验从而得出正确结论。面对于此,学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更不要说去适应它了。这样,不能端正原有的学习态度、自主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无法与新教材相适应,知识就不能扎实掌握。
还有一部分学生错误的认为,努力学习的学生是“死读书”、“书呆子”、“低智商”, 而“高智商”的学生应该是会玩、能玩,不是“死读书”。在这样思想的驱使下,他们挥霍光阴,荒废学业。
2.初中生考试失败的原因
2.1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我们可以从这两方面进行分析。由于先天或后天形成的神经衰弱症、紧张症、急躁症等导致了在考试过程出现焦虑情绪,从而使得考试的失败。再者,由于生理原因(多见于女生),使得他们在有序间断的时间里心情郁闷、浮躁,加上对考试没有正确理解,压力过大考试焦虑的产生就顺乎其然了。还有一种归因于心理因素,“初中的学生思维逐渐趋于成熟,逐渐意识到努力经常被看作是对低能力的一种补偿,因而在人们普遍以成绩的好坏来衡量学生是否有能力的今天,初中生尤其是那些刻苦学习的学生为了维护自己是有能力的积极形象,就特别看重考试,这就使得初中生考试焦虑有所回升”。大家都知道,适当的压力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而过度压力反而会促使他产生强大的精神压力,甚至导致了更多学生的反叛和厌学。同时,中国的家长也会对他们的孩子娇惯,过分看管和呵护,期望值过高,教育不一致等。家长的不良心态及错误教育方式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对家庭的依赖性过大,独立性较差,营养过剩,身体不良和心理素质偏差,意志品质薄弱,不能积极勇敢地面对困难和压力。如此一来,他们“血溅考场”就不足为怪了。
2.2教学方法不当
不能不承认,在过去,我们绝大部分的教学内容
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结构单一,教学方式单调,课程内容没有生活化,与实际衔接性差。而新编教材却侧重动手、创新和探索能力的培养;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教材虽改,但考试的制度、衡量的标准却是“一如既往”,新教材与旧制度无法兼容,我们的学生面对这些问题没有很好的处理、调整和改进学习方法、没有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没有从实质性抓住规律,切实掌握知识从而未能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却死记硬背,搞题海战术。这样怎能好好的答好命题灵活的试题?
2.3学生努力不够
个体努力不足是导致考试失败的内在因素之一。我们了解到,在考试失败的学生中,绝大多数是因为平时学习努力不够,知识掌握不牢造成的。如前所述,部分学生认为,现在拿高分不光荣,而是看谁会玩,谁不“死”读书,谁的智商高。他们没明白“书山有路勤为径”、“一分辛劳一分才”的道理,知识没能很好的掌握,考试失意当然是必然了。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清楚的认识到初中阶段是学习的重要阶段,而沿袭了小学时贪玩、不重视学习的坏习惯,教师又没有做出有针对性的引导,使得学生的叛逆、厌学情绪加重,这样就更别说他们能努力学习了。
2.4应考技巧不足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忽略了应考技巧的重要性,而是死记硬背定理、公式,在考试之时以常规思路解题,让他们面对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应变能力、计算能力的挑战他们只能是“绞尽脑汁”、“束手无策 ”了。例如(以数学为例),出题者为了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在选择、填空题别出心裁,非用非常规思路不能速解。如果学生不能很好掌握“图象法”、“待定系数法”、“特殊值法”、“逆向思维法”、“同类比较法”等,那么他们就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完成答卷,成绩也不尽人意了。更有甚者,一些考生在考试中遇到难题,不能做出好的处理,老是在琢磨,试图把它解答出来,但最终却没能解答,时间消耗,后面的题目也未完成,试卷没有检查,正确率低,分数自然低了。
[参考文献]
[1]程方平、毛祖恒.等编著. 《中国教育问题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1版 第5页
[2]王水珍著《不同维度下考试焦虑的比较、分析及教育建议》. 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