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法》正式印發,您對此作何評論?您認為此《辦法》的實施將對澳門的創新與科技發展產生怎樣的影響?
澳門東莞青年會何穎賢會長:《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關於促進澳門青年創新創業的辦法》2 月1 日起實施,《辦法》除明確了青創基地的認定條件和程序,更加明確了澳門青年創業企業、創業青年的扶持和獎勵政策,在2024 年一開年,適當的時間為澳門創業青年提供了新的發展路向。
我認為,這是繼《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發展促進條例》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關於支持澳資企業發展的扶持辦法》之後,又一項惠澳支持,是鼓勵澳門青年更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促進培育創新創業企業發展的實質性利好措施。
《辦法》的印發,將會提高澳門、深合區創業創新氛圍,提高澳門青年的創新創業熱情和積極性,吸引更多澳粵創新青年人才、技術落地,可為澳門的創新和科技發展提供非常好的生態基礎支持。
華南師範大學旅遊管理學院李軍教授:《辦法》的出台是貫徹落實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符合國家的發展需要和澳門的長遠利益。這一政策舉措為澳門青年提供更多機會和豐富資源,推動澳門青年在內地創造出全新的發展與創業浪潮,更將粵澳兩地的交流合作推向前所未有的深度與廣度。同時,橫琴深度合作區作為大灣區互聯互通的重要紐帶,該舉措將進一步促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大灣區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發展示範區。
這一政策實施不僅為澳門的長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更是為澳門的科技與創新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機遇。我們需要團結一心,共同努力,以應對和把握未來的發展方向。該《辦法》的實施對澳門的科技與創新發展可能會產生以下五大潛在影響:
第一,創新引擎啟動。《辦法》通過場地租金減免和創業獎勵等措施,支持澳門青年在合作區創新創業,啟動了澳門的創新生態,為澳門的科技與創新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為澳門青年創業者打開了無限可能,成為推動澳門科技與創新發展的強大驅動力。
第二,人才回流效應。針對澳門創業青年的利好政策不斷優化,可以吸引更多的澳門科技人才來到合作區,他們帶著前沿的知識與技術,為澳門的創新科技與發展帶來無限可能與機遇,助力澳門在激烈的競爭中立足。
第三,產業競爭升級。合作區的科技與創新發展勢必會衝擊部分澳門本土中小企業,但有助澳門本土企業在競爭中自我革新、提升實力,增強產業競爭力。也可以發揮本土優勢和外來大企業合作,利用平台優勢實現雙贏。
第四,創業環境優化。《辦法》注重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包括完善政策體系、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優化服務流程等。這些舉措將為青年創業者提供更好的創業環境和條件,激發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創業熱情。
第五,區域協同發展。合作區通過加強與澳門本土、內地的技術交流和資源共用,可以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共同推進科技與創新發展,提高澳門的產業競爭力和國際化水準,助力區域經濟的繁榮和發展。
澳門學聯蕭顯華理事長:自從疫情防控政策放寬之後,可以明顯感受到深合區的發展按下了“加速鍵”。去年,深合區迎來了掛牌兩周年,有關政策和綱領性文件亦相繼出台,如“促進條例”、“橫琴金融三十條”及其實施方案、“產業目錄”和“橫琴規劃”等,進一步優化了深合區制度建設,塑造琴澳一體化總體發展新格局。
日前印發的《辦法》是對澳門青年在深合區創新創業方面作出的細化方案,包括明確雙創基地的認定條件和程序,規定基地運營主體的運營管理以及澳門青年創業企業可獲得的扶持政策,包括場地租金減免和創業獎勵措施。今年是祖國75華誕和澳門回歸25 周年的“雙慶之年”外,亦是深合區第一階段建設發展成果的“驗收之年”。在此背景下,我認為《辦法》的適時出台不但是對“促進條例”乃至“總體方案”中相關規定的具體落實,亦是對目前澳門青年的需求和挑戰所作出的有力回應。相信《辦法》的實施能夠為在琴創業創新的澳門青年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對有意前往深合區發展的青年亦有一定吸引力。
有了良好的創新創業土壤後,我認為澳門在科技人才的培養上亦需要“打好配合,彼此呼應”,尤其是非高等教育領域如何透過課程設計,加入適應本澳“1+4”經濟多元發展策略的教學內容。日前,教青局出席電台節目時曾表示會透過修訂“基本學力要求”及“課程框架”,加大在小學、初中及高中的科普教育力度,提及會在資訊科技科加入人工智能或編程內容,預計今年落實並實施。在此基礎上,我期望《辦法》的實施和本澳非高等教育的課程設計是一種雙向的奔赴,共同促進本澳創新與科技的可持續發展。
博士智庫楊誠副理事長:特區政府推出“1+4”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策略,這個“1”和“4”的角色定位對於青年人的職業選擇和創業選擇,實際影響力是較大的。推動青年創業,解決的核心是就業問題,因為大量的勞動力就業出現困難,社會並沒有那麼多的實際崗位可以給這些過剩的勞動力,進行優質的擇業和就業。
澳門的產業板塊單一,主要圍繞旅遊產業和服務貿易等,幾乎沒有任何開拓的機會。在橫琴創業的澳門人,我見到目前主要項目還是集中在餐飲業,如開辦茶餐廳、咖啡廳等,缺少科技含量。希望更多的澳門年輕人走到灣區,走到橫琴;還需要明確地告訴年輕人,未來五到十年澳門的具體發展路向,澳門青年應該具體怎麼走。此外,這兩個區域的法律融合目前還處在初始階段。應該多宣傳一些澳門青年在橫琴成功創業的故事,以此作為榜樣,推動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到深合區建設的熱潮中。
目前,我見到在深合區推出的一些利好政策,但有些條款還未真正落實到位,政府目前推出的大部分補貼是在租金上。推出政策是好事,產生的實際效果還需要實踐檢驗。大部分的年輕人要創業就業,其核心的問題是要賺錢或養家糊口,並不是為了去拿補貼、租金,不只是簡單的補貼到位。我們的出發點要明確,引導的這個方向可能還是需要社會再思考或調整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