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摄影画面点线面的表现方法(二)

  • 来源:旅游纵览
  • 关键字:漫谈,摄影画面,点线面,表现方法
  • 发布时间:2011-03-11 12:56
  线的表现方法

  线,具有方向性、分界性和延伸感。在平面视觉艺术中,线条一般表现为物象的轮廓,以及光影、色域面积之间的临界线。它是描写物象,反映内容,刻画形神的要素;它是决定画面结构是否均衡稳定、流畅优美、和谐统一的手段;它是摄影画面的骨架,也是表达摄影作品主题思想的感情语言。因此,学习和掌握线条的表现方法是摄影艺术创作的基本功。

  1.线条的感情语言

  在学习线条的表现方法之前,首先,应该先了解一下线条表现形式留给人们的思想感受特征。所谓感受特征,就是人们对各种物象线条印象和各种物体运动形式认识的积淀而形成的审美观念。我把人们对线条审美观念,即线条的感情语言总结编辑成三字经,即:

  曲线柔(柔美),直线刚(刚直)。细线弱(文弱),粗线强(强悍)。

  淡线轻(轻飘),浓线重(沉重)。实线静(宁静),虚线动(灵动)。

  横线稳(平稳),竖线高(高耸)。长线割(割裂),短线跳(跳动)。

  透视线,有纵深。倾斜线,不稳定。

  这八句话四十八个字概括总结了十四种线条的感情语言。其实线条的横竖、长短、虚实、浓淡等等表现形式,不外乎曲线、直线和短线三种。

  (1)曲线:柔美、舒缓、优雅富有装饰性,由曲线组成的形,给人以柔软有弹性和女性的阴柔之美感。尤其是曲线中的细线、淡线和虚线更显柔弱、灵动和妩媚。如图1,是以优美的曲线组成的花瓣形状,那视觉纤细而轻淡的放射性曲线,构成的巨形大伞画面。使整个画面简洁明快,给人以环境优雅,无论是遮阳,还是避雨,都有安全可靠之感。

  (2)直线:刚直、简洁、明快含有分界性。由直线组成的形,具有稳定、坚实和男性的阳刚之美。尤其是竖长方,高三角形更具有高大、挺拔、坚强的感觉。如图2,完全是用直线构成的画面。其中以两条竖直线构成了画面主体,再由斜线构成画面的陪体环境。更重要的是,底部的横线起到了平衡和稳定画面的作用。画面虽然出现了许多具有不稳定感的斜线,但是,在视觉上十分粗宽的主体线条和那条刚直而色彩浓重的平直线,形成了高大、挺拔、稳定的感觉,反而使斜线产生了加固线的作用。

  (3)短线:无论是曲线还是直线,如果在画面中不能形成视觉意义上的长线,即为短线。其感情特征是:活泼、不稳定、有动感。它们往往是由点的运动所形成的线,如飘舞的雪花,纷飞的小鸟,水上的波光等。题图《生态城市秦皇岛》画面由水平线、竖线和短曲线构成。尽管这些短曲线是静止的,但是在人们的视觉印象中,它们却是一群飞舞不定,活泼可爱的鸟儿。

  2.线条的形式感

  在平面视觉艺术构成中,点的有序排列和点的运动轨迹都表现为线条。其线条是否完美,是建立在物体形象美的基础上的。因此,对线条的提炼,亦是摄影人自身美感度和审美观的反映。线条的性质不同,运用和组合的方法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形式感:

  (1)线条的节奏感:当一根线重复出现某种形态(如波浪线);或一对线如曲、直;或一组线如长、短、长,以二方连续形式重复出现在一个画面里时,便形成了节奏感。如图3,《阿根廷之音》画面中由一长一短白色线条组成的环境陪体,产生了很强的节奏感,有效地衬托了英文字母(阿根廷)。当我看到那具有节奏感的招牌时,立刻就想到了这是阿根廷国,在上海世博大汇演中唱响的小夜曲。

  (2)线条的空间感:当浓、淡对比线,虚、实对比线和透视线出现在摄影画面时,都会使产生不同程度的空间感。如图4,《灯火阑珊路》画面中由电灯杆和闭合的遮阳伞,由近及远的排列不仅有了节奏感,同时形成了视觉透视线,使画面出现了很强的空间感。一对情侣在画面中站位虽然不大,却是趣味点。他们共擎一伞,在雨点敲打伞顶的伴奏下,漫步在夜色朦胧、灯火阑珊的恋爱之路上。

  (3)线条的时间感:当某种物态的运动轨迹被记录在摄影画面上,形成线条时,根据线条的长度就会产生一定的时间感。如图5,《谁持彩练当空舞》画面中的跳伞运动员和其释放的彩色烟雾,刚好形成一个问号,根据这条彩色烟雾的形态和延长线,读者就会感觉到其跳伞运动员不是疾速下降,而是慢速飘落,并且有了一段时间。再比如我们可以根据夜景照片画面上,由于移动而形成的光带长短,判断出快门的曝光时间。

  3.线条的提取方法

  西方油画的美学特征追求写实,中国画的美学特征讲究写意,无论写实还是写意都力求线条的简洁、曼妙和殷实的表现力。因此,我们在进行艺术摄影创作构图时,应该力求以最简洁的线条语言构成画面。我的做法是:

  (1)提炼实在的线:当我们在大自然中面对纵横交错、杂乱无章的线条场景时,不要盲目地按下照相机的快门。一定要通过细心观察寻找提炼出符合创作思想的画面构成线条,然后再通过使用长焦距镜头或缩短物距或局部虚化等手段将要表现的线条突出出来。如图1、图2、图3、都是客观存在的实线,取景时利用景别将多余的线条框在画面之外。

  (2)寻找虚拟的线:如果有值得一拍的画面,却没有实在的线条,我们可以把眼睛眯缝起来,去寻找虚拟的概念上的线条,从而更加丰富画面的内涵。如图4,画面中只有一条近实远虚的透视线,但是,我们却可以感觉到有许多条视觉透视线,形成的纵深空间感。

  (3)制造理想的线:有时为了增加画面意境或烘托主体或渲染主题,可以人为制造、导演、或摆布一些动态或静态的线条。如图6,《上海午夜》。该照片是2010年10月22日23点59分,刚一走进上海希尔顿大酒店19层客房,向窗外一看,嚯!午夜时分,竟有如此美景,情不自禁地迅速掏出照相机……通过观察发现室内棚角线被反映到窗户玻璃上,刚好形成了近浓远淡的透视线,似乎有两扇窗户被推开,有效地增加了画面纵深空间感。再看图7,同样的场景,就没那么有意境了。

  总之,要想玩好艺术摄影,线条作为摄影艺术的造型语言,那是必须学习和掌握的。

  撰文、摄影/德治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