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数据到大模型,“AI+”落地课堂
- 来源:电脑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数据,模型,AI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5-09 21:27
邹珊
来自数据,回到数据
一堂课,从备课到授课再到课后分析,产生的教学数据,对于学校管理决策、教师成长、教学评估而言,至关重要。
当数据不够透明直观,学校教务部门便难以全面地掌握日常教学信息,也难以发现教学问题。与此同时,老师们要如何创新教学,如何实现分层教学,实现“五育并举”,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也都将成为难题。
比如,对于新手教师而言,一个最常见的问题是“我的课到底上得怎么样?”,而得到的反馈往往多来自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且由于传统的线下听评课方式时间周期较长,反馈往往并不及时。
可以说,教学数据既是学校管理者对校园建设和教师成长进行全方位评估和诊断的基础,也是教师们不断提升教学成效的标尺。
而教学数据,要从何而来,又如何才能更精准呢?专注教育数字化十五年的希沃,看到了这一点。基于海量教学数据的长期积累与深度学习,希沃自研教学大模型,将AI 技术融合到教师教学、教研等全流程中,衍生出帮助教师提质增效,助力其专业成长的多元产品和解决方案。
为何希沃能精准捕捉到教师所需?这源于希沃深厚的技术积累与对教育的专业理解,主要体现在算法、数据、应用场景三个方面。
在算法方面,希沃母公司视源股份成立AI 算法研究团队,已有将近10 年的积累,尤其在生成式AI 自动评语方面有一定的成果。数据方面,当前希沃的产品已经覆盖全国超过280 万间教室,服务超800 万教师。可以说,希沃的产品是从一线数据而来。与此同时,新一代产品的落地应用又会生成海量的使用数据,从而推动产品的进一步完善。
尽管软硬件在持续更新,但不变的是“小数据”不断创造的真价值,即让教师教得更精准,学生学得更高效。
AI 赋能,真应用“反哺”师生
“技术赋能是未来教育及学习空间发展不可规避的重要推动力。”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副教授郁晓华说道。
当相关应用落地于校园,不难看出,AI 助力的内核仍然是“人”——即使用产品的师生。
一方面,产品不断升级,应用越发多元,师生的教、学体验也更为丰富。而另一方面,当教师在思考如何设计学习体验、开发课程资源、打通课程与生活、怎样以评促学等问题的时候,技术就有了更大的用武空间。
所以,从使用者的真需求出发,才是AI 赋能的核心。
以点带面,探索未来教育
“‘教育向何处去’已成为世界关注的时代命题。”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2024 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曾演讲道,数字教育公平、包容、开放、共享等优势,为解答教育如何更好服务现代化、更好成就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全新路径,打开了希望之门。
伴随着教育数字化的加速推进,希沃也将目光投射至更远更广的方向,希望能够以点带面,不仅服务更多教师,也去赋能更多校园。
基于学校常态化应用数据采集,希沃通过为各校建设数字基座进一步助力实现教育治理数字化,在校级平台内整合各类教学流程数据,打造数据驾驶舱,直观呈现学校、教师、学生三大核心档案,让教学管理决策有据可依。
以点带面,希沃正通过新一代数字化解决方案为教育带来更多的可能性。而只有教育场景更丰富,才能为教师带来更大的成长空间,从而为学生发展赋能。
在课堂这一教学主阵地上,希沃推出了搭载希沃教学大模型以及专属AI 算力芯片的希沃第七代交互智能平板,结合课堂智能反馈系统,让“AI”成为教师助手,共同打磨高质量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