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佛诞日沙溪“四月八”

  • 来源:中国旅游
  • 关键字:佛诞日,沙溪,非凡
  • 发布时间:2024-05-12 11:42

  陳豪/圖 王一帆/文 梁婉儀/設計

  農曆四月初八佛誕日,全國各地的佛寺都會舉辦慶祝佛誕的「浴佛」活動,比如北京廣濟寺、上海靜安寺、香港寶蓮禪寺、慈山寺等。而在廣東中山的沙溪鎮,卻會舉辦一場盛大的舞龍舞獅巡遊——「沙溪四月八」。沙溪人又稱這場巡遊為「出高興」,是日全家老少齊上陣,浩浩蕩蕩,場面熱鬧非凡。

  清朝乾隆年間的《香山縣志》第3卷風俗篇中,就有關於沙溪四月八與佛誕的記載:「四月八日,僧家浴佛,里社祭神於廟,曰轉龍頭。是日里人奉祠,鑼鼓旗幟歌唱過城市,曰迎神,家以錢米施之,或裝為神龍,歌舞數日而罷。」四月八當天,佛家在寺廟中浴佛祝禱,沙溪鎮的象角、聖獅村的村民敲鑼打鼓、舞龍舞獅數日,祈求身體健康,平安順遂。

  驅趕瘟疫的神獸

  傳說在明末清初時,沙溪還只是個小漁村,村民多以捕魚為業,生活清貧。有一年,沙溪的聖獅、象角兩村發生瘟疫,由於缺醫少藥,不少村民病入膏肓。走投無路的人們在洪聖廟求神問卜,得到要在四月初八佛誕日這天舞龍舞獅的答覆。

  於是,在農曆四月初八這天,村民們抬着製作好的木龍、銀龍和金龍在廟內先進行了隆重的拜祭。然後沿着聖獅村、象角村大街小巷舞動,家家戶戶敲鑼打鼓、點燃爆竹迎接。濃濃的硫磺硝煙燻遍村中每個角落,意外起到了除病消災的作用,慶典後村民們也漸漸康復了。

  從此之後,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沙溪的聖獅村及象角村都舉行舞龍舞獅的活動,祈求神明保佑。百餘年來風雨不改,漸漸地形成了這個極具地方色彩的民間巡遊。

  「點睛」和「洗街」

  每年農曆三月起,聖獅村內阮、彭、陳、林四大氏族的長老們就開始準備當年的巡遊活動。由籌措資金、規劃路線到準備儀式物品等多個環節,一直忙碌到農曆四月初七。

  四月初七是前期準備的「驗收」,不僅要給所有參與巡遊的神獸「點睛」,還要進行巡遊活動的的綵排(當地人稱為「洗街」)。這天傍晚的洪聖廟前人潮湧動,無論男女老幼,臉上都洋溢着節日的歡愉。坐在廟宇正前方的是四大氏族中兒孫滿堂的長老,他們是整個村子福氣的象徵。即將出巡的木龍、銀龍、金龍、獅子、鳳凰、仙鶴、魚、蝦、蟹等會逐一來到長老面前。長老們分工明確,手持毛筆的在神獸的眼睛處塗畫,拿着紅綢的則將其緊繫在神獸的頭部。經此儀式,神獸齊備了神界與人界的祝福,成為了真正的「祥瑞」。

  完成了點睛的神獸隊伍便出發「洗街」:兩村各派出數名村民,托着已經點睛的神獸集中從洪聖廟出發,依次拜祭過觀音廟及村中數十個土地廟。「洗街」常常會延續到夜晚,兩個村莊燈火通明,爆竹聲聲不絕於耳,十分熱鬧。

  巡遊活動中的老與少

  沙溪四月八是以鑼鼓和爆竹的喧鬧聲開啟的。天剛曚曚亮,村民們便忙碌而有序地為慶典做起了準備。

  年輕力壯的男性一早便開始活動筋骨,為即將到來的舞龍舞獅進行熱身;容顏嬌美的姑娘身着統一的服飾,比巡遊隊伍中的鮮花還要艷麗;天真活潑的小孩子要扮演飄色的色腳和色芯,換上戲服後興奮地手舞足蹈;上了年紀的老人家也愈加忙碌,在家中煲好涼茶和糖水,做好栾樨餅、煎堆等點心,將飲食擺在家門口,方便巡遊隊伍經過時直接享用。

  在民樂隊的鳴鑼開道下,巡遊隊就浩浩蕩蕩地按照昨日的路線出發巡遊了。隊伍每到大街小巷,圍觀的村民和遊客們都會刻意從神獸身下下穿過,「吸收靈氣」,期盼身體健康。有想多沾染「福氣」的,還會跟着隊伍一起前進,一直將隊伍送到村口才匆匆折返。

  11點30分左右,巡遊隊伍來到象角阮氏大宗祠,這裡的匯演是整個四月八活動的最高潮,也是鑼鼓聲最響、硫磺味最濃的地方。無論是龍隊、獅隊、鳳隊,還是彩旗隊、花籃隊,各路隊伍紛紛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八卦陣、連環炮仗、龍獅群舞……看得人眼花繚亂。

  在表演隊伍中,很多都是稚氣未脫的年輕人。老練的動作、蓬勃的朝氣、專注的表情與濃烈的節日氣氛交織在一起,感染了參與慶典的每一個人,這也許就是「傳承」的魅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