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提升大学生双创能力策略
- 来源:知识文库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能力,策略,合作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7-13 10:46
路世武 王海鸿 魏代尧
双创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大学生创新思维、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经济形势下行的压力下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剧增,如何有效推进大学生就业,提高大学生的能力成为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与方向。校企合作采用协同育人的理念,以学生的学情与企业的人才需求为基点,借助大师工作室、订单式人才培养以及技能创业大赛的方式进行校企合作教学,能够整合社会资源,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双创能力,推进大学生的全面综合性发展,有效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发展。
高校人才培养的目的是要符合社会的需求,让人才能够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双创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迎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能够让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技能得到提升。借助校企合作的模式,不仅能够将学校的理论知识与企业的实践操作予以融合,还能够以产业为导向调整高校的人才培养的方式与模式,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与训练的机会,为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供建议。
1 校企合作对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采用市场与社会需求为导向,建立学校课堂与企业实践相融合的方式,引入企业能人与达人进行课堂教学,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联合的教育模式。
1.1 校企合作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企业与社会发展的动力,人才的可贵品质是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校企合作的模式能够让学生接触到社会实践,如借助校企合作的企业见习、企业定岗实习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接触到一线的生产经营情况,能够将所学的知识与企业的实践融合。大学生在校企合作教学中,能够直接接触到社会与企业的需求,如学生进入企业的生产经营,通过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能够跟随企业的能人达人学习知识,积累经验,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1.2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得到提升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深入开展合作,通过校办企业,或者是企业进校园的方式,在学校中建立实训基地,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感受到企业的生产实践情况。如一些职业院校对于实践型的人才需求量大,对于学生的实训操作能力要求高,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能够调动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企业与高校在人才培养上采用接轨互通的培养方式,能够改善高校人才培养脱离企业人才需求的情况,能够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锻炼大学生的技能并能有效提升素质。
1.3校企合作能够提供企业的实训平台,提高大学生的双创能力
校企合作通过高校与企业共同建设实训基地的方式,采用企业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与模式,让学生能够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特别是对于创业能力的培育而言,让学生能够了解具体的企业经营模式,学习企业的经营管理的理念。大学生在校企合作的企业岗位实践过程中,能够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而且能够得到实践锻炼的平台,理解企业运作的具体流程,获得创业素质与创业能力。
2 校企合作下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的挑战
校企合作的模式推进能够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能促进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培养,挖掘大学生的能力,为社会提供创新性人才,但是校企合作模式对于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上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2.1 校企合作的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
校企合作教学属于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目前我国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是由高校主导与推进。我国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高校需要提供条件给大学生进行实习,大学生的实习属于必修的课程,要求大学生需要修满实习的课程才能毕业。对于企业如何参与高校教学并未有明确的规定,导致校企合作的推进上主要是由政府主导、学校推进,缺乏企业的参与。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并未有优惠,部分企业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招纳实习生主要是为了节省人力资本,社会中的大型企业不缺实习生,而中小企业招聘实习生却难以留住实习生,因此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并不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并未获得税收上的优惠,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导致企业在校企合作的推进上存在投入与重视度不足,虽然部分企业与学校开展校企合作,但是多数是提供岗位给学生,并未真正将实习的内容纳入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实习与高校的理论课程融合不足。
2.2 校企合作上缺乏双师型的资源支撑
校企合作需要综合性的师资资源支持,目前我国的双师型教师比较缺乏,我国的高校教师以专职教师为主,专职教师并未进入过企业进行培训,导致高校的教师传授的知识属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且我国的高校教学上存在理论滞后于实践需求的情况。高校中的高职院校属于培养专业性与操作性人才的摇篮,但是教师的操作理论存在滞后于现代社会技术的情况。高校较少会安排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定岗体验,从师资资源的配置上看,高校本身师资资源存在紧缺性,而且能够掌握技术与技能的教师十分少。高校教师属于与学生接触最多的群体,但是其一般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比较缺乏。在校企合作教学中,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培训的少,校企合作依然是企业提供岗位给学生,较少有企业对教师的技能与操作进行培训,教师较少了解到企业的新工艺、新技术等,导致高校的教学中存在理论滞后于实践的问题。
2.3 校企合作中双创能力培养的方式比较单一
从校企合作的模式上看,局限于大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提升,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不够。校企合作的互通平台打造不足,部分高校并未充分认识到双创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投入的力度不足,重点放在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上,忽视大学生的双创课程的开设。在我国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上,校企合作采用共建培训基地的方式,但是局限于技能的培养。目前校企合作的双创能力培养上,忽视多种方式的运用,如现代学徒制、技能大师工作室、创业竞赛等方式的运用少,校企合作存在合作机制僵化,缺乏灵活性。校企合作在大学生的培养上存在过于重视短期的目标实现,注重学生的技能提升,而创新创业的能力提升上投入不足。
3 校企合作对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
校企合作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双创意识与能力,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究企业运作的方法,获得更加广泛的发展空间与平台,将自身所学的理论与实践融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双创能力。
3.1 完善校企合作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主动参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的发展需要企业积极主动参与。目前校企合作主要是高校主导,企业存在被动参与的情况,导致企业只提供岗位给学校,而具体的一些实训的内容与技能的培训依然是高校主导。因此,需要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要根据大学生的学情以及不同专业对于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按照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制定符合大学生实际情况的人才培养方案。一方面,企业需要与高校充分沟通,根据高校的专业特点设置不同的实训岗位,为高校大学生提供短期、长期的实习岗位,或者是可以采用课程实训的方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短期的课程实训,能够更好掌握专业的技能。另一方面,需要积极的制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优惠政策。如需要根据企业面临的难题,借助税收优惠的方式。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或者是创设大学生双创孵化基地的企业,在税收上能够获得一定的优惠,让企业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大学生的双创能力培育。
3.2 携手企业开设创业课程,培养学生双创能力
校企合作的关键在于能够形成持续性、常态化的人才培养的机制,高校大学生的人才双创能力培养需要注重创业实践的培养,在理论知识体系的学习基础上,强化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与企业一同开创“创业精英班”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中优秀的企业家、创业能手合作,开设创设课程,侧重培养学生的双创能力。
(1)引进企业优秀的管理者或者企业创业能人作为创业精英班的实践课程的讲师。高校开展校企师资合作的方式,由企业的管理者与创业的能人进入校园讲课。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方式,为学生的创业能力提升提供师资上的支持。
(2)开设精品创业课程,为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提供系统的知识理论支持。创业课程的开设能够为学生的双创能力培养提供理论的知识,双创能力培养需要有专业的课程知识。从课程的内容到课程实践,能够为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创造专业化的课程内容支持,形成系统化的课程教学。
(3)注重第二课堂的实践,帮助学生做好创业孵化。校企合作上需要做好实训基地的建设,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双创能力,要让学生真正走进企业,进入企业的工作环境中。企业与学校开展课程合作实习的方式,通过学校组织学生进入到企业的岗位中,采用普通实习或者是顶岗实习的方式,让学生接触到工作内容,感受社会工作的环境。同时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创设大学生实训基地,在基地中大学生可以开展技能竞赛,或者是创业模拟大赛。大学生团队之间开展创业比赛,企业与学校为学生的创业项目提供资金的支持,由大学生开展创业竞赛,激发大学生参与创业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让企业了解高校的大学生,真正关注大学生的双创能力培养。
3.3 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大学生双创能力培育提供保障
师资队伍一直以来是影响大学生双创能力培育的重要因素,大学生获得的知识与经验主要来源于教师。教师的技能水平、动手操作能力、引导能力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具体情况,需要打造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双师型是指兼具普通教师与技能大师的技能与素质为一体,不仅能够从事专业的课程教学,又能够指导学生实践与技能训练的教师。双师型教师属于具有理论与实践能力的教师,对于大学生的双创能力培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双师型教师能够提高学生培育的质量与效果,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双创能力。目前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打造不足,需要强化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为学生双创能力的培育提供师资保障。
一方面,需要做好教师的企业进修。校企合作不仅是对学生进行培养,更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育。建立学校与企业的双向人才流动的机制,企业采用定期选派一些技能大师、操作达人进入高校进行实训的课程教学,让学生能够在技能大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践操作,也能够让学生与来自一线企业的能人、达人进行沟通交流,更好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同时,企业的能人与达人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企业与高校教师的人才沟通,共同制定符合学生特点的人才培养的方案,能够让人才培养的方案更符合大学生的特点,提高大学生技能培养的效果。
另一方面,企业为教师的进修提供保障,校企合作需要提高教师的操作能力。高校的教师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对于实践操作能力了解少,而且停留在理论的层面,难以指导学生操作。因此,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高校的教师进入企业进修,定期参与企业举办的操作培训,教师能够进入企业学习新工艺、新技术。企业与高校开展创业项目孵化合作的方式,打造技能大师工作室,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能够为大学生的双创能力提升提供保障。高校的教师师资力量的提升上,采用校企合作的沟通交流,高校的教师与企业的创业能人合作沟通,共同申请双创类型的实践课题,提高教师的能力。
3.4 创新校企合作中双创能力培养的方式
双创能力培育的方式需要予以双创,以满足大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大学生属于极具创新能力的人群,其双创能力的培育方式与内容需要符合大学生的特点。目前双创能力培育上存在陈旧性,导致大学生的双创能力培育不足,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完善人才的订单式培育的制度。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方式,主要是将课程的设置与企业的需求衔接,课程设置与大学生的就业目标挂钩,企业与高校开展合作,高校为企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基地,企业按照自身的需求设置人才培养的方案与具体的课程,将课程的内容融入双创的能力培养,让学生能够将课程教材内容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结合,鼓励学生能够在平常的学习以及毕业设计上创新,体现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
(2)设立校企创新创业助学金与奖学金。双创助学金与奖学金的设立能够鼓励大学生积极开展创新,高校需要与企业开展合作的方式,由企业予以赞助的方式开设一些奖学金与助学金,能够启发学生进行创新。学校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参与企业组织的职业创新大赛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育学生的创业精神。
(3)校企联合组织专业技能大赛。专业技能大赛能够调动学生的动手操作的积极性,专业的技能大赛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综合能力锻炼的机会,学校与企业联合开展组织技能大赛的方式,采用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与创业的灵感。同时,学校与企业还需要积极借助技能大赛的方式选拔优秀的大学生,鼓励优秀的大学生在创新创业项目上进行创新与发展。学校与企业对于专业技能大赛的奖项前十的学生进行创业项目孵化的支持,不断推进双创能力的培育。
4 结语
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一直是高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如何培育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成为难题。双创能力的培育能够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让大学生更好适应社会的需求。通过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增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并增强校企合作的师资力量,推动教师的企业进修,丰富校企合作的学生双创能力培养的方式等建议,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发展与完善,促进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提供有益的建议。
(作者单位: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