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绍兴水乡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凝练着四十八字的书法作品,字句铿锵有力。而今日的访谈主角马金星,更是以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这幅书法作品的开篇寓意——“自强不息,匠心筑梦”,展现了他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与对纺织事业的深厚情意。
从机械到面料,敢为人先
1966 年,马金星出生在有“日出华舍万丈绸”之誉的绍兴华舍街道。21岁那年,他进入了绍兴县第二纺织厂的生产技术科工作,从事纺织面料的新产品开发和工艺管理。凭借着与生俱来的冲劲和科研天赋,马金星研发设计出多款国内一流纺织新产品,其中的“抗静电涤纶仿毛织物”被绍兴市科技部门评为科技成果三等奖。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出现了留学浪潮。国家也在1992年提出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出国留学工作方针。政策的变化,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出国门,自费出国的人员甚至占当年出国留学人数的90% 以上。马金星就属于这个时代的弄潮儿,他靠着在纺织厂工作8 年攒下的存款,于1994 年考取了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攻读艺术机械英语专业。他通过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不仅拓宽了知识视野,更在无形中锤炼了自己的艺术感知力,为日后在纺织科技领域的创新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6 年,中国轻纺城强势启动“二次创业”,提出了“改造一个主体市场、健全完善两个配套市场、发展壮大三个要素市场”的发展战略。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也难以割舍年少时期的布料梦想,马金星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成立绍兴水乡纺织品有限公司,投入到柯桥纺织行业的建设当中。
时至今日,绍兴水乡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已走过18 年历程,该公司曾以第一完成单位完成的“单向导湿工装面料制备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项目获2019 年度“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是中国轻纺城众多企业的杰出代表。
从业37 年,马金星一路走来,有着割舍不断的本土纺织情缘,从看过外面繁华世界的留学生转身回归根生土长的家乡,他那敢为人先的勇气,不断挑战自我的坚毅精神,为无数创业者树立了榜样,成为纺织行业当之无愧的标杆。
从设计师到工匠,技艺传承
水乡纺织专注于时尚创意女装领域,功能性面料与季节性面料是其核心主营产品。公司通过精选原材料,完美融合艺术、科技、美学、绿色环保、流行趋势等元素,优化面料结构,完善工艺技术,打造出既实用又时尚的高品质面料,全面满足大众的需求。
公司一年生产约30多种面料,分为4—5个系列,其中人丝人棉提花面料尤为畅销。这种面料透气排汗,柔软又有光泽,适合大众春夏季穿着。当担任技术设计总监的马金星被问到如何获取灵感时,他回答说:“自幼年起,我便对纺织业抱有浓厚的兴趣,这份热爱驱使我在职业生涯中持续深耕。如今,我更多地是依托于多年积累的职业经验,自然而然地研发和创新面料,每一块面料都充满着我对纱线原材料的认真雕琢。”
尽管已步入知天命之年,马金星在访谈中仍然展现出引人注目的活力与激情。他行动敏捷,穿梭于现场,声音洪亮,显示出旺盛生命力。或许正是凭借这超乎于同龄人的充沛精力,马金星淡然地面对工作中的烦恼。
创业18 年,同其他企业一样,库存积压、资金短缺、客户取消订单等现象层出不穷,面对过往的挑战,他借用薛定谔的猫这一量子力学实验,以乐观的态度阐释道:“去做,才有成功的可能,不去做,只会让结果变得未知。每一步尝试,无论失败与否,都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况且每一次全力以赴的结果,总是比预期的结果要好很多。”
作为一名充满匠心的技艺传承者,他关注纺织行业的未来,用心培养后浪人才。在浙江省政府的重点支持下,充分发挥纺织领域的“浙江工匠”、“五星级工程师”示范引领作用,马金星先后成立了纺织智造现代产业学院大师名匠工作坊和马金星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我本身有使命和责任给青年学子传授知识,也期望后辈们建设我的家乡,为助力纺织强国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马金星如是说。
虽然是恒河一沙,水乡纺织仍然坚持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和众多大企业共同攻关产业关键技术项目,两次获得绍兴市柯桥区创新奖。对于公司的未来发展规划,马金星表示要进行产学研合作,坚持科技创新,研发新产品。
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2024 年浙江省纺织面料设计协会副会长、高级工程师、“531 人才”、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全国十佳纺织面料设计师、浙江工匠…… 多重荣誉加身的马金星,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而是三十余年如一日对纺织行业的钻研,向着自己一生选择的事业不断奔跑。只要触摸到面料,他仿佛还是那个朝气蓬勃的、怀揣报国之志的青年。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