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企业内部控制优化探讨

  • 来源:营销界
  • 关键字:大数据,优化,探讨
  • 发布时间:2024-08-27 15:59

  文/张林清

  内部控制是提升企业风险抵抗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的重要工具之一。在传统的内部控制工作当中,企业的内部控制方法比较单一,主要是依赖内部控制人员的工作经验和简单的计算机软件来开展工作。这不仅导致内部控制工作效率低下,也很难防范内部控制人员出现失误,严重降低了内部控制管理效果。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了较大的便利条件,内部控制人员借助大数据信息平台能够快速获取和传输数据信息,降低了企业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同时,内部控制人员借助大数据技术能够动态跟踪监督经营项目,及时发现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进行预警,提升了企业的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此外,企业运用大数据技术也能够加强如资金、存货以及成本费用等方面的控制。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也给企业内部控制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加大了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难度。为了适应时代发展趋势,提升内部控制效果和风险抵抗能力,企业必须了解大数据技术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并持续优化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为企业长远稳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大数据技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一、有助于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确保企业有效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基础。在大数据时代,企业内部控制人员可以借助大数据信息技术来对员工绩效进行量化考核,提高员工的绩效考核管理效率和效果。内部控制人员也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来对比分析企业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完成情况,进而提升经营管理效果。此外,企业借助大数据技术也能够衡量和评价内部控制环境是否有效,比如在文化方面,企业使用传统的衡量和评价方法很难收集和挖掘到更加全面的数据来进行评测,而通过大数据技术企业可以深挖内外部的数据信息,比如通过社交平台和移动网络上的数据,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出企业的文化和组织环境。

  二、有助于提高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

  科学有效识别和评估风险是确保企业内部控制效果的重要基础。在大数据时代,企业借助大数据技术能够有效提升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首先,在识别风险阶段,企业内部控制人员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更加快速地收集到全面的数据信息,提高风险识别效率和准确性。其次,在风险评估阶段,企业内部控制人员也能够借助大数据技术提升数据处理和分析的速度和效率,进而提升风险评估效率。最后,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监测企业各项管理活动和环节的数据信息,在发现数据异常时可以及时向内部控制人员预警,使内部控制人员能够尽早制定风险防控方案,提升风险抵抗能力。

  三、扩大了内部控制范围,增加了内部控制难度

  在大数据时代,企业的业务凭证和会计信息从传统的纸质化转为电子化和数字化数据,这虽然提高了业务办理效率,简化了凭证保存工作,但是这种转变也扩大了企业内部控制范围,同时也给信息数据安全带来了威胁。企业既需要监督业务环节和管理活动,同时还需要防止信息数据遭到篡改和丢失泄露,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内部控制难度。

  四、提高了内部控制信息传输效率和内部控制工作效率

  企业借助大数据技术,构建大数据信息系统,可以打破内部信息沟通壁垒,提高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以及沟通速度,有助于内部控制人员动态监控企业各个环节和管理活动情况,更加快速地获取全面的内部控制数据,以此来更加及时地发现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升内部控制工作效率。此外,在传统工作模式下,主要是依赖内部控制人员的工作经验和简单的软件来进行分析和处理数据,比较容易受到内部控制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进而会降低内部控制的效果。内部控制人员通过借助大数据技术,比如审计机器人和财务机器人等,可以实现内审工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会大大降低主观因素的影响,进而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效果。

  大数据时代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有待优化

  一是不够重视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内部控制。一方面,一些企业管理者对大数据技术缺乏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并没有借助大数据技术来开展内部控制工作,而是将内部控制工作和大数据技术完全割裂,仍然使用简单的计算机软件和传统模式来开展工作,导致内部控制工作无法适应时代发展趋势,不能有效发挥内部控制的价值和作用。另一方面,虽然部分企业已经认识到了大数据技术对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并在内部控制工作当中应用了一定的大数据技术,但是由于重视程度不高,并没有对此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导致一些配套制度和信息系统不够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内部控制效果。

  二是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够完善。大数据时代,内部控制工作的高效开展和实施离不开全面和准确的内部控制数据和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但是目前一些企业仍然没有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缺乏比较专业的内部控制部门,大多是将内部控制工作交给财务部门负责,而财务部门除了需要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负责日常的核算以及预算等工作以外,还需要来负责监督各个管理环节和活动的内部控制情况。这不仅会增加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也会导致内部控制工作缺乏独立性、专业性和权威性,降低内部控制的效果和质量,而且这也不利于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合作,无法获得全面的内部控制数据。

  三是缺少大数据内部控制人才。与传统内部控制工作模式不同,基于大数据的内部控制工作需要内部控制人员运用大数据技术和信息系统来收集数据和开展内部控制工作。这要求内部控制人员不仅需要熟练掌握丰富的专业的内部控制知识,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大数据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系统操作能力,对内部控制人员的要求较高,但是由于不够重视大数据内部控制或缺少相应的信息系统等原因,一些企业并没有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训制度和方案,着力培养和建设大数据内部控制人才,导致目前还缺少比较专业的大数据内部控制人才。

  二、相对缺少大数据内部控制平台

  在大数据时代,企业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内部控制人员需要及时处理和深度挖掘这些数据信息来掌握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和运行效果,但是一些企业不够重视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内部控制,仅仅认为大数据内部控制就是在企业海量数据的基础上来开展工作,并没有对此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来建立大数据内部控制平台。因此,企业无法有效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快速收集和获取全面的数据信息,也不能及时监督各个环节以及各项活动的运行情况,这不利于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同时,缺乏大数据内部控制平台也不利于打通内部之间的信息沟通壁垒,不能及时传递内部控制相关制度和政策,也不便于企业管理者及时掌握内部控制情况,进而降低内部控制效果。

  三、控制活动效果不够理想

  控制活动是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所实施的具体措施,其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内部控制效果。虽然当前企业基本已经制定和实施了相对完善的具体控制活动措施,但是却没有对控制措施进行持续的优化和改进,导致控制活动效果不够理想。比如,在授权审批制度应用比较集中以及业务活动流程比较复杂多变的销售环节当中,为了提高订单合同签订以及审核效率,一些企业已经实施和应用了电子下单系统来代替传统的手工录入,但是部分企业并没有对该系统进行持续的优化和完善,仍然是由人工来负责审核和检查合同是无完整无误,并且在审核完毕以后再录入系统当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内部控制人员的工作负担,无法保证工作质量。

  四、内部监督方式和手段比较落后

  内部监督是内部控制工作当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其主要是来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此来发现内部控制工作当中的缺陷和不足并推动企业不断持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一般而言,内部监督需要进行日常的专项监督和定期检查和临时性的不定期监督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是目前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审计信息系统,内审方式和技术比较陈旧落后,无法有效获取和分析数据信息来对内部控制活动进行持续的动态监督,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效果的提升。比如,对于销售环节的数据,企业不能借助大数据技术进行自动化收集和分析并识别出相应的风险点,仍然在使用传统手工的方式来进行分析和追踪。

  大数据时代企业内部控制优化措施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一是重视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内部控制建设和发展。企业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大数据技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推动作用,投入一定的资金和资源,引用现代大数据信息技术,构建大数据内部控制工作体系,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效率和效果。

  二是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为充分发挥大数据内部控制的优势,企业应该建立专业的和独立的内部控制部门,设置专业的内部控制人员来负责开展大数据内部控制工作,防止出现部门沟通协调不畅,不予配合的情况,以此来提升内部控制的工作效率和权威性。

  三是培养和建设大数据内部控制人才。一方面,企业需要引导内部控制人员深入学习和了解大数据内部控制工作的管理思路,自觉探究和掌握大数据技术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企业也需要构建常态化的培训和培养机制,比如通过线上学习和专题讲座等方式来提升内部控制人员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内部控制管理工具操作能力,为大数据内部控制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二、加强大数据内部控制系统建设

  一方面,企业需要对现有的数据资源以及数据系统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分析,编制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能够进行整合的信息系统进行有效整合,统一各个信息系统的数据口径和接口,实现各个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能够实时共享和提取;另一方面,企业还需要构建内部控制数据分析平台,将企业海量的内部控制数据信息上传至分析平台当中,借助计算机和大数据技术来对内部控制数据信息进行更加快速和高效的数据处理,为管理者提供更加准确的内部控制信息。

  三、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控制活动效果

  为了提升控制活动效果,降低人为工作失误概率,企业可以对控制活动和控制流程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将控制活动和控制流程上传到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当中,实现内部控制工作智能化,以此来借助计算机和大数据技术来审核和监测各个内部控制活动的关键风险点位,进而提升风险识别的效率和准确度,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效果。比如,在销售环节,企业可以将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和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等利用到订单报价审批流程当中,来自动识别订单合同当中的产品数量、金额以及执行时间等要素并进行自动化的审批。这不仅会提高控制活动效果,同时也能降低人为主观失误,提高工作效率。

  四、提高内部监督信息化水平

  企业应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构建专门的内部审计信息系统,优化内部监督方式和手段,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开展内部监督工作,以此来对内部控制实现更加客观和真实的评价。具体而言,企业可以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和工具,构建动态化的多层次内审系统。一是需要构建审计管理系统,使其包括审计计划、预警管理、项目管理以及审计报告等功能模块;二是要搭建审计监测系统,比如构建风险监测模型,设置风险监测指标,对关键活动进行持续地监测和审计;三是要构建固定审计项目系统,为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提供更加准确的审计数据,降低内审成本;四是要构建数据信息系统,对以上系统进行有效链接整合,实现系统之间的共享和传递。

  结语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是提升企业风险抵抗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的重要工具之一。在当前大数据时代,为了适应时代发展趋势,提升内部控制效果和风险抵抗能力,企业必须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加强大数据内部控制系统建设,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控制活动效果,提高内部监督信息化水平,为企业长远稳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吉强.大数据背景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策略探析[J].中外企业文化,2022(10):102-104.

  [2]孙红敏.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2(17):153-155.

  [3]芦晓静,赵伟.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探究[J].财会学习,2022(20):167-169.

  [4]安冉.大数据时代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创新[J].科技资讯,2022(13):201-203.

  [5]张建峰.大数据时代下企业的内部控制优化路径探析[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2(5):25-27.

  作者简介:张林清,本科,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为内部控制、并购风险。

  [作者单位: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安徽分所]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