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流动对大学生素养的要求
- 来源:留学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国际化,能力,素养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9-19 21:47
文| 刘扬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使得全球留学生规模不断增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显示,2000 年到2021年,全球国际学生数量从211 万增至639 万,增幅接近两倍。在此期间,国际学生增长速度一度超过高等教育学生总增长速度。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学生流动对大学生的素养提出了一些要求,比如国际能力/ 全球胜任力、跨文化适应能力、国际合作能力等等。而高等教育培养的高端人才也要具备国际化的能力和素养。
一是国际能力(或全球胜任力)。国际能力是指,学生应具有世界语言、文化、历史、地理及全球问题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秉持作为全球公民的开放性态度,对文化差异保持理解和尊重,能够运用有关知识在国际环境下有效进行跨文化交流和工作的能力。简言之,指一个人在跨文化环境下顺利工作和生活所需的能力与素养。国际能力包括“国际知识和理解”“ 跨文化技能”“ 价值观和态度”三个维度。其中,“跨文化技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维度,表示一个学生能在跨文化环境中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进行信息、情感、学术等方面的交流,以达成对彼此的理解和信任。其中包括理解多种语言的能力,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另一维度是跨文化的态度和意识,指的是学生要拥有开放的国际化意识,愿意走入不同的文化和拥有这些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并建立联系,能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习俗、观念和价值观。
二是跨文化适应能力。一个学生进入不同的国家和文化进行学习,要能够快速适应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包括食物、社交方式和社会规范等。同时也应该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能够灵活应对不同环境下的挑战和变化,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三是社会责任感。也就是要有全球共同体意识和责任感。关注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和环境变化等,并积极参与相关活动。意识到自己是全球共同体的一分子,应承担起维护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的责任。
四是国际合作能力。一方面要有协作技能,能够与来自不同国家和背景的人有效合作,实现共同目标;另一方面要有领导能力,能够在国际团队中发挥领导作用,协调资源并激励团队成员。
通过全球流动,大学生将有机会接触到多样化的文化、教育、思维方式和问题,从而形成更全面、开放、具有包容性的国际化综合素养。这些素养将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和生活的挑战,并为建设一个更加包容与和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