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的地域风情

  • 来源:美食
  • 关键字:月饼,地域,风情
  • 发布时间:2024-09-20 21:56

  文/肖瑀瑶

  天上月圆,人间饼圆。自明代开始,月饼就成为中秋节的节令食品,吃月饼在中秋节俗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数百年来,中秋节吃月饼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传统,不同地区根据当地的饮食习惯和风味特色,衍生出了丰富多彩的南北方月饼品种。

  在南方的月饼版图中,苏式、台式、滇式、潮式、广式及港式等流派各领风骚,皆以口感细腻、软糯酥甜著称。

  广式月饼在传统月饼领域堪称翘楚,尤其以广式蛋黄莲蓉月饼最为经典,深得南方食客之心。最早期的广式月饼,以用莲子做成的莲蓉馅为代表,皮薄馅多,含油量也很多,因此外表看上去细腻光滑,吃起来香甜松软。广式月饼的制作工艺匠心独运,选材更是精益求精。饼皮采用特制糖浆精心调制,经烘烤后色泽油润光亮,触感松软而不失韧性。馅料则饱满而细腻,微带油润,滑而不腻,蛋黄与莲蓉的绝妙搭配,更是将口感的层次推向极致,完美契合了南方人对口感与滋味的双重追求。如今,广式月饼的馅料变得越来越丰富,除了莲蓉月饼外,还有五仁月饼、豆蓉月饼、椰蓉月饼等等,并且还出现了港式月饼这一分支,其中的代表就是流心奶黄月饼等新派广式月饼。

  滇式月饼主要起源并流行于云南、贵州及其周边地区。滇式月饼中的璀璨明珠非云腿月饼莫属,它以“酥而不碎、松而不散、香飘四溢”的特点闻名遐迩。外皮呈现诱人的黄褐色,看似硬朗,实则入口即化。内馅中的云腿肉质鲜嫩、咸甜交织,火腿的醇厚香气在舌尖缓缓绽放,令人回味无穷。云腿月饼,作为中华美食与地方特色的完美结晶,书写了滇式月饼咸甜交融的传奇篇章。

  同样是南方月饼的代表,源自江苏苏州一带的苏式月饼,与广式月饼、滇式月饼,却有很多不同。苏式月饼最早源自唐朝的胡饼,它的饼皮是酥皮,跟广式月饼完全不一样,馅料也非常有特色,可以分为咸、甜两类。其中咸口的苏式月饼,主要以烙制为主,用的饼馅多为猪油、鲜肉、虾仁等;甜口的苏式月饼,主要以烤制为主,用的饼馅多为桂花、玫瑰花、果仁等。

  京式月饼,作为北方月饼的杰出代表,在华北地区享有盛誉。它起源于京津及周边地区,始于明代,盛于清代,是满汉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作工艺和口味深受宫廷膳食的影响,因此具有浓厚的宫廷风格。京式月饼的花样繁多,包括自来红月饼、自来白月饼、提浆月饼、翻毛月饼、五仁月饼等多种品种。其独特之处在于甜度与皮馅比例的精妙平衡,约莫为2:3,既不过分甜腻,也不失月饼的丰盈口感。京式月饼采用麻油精心制作,赋予了饼皮独特的清香与松脆,让人一试难忘。京式月饼的馅料里经常会用到一种叫“青红丝”的原料。对于南方人来说青红丝比较陌生,但是对于北方人来说,青红丝相当常见,它是以鲜桔子皮、萝卜、木瓜等果蔬为原料,加上糖、色素等加工而成的一种配料。京式月饼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工序多达数十道,每一道工序的标准与要求都十分严格。仅以选料来说,京式月饼的选料程序就相当繁复,以月饼所用枣料为例,必须选用指定月份的密云小枣,再经筛选、去核、去皮、去渣、粗制、精制、定级、分选等工序方可使用。

  “晋”是山西的简称,晋式月饼指的是源自山西地区的月饼,选用最原始的制作方法,以胡麻油、鸡蛋、红枣、红糖为原料,和面之后放入木质模具中,挤压成型再进行烘烤。晋式月饼最早起源于明朝时期,它的出现还有段阴差阳错的故事:当时,山西太原当地的一家糕饼铺在做面饼时,不小心错过了时辰,和好的面发酵了,于是制饼师傅将错就错,将其做成了一种口感更为酥软的馅饼,这就是最早期的晋式月饼。与其它的月饼不同的是,晋式月饼做好后可以直接吃,无需等待回油。其口感与多数月饼不同,偏向口感醇香的蛋糕,比较绵软。

  秦式月饼出自陕西,是月饼的鼻祖之一。它融合了荤素食材,但以素馅为主,如桔饼、玫瑰等果脯,为月饼增添了一抹清新与甘甜。由于制作过程中水分控制得较为严格,秦式月饼的口感相对偏干、偏硬,食用时或许会有些许掉皮掉馅的现象,但这正是其独特风味的一部分。秦式月饼可分为陕南月饼、陕北月饼和关中月饼三个流派。陕南月饼的代表是镇安酥皮月饼,结合镇安特产的板栗、核桃,镇安酥皮月饼内馅大多以板栗、核桃为主;陕北月饼的内馅以陕北红枣泥、豆沙为主,饼皮厚,馅少,口感稍硬;关中月饼由唐代的胡麻饼、红绫饼、贵妃红等糕饼演变而来,宋代时衍生出了水晶月饼,水晶月饼金面银帮,口感皮酥馅甘,甜而不腻。

  秋风轻拂,中秋佳节将至,又到了吃月饼的时节。中国辽阔无垠的国土不仅孕育了多样的自然风光,也造就了南北方不同的饮食习惯,丰富的月饼品种。但无论口味如何变化,月饼始终承载着人们对天际圆月与人间团圆的向往与庆祝。值此中秋佳节夜,愿人间处处皆团圆,愿你我共赏此时月。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