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

  文/ 李俊华 成都东部新区三岔中心卫生院(成都东部新区第三人民医院)

  静脉输液是儿童疾病治疗中常见的给药方式,其优点在于能够快速发挥药物效果,避免口服用药的时效迟缓问题。但是,由于小儿自身的生理、心理特性,小儿静脉输液有较大难度。为此,本文将针对小儿静脉输液治疗时的注意事项进行介绍。

  小儿静脉输液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小儿静脉输液治疗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穿刺难度较高,因此在静脉输液前需进行针对性护理,以降低穿刺的难度。这一护理操作不仅需要护理人员的参与,还需要患儿家属的积极配合与辅助。由于门诊或急诊环境较为嘈杂,加上疾病影响,患儿通常处于焦躁、恐惧的状态,家长可以通过语言沟通和肢体接触等方式缓解他们的不良情绪和恐惧心理,帮助患儿做好思想准备工作。家长应向患儿耐心地讲解静脉输液治疗的配合要点,并在给予鼓励与表扬或者适当的奖励的基础上,帮助患儿尽可能配合治疗。

  在静脉输液前,家长应确保患儿不是空腹状态,因为空腹可能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或者加剧药物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在静脉输液前可以让患儿进食一些面包、米粥、烂面条等易于消化的食物,以降低腹痛、腹泻或过敏等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小儿静脉输液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由于儿科门诊治疗中通常使用的是硬性穿刺针头,穿刺后频繁活动易导致针头脱落或穿刺位移,对于血管较细的患儿,甚至可能发生药液外渗进入皮下组织导致局部出现肿胀、疼痛等情况。因此,在静脉输液治疗时让患儿静坐或卧床休息,避免随意活动,尽可能控制穿刺部位的肢体保持静止状态。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穿刺部位的情况,一旦发现出血、回血或局部肿胀等情况,应当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静脉输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早期以特定的不适症状为主,但由于患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不能准确且及时地表述不适感,因此需要家长及时询问与观察,一旦发现患儿出现面色苍白、体温下降或寒战、发热、全身瘙痒、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需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停止输液治疗,并根据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及表现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少数患儿可能会由于高热出现惊厥症状,表现为全身震颤痉挛、意识丧失,家长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及时使用抗惊厥药物治疗,以预防惊厥问题再次发生。

  小儿静脉输液治疗后的注意事项

  在小儿静脉输液治疗结束后,避免立即回家或离开医院,应留院观察30 分钟,因为有部分药物的不良反应会出现延后情况,若患儿出现异常反应可以及时得到救治处理。在拔针后由患儿家长帮助按压穿刺点5~10 分钟,以避免出血,但要注意按压力度不要过重,且不可揉搓穿刺点,以免造成皮下淤血。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