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煲一味“心灵鸡汤”——教学评价艺术之我谈

  文/王莹赵

  评价是一柄“双刃剑“,客观公正,可激励学生成长,片面不当,可阻碍学生发展。“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就是高效评价的监控和导向作用。要达到预期的目的,教师要用真诚友善的态度,千方百计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精神的课堂离不开有效的评价,教师要努力地把握好这把“剑”的双刃度,用起来游刃有余,使之发挥评价的积极效应,优质高效。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赞赏是一种由衷的真情流露,教师不应该碍于脸面,吝惜赞扬之词,对于学生到位的回答、精彩的朗读、独到的想法,都应该给予出自内心的赞赏,尤其是指出确确实实的优点,强调那些使你满意的具体行动。你的赞美越真诚、越具体,学生对那些良好的

  行为就越清楚,就会感到一种满足,会全面审视自己,会意识自己也有所不足,同时,也较能接受别人的意见,产生逐渐完善自我的愿望。这种心诚意切,对学生本人来说是一次终身难忘的鼓励,对其他学生而言也是一次切实的引导。

  特级教师孙建峰执教《最大的麦穗》一课,充满激情与灵性,他巧妙的艺术评价令人心动、促人思考、耐人寻味。

  师:孙老师想听你们美妙的读书声,愿意展示一下自己吗?

  (一生朗读)

  师:读的准确、流利,但还可以发挥的更好!如果你是苏格拉底,给学生提要求,既要让他们听的清又要让他们记得住,那么苏格拉底的的话该怎样读?大家都练一练,准备挑战这位同学。(同学们练的有声有色。)

  师:我相信你,你一定能比上次读得更棒!(学生这次读把“最大的”“只许进,不许退”强调的很清楚,也很自然。)

  师:真为你高兴,你一遍比一遍读得好!

  学生在孙老师真诚的鼓励声中“一遍比一遍读得好”,这里没有机械的模仿,有的只是让学生入情入境的感悟。而实际的教学中,一些真实的教学画面值得我们深思。

  【片断一】讲台上教师埋头只管讲,教室里学生只管玩,教师讲得投入,学生玩得开心,教与学成了水火不容的两张皮。这里缺少的是教与学的润滑剂——评价语言。

  反思:如果课堂上出现了学生玩闹的现象,我们应该立即停止授课,适时进行评价,这时评价要起“赞一治全”的效果。如“王老师发现,在这节课中,咱们班有两个同学听课非常认真,他俩在老师讲课时,眼晴能关注老师,坐得也直(点名),我看还有哪些同学坐得直,听的认真。”“听课就该这样,要学会听,学会思,学会表达。”等到课堂静下来了,你再抓紧时间引导学生学习,否则你付出的再多可对那些吵闹中的学生来说也只是过眼云烟。切记不可大锅饭式地训斥,反之,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容易丧失你的威信。

  【片断二】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课堂上一片安静,没有人敢举手表达自己的意见。“看,就像石头人!就像木桩!”老师生气地说,“看你们平时那么能说,现在不说了?!”

  反思:我们换一种评价方式,得到的效果就不一样了。师:“大家不发言是不是老师提的问题太难了,还是没准备好?老师不这么认为,我相信再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你们肯定能找到答案的。”“老师发现王利同学很会学习,她能在有感悟的词句下面划上波浪线,还能写上自己的理解,留下思考的痕迹,了不得,这是一种深层次的学习。”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能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第九小学

  榆林市第十一中学)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