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区银行业2024年回顾与2025年展望
- 来源:银行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银行,展望,回顾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3-07 21:37
韦东篱
2024年1月1日,欧元迎来25周岁“生日”。25年来,欧元在接连考验中不断成长,如今已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货币,受到全球瞩目。
回首2024年,全球经济整体增长平稳,但区域经济复苏不均衡的特点更加突出。主要经济体中,美国经济增长依旧强劲,衰退预期销声匿迹;日本经济完成触底,复苏前景逐渐光明;而欧元区经济高开低走,复苏前景依然疲软。一方面,欧元区内需反弹乏力,消费者信心低迷,消费表现不佳;另一方面,美国挥舞关税大棒,欧元区外需前景承压。作为欧盟经济火车头,自2003年以来德国经济首次出现连续两年萎缩,GDP继2023年下降0.3%之后,在2024年再度下降0.2%。
在此背景下,欧元区银行业面临的不确定性提升,但整体表现依然良好。主要受益于2024年欧元区利率水平仍处于相对高位,净利息收入依然可观,但随着降息周期开启,银行净息差收窄导致盈利表现较2023年高位仍有小幅下行,与笔者年初预测的基本一致。
2024年欧元区银行业整体形势
欧元区银行盈利表现整体良好。在欧元加息的持续推动下,欧元区银行业2023年净利润大增,进入2024年以来,欧元区银行业净利润增速小幅放缓。根据欧洲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欧元区银行ROE在2024年三季度达到了10.22%,创十余年来的最高水平。不良贷款率稳定在2.3%左右,与2023年同期基本持平。银行净利息收入持续增长,较2023年同期增长约4.1%。净息差在2022—2023年大幅增长后,2024年一直稳定在1.6%左右,但欧盟各成员国内净息差水平差异显著:法国平均净息差仅为0.89%,而拉脱维亚则达到惊人的3.64%。
欧元区银行资本及流动性状况保持良好。欧洲央行于2024年12月17日公布了2024年度监管审查与评估程序(SREP)结果。欧洲央行对外表示,尽管面临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2024年欧元区银行业资本及流动性仍然保持充裕,远高于监管最低要求,体现了欧元区银行业的韧性。SREP报告显示,2024年内有18家银行被监管要求追加不良贷款敞口,较2023年的20家略有减少,显示欧元区银行业整体资产质量略有改善。同时,欧洲监管层面持续加强风险管理措施,持续关注银行总体杠杆水平。9家银行被要求须满足高风险杠杆贷款的附加条件,13家银行受到杠杆率支柱2(Pillar 2)附加要求的约束。
欧元区银行股迎十余年来最佳年度表现。2 0 2 4年,欧元区Stoxx 600银行指数(STOXX Europe 600Banks Index)全年累计涨幅逾36%,创数年来最佳表现,这背后的重要推手之一便是欧元区银行业并购热潮。据统计,2024年正式宣布的欧洲银行业并购交易总额近540亿美元,在欧洲各行业并购中占据最大份额。2024年欧洲银行股总回报率超32%,且欧洲银行股强劲势头有望延续到2025年。
特别观察一:欧洲银行并购潮。过于分散化,被普遍认为是欧洲银行业的一大弊病。欧洲和美国银行业总资产规模相当,但美国前五大银行市值就超过了欧洲前五十大银行市值总和。其中,摩根大通一家市值就相当于欧元区十二大银行市值总和。从盈利能力来看,美国银行业也优于欧洲银行业。在此背景下,包括法国总统马克龙等在内的欧洲政要呼吁加强银行业整合,打造能和华尔街抗衡的欧洲银行巨头。
受益于欧洲央行2022年启动的加息周期,近两年欧洲银行业表现得到有力提振。银行盈利改善、股价回升,为并购提供了更多资本支撑。同时,在金融危机中救市的“欧洲国家队”也在逐步抛售其持有的银行股份,为并购提供了更多空间和机会。近期市场关注度较高的收购案是意大利裕信银行拟收购德国第三大银行—德国商业银行。裕信银行和德国商业银行分别为意大利、德国的第二和第三大银行。裕信如能完成收购,两大银行合并后的总资产规模将超过德意志银行,跻身欧洲十大银行之一。
2024年9月德国政府宣布减持德商银行股份4.5%,裕信银行则以隐藏买家的身份买入了这4.5%的股份,成为德商银行第二大股东。随后,裕信银行通过衍生品交易继续提升持股比例,9月底已达21%,成为德商银行的第一大股东,同时也向欧央行提交了持股比例提高至29.9%的申请。12月18日,裕信银行宣布进一步通过衍生品交易增持股份,目前裕信银行对德商银行的持股比例已达28%。
不过,这桩收购案引发了德国政府的不满。朔尔茨公开批评裕信是“敌意收购”,德国财政部长也表示“不支持收购”。意大利外交部长则反驳称,德国阻止收购案的推进体现了对欧洲一体化双标的态度。两国政府的表态充分体现了欧洲治理制度的复杂性和跨国并购的不确定性。而欧央行董事会主席则在多个公开场合表示,跨境并购有助于提升欧洲企业竞争力。长期以来一直支持欧元区大型并购的监管机构不太可能成为阻碍,预计欧洲央行将批准裕信银行持有德国商业银行至多29.9%股份的请求。
欧盟其他国家方面,希腊政府已减持希腊国民银行1 0%的股份,荷兰政府宣布继续减持荷兰银行(Amro Bank)股份,意大利政府也计划减持西雅那银行(Banca Monte Dei Paschi Di Siena)股份。此外,荷兰人民银行(De Volksbank)及比利时比弗斯银行(Belfius Bank)仍由政府100%控股,预计两国政府也可能将适时进行减持,2025年欧洲银行业并购或将掀开新篇章。
特别观察二:欧盟银行审慎监管法案修订对中资银行的影响。经过了两年多漫长的立法程序,2024年6月19日,欧盟终于正式发布了“反洗钱一揽子提案”中的剩余三项和“银行一揽子提案”中的全部法律法规①,标志着欧盟在立法层面完成了巴塞尔协议Ⅲ的实施工作。其中,《资本要求指令第6号》(CRD 6)的修订统一了欧盟内第三国银行分行的监管标准,明确了其在欧盟内开展跨境金融业务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欧盟银行业统一监管体系。
由于CRD 6需要各成员国完成立法后才能开始正式实施,根据欧盟立法框架,各成员国有18个月的时间完成国内立法,因此,CRD 6将自2026年1月起在各成员国开始实施,同时CRD 6明确了对于第三国银行分行的牌照授权和具体的资本和流动性监管要求从2027年1月才开始实施。CRD 6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明确了第三国银行分行在欧盟境内开展跨境金融业务的规则。与第三国银行在欧盟内的子行有欧洲通行证(EUpassport)不同,按照现有的监管规定,分行只能在其设立的国家内进行经营,但由于缺少统一的规则,很多第三国银行分行都在其设立所在国家外的欧盟其他国家开展了大量的业务。为此,CRD 6明确了5种例外情形,允许第三国银行分行在欧盟境内开展跨境金融业务,这5种例外情形分别是:“反向招揽”、与欧盟银行的同业业务、银行集团内部业务、欧盟金融工具市场指令(MiFID)中的附属业务、2026年7月之前签订的存量业务。
二是统一了欧盟内第三国银行分行最低的资本和流动性监管标准。目前欧盟内不同国家监管当局对第三国银行分行进行资本和流动性监管时实施的标准差异较大,第三国银行可能会利用这种差异进行监管套利,CRD 6的出台明确了根据分类对第三国银行分行提出最低资本要求,具体标准为:(i)对于第一类第三国分行②,最近三年报告期内总负债平均额的2.5%或1000万欧元的孰高值;(ii)对于第二类第三国分行③,最近三年报告期内总负债平均额的0.5%或500万欧元的孰高值。第三国分行应以以下形式的资产满足最低资本要求:(i)现金或现金等价工具;(ii)由欧盟成员国中央政府或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券;(iii)任何其他可用于无限制和立即使用以覆盖风险或损失的工具。流动性监管方面,CRD 6要求第三国分行需保有一定量流动性资产以确保可覆盖其30天以内的净流出资金,第一类第三国分行的流动性覆盖比例LCR必须满足100%的底线要求,且高流动性资产应存放于第三国分行所在国的金融机构内且该金融机构不能为同一集团内机构。
三是明确了银行业ESG风险的监管要求。2019年出台的CRD 5仅仅要求欧洲银行管理局(EBA)研究如何将环境、社会和治理(ESG)风险融入银行监管范围,如何按照环境和社会目标来区分银行的资产;对于大型银行,需要披露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相关的风险。本次出台的CRD 6明确了将ESG风险纳入银行监管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大方面:一是明确银行需要在其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ICAAP)中考虑ESG风险;二是银行需要在业务战略中考虑ESG风险,并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体系落实ESG风险管理;三是银行需要充分评估短期、中期和长期内ESG风险对其经营发展的影响,以建立完备的ESG风险管理政策制度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目标和具体的管理流程。
欧洲银行业2025年经营环境分析
全球经济正迈入充满不确定性的一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首席经济学家展望》报告称,尽管部分地区显示出韧性,2025年全球经济整体仍然面临显著挑战,包括碎片化、债务问题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等因素正在拖累全球经济前景,市场对欧洲整体经济形势预测不容乐观。
整体经济形势。2024年四季度,欧元区经济活动保持了较为低迷的态势。综合PMI震荡趋弱,季度均值再度进入收缩区间。其中,制造业收缩程度不断加深,服务业PMI在荣枯线附近徘徊,复苏动能较前一季度显著放缓。与此同时,受美国关税威胁、德法政治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欧元区企业和居民对未来经济前景的信心被削弱,居民消费支出和企业投资均表现疲弱。
展望未来,欧元区经济在2025年初大概率将延续2024年底的状态,制造业所处的困境在短期内依旧是欧元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拖累。预计2025年一季度欧元区经济环比增长率约在0.1%左右,同时,随着欧洲央行降息效果的逐步显现,下半年实际GDP环比增长率将有望回升至0.4%左右。通胀方面,欧元区内服务业价格的压力仍然存在,短期内通胀或将继续保持在欧洲央行2%的目标之上。全年来看,世界银行将欧元区2025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下调0.4个百分点至1%。
欧洲当前面临的不确定性主要包括三大方面,一是右翼势力抬头,本地政局的内部不确定性;二是美国关税政策及保护主义抬头,带来的贸易摩擦外部不确定性;三是持续紧张的中东、俄乌局势等带来的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在面临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如何保持经济竞争力,是欧盟面临的重大挑战。
2025年欧洲银行业展望。进入2025年,欧洲银行家普遍保持谨慎乐观。随着利率下行导致净息差收窄,以及欧洲投行、财富管理业务周期性恢复,非息收入预计将在银行创收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一是欧元区银行业盈利表现预计基本稳定。在欧元加息的持续推动下,高利率带动银行业息差水平上升,欧洲银行过去两年利润强势增长,经营情况整体改善。展望2025年,市场普遍预计欧央行将再次降息100个基点,利率环境对银行息差提振效应将不再明显,而非息收入将会成为银行利润的重要增长点。欧洲央行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受益于投行和财富管理业务的强劲表现,2024年三季度欧元区银行非息收入增长约15%。预计2025年,欧元区内银行的盈利表现将出现分化,相较于德国、法国,净息差收窄或将对如西班牙、意大利等对利率较为敏感的市场产生更大影响。预计2025年欧元区银行整体收入将窄幅下降,保持基本稳定。
二是欧元区银行信贷投放有望进一步增长。2022—2023年欧洲央行货币政策收紧提升了银行净利息收入,但也抑制了信贷扩张。2023年欧元区银行信贷增速出现持续下降趋势,银行贷款疲弱态势明显,欧元区企业借款增速创近八年来最慢纪录,表明欧洲央行的历史性加息行动也在抑制经济活动。2024年降息以来,欧元区银行信贷投放触底反弹,在2025年有望随降息周期的推进继续回升。
三是欧洲银行业并购或将持续进行。从经济层面来看,银行资本普遍充足且估值回升,叠加欧洲各国政府减持,为银行并购提供了有利条件。从政治层面来看,欧盟努力寻求破局之道,培育能与美国同业抗衡的大型银行集团,但并购涉及成员国各自利益考量、严苛法律条款等现实情况,大型并购存在较大不确定性。2024年最大的银行并购,如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以120亿欧元收购西班牙Sabadell银行,及裕信银行以100亿欧元收购其意大利竞争对手Banco BPM,均遭到政府反对。但如果后续获批,预计将推动更多银行并购交易落地。欧洲内部跨国并购交易方面,若裕信收购德商一案顺利获批,将进一步促进法国头部大行等银行收购比利时、意大利等中小银行,打造欧洲大型银行集团联盟,有助于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市场地位。目前欧洲市场密切跟踪裕信收购德商一案,这也将是对欧洲一体化成效的切实检验。
面对欧洲经济内忧外患的困境,欧盟一直都在寻求破局之道。银行作为欧洲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如何发挥金融智慧,促进欧洲一体化进一步深化发展,将是未来的核心金融命题。或许2025年银行跨国并购将成为欧洲市场最大亮点。2025能否成为欧洲银行业发展历史上的转折之年,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重庆市分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