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浪尖上演绎曼妙“芭蕾”——中国冲浪奥运突破背后的故事
- 来源:水上运动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故事,冲浪,奥运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4-25 17:01
两个人,15000 公里……杨思琪和她的教练罗洋在距法国巴黎15730 公里的塔希提岛创造了中国冲浪的历史——杨思琪代表中国队首次登上奥运会冲浪赛场,最终获得并列第九名。从东京奥运会无缘参赛,到巴黎奥运会闪耀赛场,中国冲浪项目如何实现从零基础起步到奥运参赛的跨越?近日,记者前往广东汕头,在冲浪全国锦标赛现场,挖掘该项目突破背后的故事,探寻中国冲浪发展历程,期望能为新兴项目发展带来一些启示与借鉴。
一个人的比赛 两个人的征战
去年12 月底,记者在汕头全国冲浪锦标赛上见到了杨思琪,她皮肤黝黑,身材比其他女选手壮硕一些。赛场上,她的动作大气舒展,不愧是征服过塔希提岛大风大浪的“小孩姐”。
时间回到去年7 月27 日,杨思琪出战巴黎奥运会冲浪女子组预赛,成为站上奥运赛场的中国冲浪第一人。面对极具挑战性的浪涌,她毫无惧色,连闯两轮,成功晋级16 强。第三轮,她不敌美国选手卡罗琳·马克斯(后者一路拼杀夺得金牌),最终以并列第9 名的成绩完赛。
“冲浪项目像为杨思琪量身打造一样。她敢拼,对浪况把握也好,爱琢磨。”四川省帆船帆板运动管理中心冲浪项目负责人方陶认为,杨思琪非常适合冲浪项目,她的教练罗洋也是一个好学的人:“罗洋虽然不是冲浪专项出身,但他爱琢磨,还自学了英语。国家队出国训练时,他作为助理教练兼翻译,从外教那里学到不少。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两个爱琢磨的人凑到一起,整天研究怎样把浪冲好。在接受采访时,杨思琪告诉记者,她和教练有时观点不一致,这时两人会沟通:“教练对我说过,他讲的不一定都对,我要自己琢磨。”冲浪人爱讲一句话——海上问题,陆上解决。杨思琪和罗 洋说到做到。
2024 年世界冲浪运动会,杨思琪在复活赛第六轮拔得小组头筹,凭此获得巴黎奥运会参赛资格,之后他们前往国外进行针对性训练。塔希提岛以“管浪”闻名,美国洛杉矶有一个人工造浪池专造“管浪”,杨思琪在那里训练了一个月,之后去萨尔瓦多参赛,积累比赛经验。巴黎奥运会前,杨思琪和罗洋又回到洛杉矶训练了一个月。通过“管浪”的专业训练,让杨思琪在备赛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能快速适应比赛环境。
按计划,杨思琪和罗洋要提前一个月到塔希提岛适应浪况,但由于客观原因,他们只提前不到半个月才抵达赛场。到塔希提岛后,杨思琪病倒了,眼看比赛就要开始,师徒二人非常着急,“当时发烧了,一直在休息,但我非常想去训练、去冲浪。”杨思琪说。
好在长期的外训外赛练就了杨思琪的适应能力,她最终在正式比赛中快速调整,连闯两轮,晋级16 强。虽然在第三轮输给强劲对手未能晋级,但杨思琪的遗憾只是“没能冲成一道管浪”,更多的还是享受比赛。
被问及在距中国体育代表团15000多公里外的赛场比赛是否会孤单,杨思琪说:“还好,因为有教练在。一个中国记者姐姐给了我很多徽章,我拿着徽章去同国外选手交换,交到了很多好朋友。”
为中国冲浪刻上奥运印记
冲浪项目在我国如何从零起步到奥运参赛?为什么是杨思琪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这两个问题的答案,离不开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与各省区市联合共建的决策。
冲浪在我国发展相对落后, 在2016 年进入奥运会前,我国每年只举行一场比赛,运动人口基数少,发展程度低。2016 年,冲浪正式入奥,成为2020 东京奥运会比赛项目,它在我国也迎来发展契机。
2018 年,水上中心组建了一支集训队备战东京奥运会,当时的集训队队员大多是冲浪爱好者,技术水平不高,备战时间十分紧迫,最终未能取得奥运资格。到了巴黎奥运会周期,直至2023 年底,集训队依然没拿到资格。随后,水上中心果断决定:取消集训队,搞“(国省)共建”。
同自由式小轮车等项目一样,冲浪在巴黎奥运会周期也进行着新型举国体制的探索,即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开放办国家队,全力撬动地方体育部门和社会力量的资源杠杆,让多元的社会资源汇聚到备战的大池子,“国省共建”模式应运而生。
水上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国省共建”模式的实施,充分发挥了地方队伍的积极性,打通省市去国外训练的途径,有更多冲浪运动员在省市队伍的组织下得以适应国外更优质的浪况,从而提高竞技水平,国家的冲浪人才队伍就此扩大。
“真正形成了全国一盘棋,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水上中心项目负责人如此评价“国省共建”带来的好处。
以四川为例,国家队未能拿到奥运资格,取消集训后,杨思琪回到四川队,但与水上中心签订“国省共建”协议后,她继续冲击奥运会资格,“当时,我们还是不甘心,想争取一下,就参加了世界冲浪运动会。”方陶介绍道。
随后就是大家熟悉的一幕——杨思琪在世界冲浪运动会复活赛中发挥出色,取得了巴黎奥运会参赛资格。“参加完比赛,我和教练正准备走,有人叫我们等一下,那时我们就在猜是不是拿到了资格,结果真的拿到了!”杨思琪向记者描述着拿到资格时的情景。
从那天起,杨思琪与中国冲浪的名字刻上了奥林匹克的印记,完成了历史性突破。
众行者易趋突破背后的团队力量
资格拿到了,历史突破了,接下来的奥运备战同样是庞大的系统工程。看似是杨思琪和教练罗洋两个人的奥运征途,背后凝结了无数人的心血与努力。
四川冲浪队持续投入,在杨思琪拿到资格后采取“精兵战略”。“国内的浪况不理想,水平提不上去,那就送杨思琪一行人出国训练和比赛。”四川省帆船帆板运动管理中心冲浪项目负责人方陶介绍说。
在此期间,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员与四川省冲浪队建起了“备战工作群”,齐心协力处理队伍的事务,全力保障杨思琪奥运备战,“国省共建”的优势再次凸显。
奥运赛前备战,杨思琪在美国洛杉矶人工造浪池训练,每小时要花费300美元,四川省想办法解决经费保障。水上中心出面解决外事流程问题。方陶讲了一个有趣的细节:“有时候,我给水上中心负责的同志打电话,还没同他说话,他就说‘我知道你要跟我说什么’,我说‘行,你知道就好办’。”在长期合作中,备战团队形成了高度默契。
除提供支持外,水上中心在备战中还做到了“不打扰”,真正把自主权交给四川省冲浪队。“我们敢于信任省市,信任年轻教练,除了做好保障,其他的不过多插手。省市告诉我们,他们需要协调什么,我们就全力支持。”水上中心项目负责人介绍说。
另外,杨思琪和罗洋在奥运参赛过程中还得到了塔希提岛当地华人华侨的支持。他们会驱车一个多小时赶到赛场,给罗洋、杨思琪送去一些物资,解决燃眉之急。
众人拾柴,众志成城。之后的故事就是杨思琪站上奥运赛场,书写了中国冲浪新的历史。
路漫漫其修远 冲浪未来可期
“回顾巴黎奥运周期,我们的成绩不是撞大运撞出来的,是正儿八经通过共建队伍、海外训练拼出来的。”提及冲浪项目的突破,水上中心项目负责人语气里充满自豪。杨思琪是从中国冲浪运动员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在她背后,是逐渐壮大的运动员基数。据介绍,我国冲浪运动员注册人数已达320 余人,项目得以长足发展的“人才池”不断积蓄。在2018 年选拔组建集训队伍时,队员的普遍水平是每个浪能打到1 至2 分,到了2024 年全国锦标赛,取两个最高得分相加作为总成绩,夺冠选手累计可打到13 分以上,进步程度可见一斑。
说到这里,不得不讲中国冲浪的漫漫发展之路。早在2017年7月,海南省依托当地天然的浪况资源,率先组建冲浪队伍。之后,山东、山西、河南等省份的冲浪队陆续成立,目前全国已有14个省区市开展冲浪项目。“国省共建”模式并非只限于杨思琪所在的四川队,每支省区市队伍均可与水上中心签订共建协议,获得其提供的外训外赛保障,让越来越多的运动员出国参训参赛,我国冲浪项目的整体水平得以提高。
我国的浪,在最好的季节、最好的地点也只有1~2米,奥运会一般是4~6米,职业是5~7米,要想发展冲浪项目,必须在全球逐浪训练比赛。这也进一步印证了“国省共建”后,冲浪项目快速发展的原因。有一组数据可以佐证:2024年,有7个省区市队伍的60余人次出国训练,外训总时长1200多天。
在海洋中踏浪而行,逐浪而生,冲浪项目倡导自由、随心所欲,这与传统的队伍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并不完全一致。不过,水上中心并没有因此放松队伍管理。按照体育总局要求,各队的管理者为队员“画了一个圈”,在尊重规则的基础上“润物细无声”地加强队伍、队员的思想道德和作风建设,将管理寓于服务中,个人风格与整体要求相互协同,促进了运动员的思想作风、运动水平的全面提升。方陶介绍,四川队进行半军事化管理,实行训练打卡制度,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将爱国情怀、祖国至上烙印在队员心中。
训练水平不断攀升的同时,还需要更多的比赛检验。水上中心每年组织全国冲浪锦标赛、全国冲浪冠军赛等,保障运动员的参赛需求。与此同时,还充分利用竞赛杠杆调节,最大限度解决运动员参赛场次需求,并确保赛事公平公正。
以去年底结束的2024年全国冲浪锦标赛为例,为保障赛事公平,水上中心请来了东京和巴黎奥运会的技术代表——新西兰的丹尼尔。此外,比赛向市级队伍开放,为市队提供比赛机会,此举有利于提高更多地区开展冲浪运动的积极性,有利于扩大项目开展范围,丰富人才储备。在2024年全国冲浪锦标赛中,青岛、汕头等市级队伍参赛。再有,为了提高赛事竞争性和提供更多锻炼机会,赛事鼓励运动员“以小报大”,例如14岁的运动员可以参加U15、U18和公开组三个组别的比赛,这样一来,运动员有了更多实战机会,还可以在同高水平选手的竞争中发现不足,弥补短板。
“你们的头发怎么是黄的,像是一个地方染出来的?”听到记者的询问,参加全国锦标赛的运动员们笑着说:“这是晒出来的。”
2024年全国冲浪锦标赛期间,记者在赛事举办地汕头调研采访,印象最深的是每名运动员对冲浪项目的热爱,他们因此不怕风吹日晒,勇敢乘风破浪。“这些孩子在训练时赶都赶不走。”山东队教练告诉记者。
项目发展需要建立一个良性运作的生态系统,国家把好基本盘,省区市发挥地方积极性,用好社会资源,运动员保持热爱,奔赴海洋,坚持科学训练。大家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项目突破才能水到渠成。
从一纸空白到奥运参赛,冲浪项目突破的背后蕴藏着无数动人的故事。然而,中国冲浪的目标远不止奥运参赛,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期待中国冲浪继续突破,书写更为感人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