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三大亟待解决的问题
- 来源:英才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金融,解决,问题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4-06 10:30
文|本刊记者 王瀛
“十二五”期间央行将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在这一大环境下,处于转型期的中国银行业也必须面对升级传统业务、防控利率风险、提高盈利能力三大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来说,利率市场化并不是洪水猛兽:“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依然依赖传统的吃利差、追求规模和速度的信贷模式发展,过于注重‘大’,这种模式在当前调结构的宏观环境下已很难持续,商业银行应加快转型,适应环境的变化”,同时他也指出:“在今年,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货币政策的趋紧,以及对于银行的加息及存款准备金率的要求,这些都要求银行业转型箭在弦上。”
马蔚华对《英才》记者说:在目前政府明确通过降低信贷投放来抑制通货膨胀的背景下,招行将把经营能力与中间业务的提升放在未来发展的重心。马蔚华表示,招行在“十二五”期间二次转型是把招行建设成最大的私人财富管理银行。
不同于大多数传统商业银行把盈利能力的提升放在“十二五”的重心,投资银行更关注“十二五”期间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与风险,来决定投资策略。
“今年影响经济比较大的因素是通胀、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与资产价格的攀升。”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张懿宸告诉《英才》记者。
在西方国家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后,人民币汇率连创新高,所导致的输入型通胀与热钱的问题一直为人们所热议。
“我国对外汇管制有很明确的控制,进与出都有严格的限制,所以热钱问题包括规模并没有市场上所形容的那么严重。但是资产价格的持续攀升要值得警惕。市场的资金量越来越大,从楼市挤压出来的资金会使得P E更热,所以这个倾向也是我们更关注的。”在张懿宸看来,一旦投资过热的行业出现回调,那么现有的基金将会出现大面积的亏损,对整个PE行业也将产生不利影响。
与银行业不同,中国的保险业还要继续在规模上保持增速。作为一个世界500强企业,在“十二五”期间,中国人寿在2015年要实现万亿营收的规模,未来的增长点在哪里?
“对于人寿来说,现在也是在一个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即在主业做强,在寿险与养老险原有业务规模上继续做大。非保险的核心主业方面,这主要是资产管理和另类投资平台要加强,利用保监会已经出台的政策,比如投资不动产,投资股权,还可以投资养老产业等等,这些新的理念,将是未来增长的动力。”中国人寿股份公司董事长杨超对《英才》记者讲述的转变即为“增长”。
另外,按照杨超的设想,中国人寿的未来是打造成大型的综合性金融集团。
“在非保险核心主业方面,未来有一个很重要的是我们会控股银行,这并不是说保险企业看好银行的利润,要开银行赚钱。而是保险业和银行业结合,可以形成优势的互补。银行的优势是有自己客户网络,保险业借助这个网络优势可以促进主业销售的产能。”
与杨超感受不同,中国人保集团总裁吴焰的触觉更倾向于市场所带来的变化。
“相比于‘十一五’,我们现在更关注于农村、农业,农村领域保险的发展。”吴焰对《英才》记者介绍,人保在“十一五”期间只农业保险保费规模就增长16倍,是农业保险发展以来最快的增长。
据统计,我国农业保险的保费收入从2006年的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35.68亿元。五年来,保险业共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险保障11279亿元。这对于保险业来说,不但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保险作为一种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机制对解决“三农”问题,也显示出优势。
吴焰将人保“十二五”的发展更加专注转变发展方式,专注转向内在的价值创造,提高经营效益。从保费规模,转向自身的资本实力能够支撑未来发展,更加强调资本的保障。
对于人保集团来说,2009年完成整体改制,由国有独资保险集团整体改制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保险公司。在“十二五”,人保未来的目标是推进集团的整体上市。
“目前,人保集团战略投资者引进工作会在年中敲定,同时人保集团将在今年选择合适时机正式启动IPO。”吴焰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