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蛮生长的第二代
- 来源:新潮电子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08-12-10 11:40
变革时代,洋品牌集体过冬。与诺基亚的盛世危言不同,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已经感受到了竞争的残酷,利润率和市场份额已经开始急剧萎缩。一叶知秋,所有已经发生的事实似乎都在印证着洋品牌正在过冬的判断。我们要问,是谁在扮演着挑战者的角色?答案似乎有些出乎意料——国产手机第二代。
沦陷的第一代
核心竞争力的缺乏,让以波导、康佳、厦新、熊猫等为代表的第一代国产手机品牌悲情谢幕。
也许提起国产手机,是让民族企业颇为心痛的一件事。
1998年成立的信息产业部肩负着改变这一尴尬局面的历史使命。1999年,我国开始确定大力扶持国产手机市场的政策。除了形成一段时期内主导国内手机生产的“牌照制”外,主要包括从国债中拿出4亿元扶持有一定技术经济实力的手机生产企业,信息产业部从手机入网费中拨出14亿元支持国产手机业务的发展,而国家连续5年从固定电话初装费中提取5%,作为支持国产手机研究和产业化的专项经费。
这些措施曾让国产手机出现了一段时期的繁荣。在2003年国内手机市场7000多万部的总销量中,国产手机所占份额超过55%,达到国产手机发展史上所占市场份额的最高峰。与之同时也诞生了一批国产品牌:波导、康佳、TCL、中兴、科健、东信、首信、南方高科、熊猫……
然而,方兴未艾的价格战,让国产手机厂家在繁荣之后,长期徘徊于行业“冬天”。
2007年末,赛迪发布报告,称国产手机份额下降至30%。
回顾近年来中外手机品牌的对决大战,第一代国产手机厂商几近悲情落幕。硕果仅存的联想整体转让了手机业务,夏新今年第一季度更是亏损1.21亿元折戟而归。
狼性文化造就的国产第二代
他们正在“野蛮”地生长着,说“野蛮”,不仅仅体现在后来者对先辈的不敬,更体现在他们抢占市场中快、准、狠的“野蛮”性格。
虽然整体份额下滑,但在国产手机中还有“逆市而行”者,并且走得很好。
天宇朗通便是最好的例子,尽管市场不景气,但2007年其手机的出货量依旧达到了1700万部,成为手机行业的一匹黑马。其中28%为出口,在国内市场,天宇朗通目前的市场份额略多于10%,按照这个市场份额计算,天语已经超过了联想,成为国产手机的第一名。
同样是赛迪发布的报告,称国产手机在2008年第一季度的市场份额已经回升,国外品牌的市场份额从67.5%降至65%,为扩大国产手机市场份额立下战功的是天语、天时达和金立等第二代手机品牌,而曾经的一线国产品牌依然难掩颓势。
如果将核准制作为分水岭,它将前后国产手机企业,分成了截然不同的两代。那么以天语、天时达、金立等为代表、出身于草莽的企业,成了鲜明崛起的第二代。
一个在手机业界传播颇广的比喻是,核准制取消之前,中国手机市场这片大草原上,“狮子”(洋品牌)在独享着“长颈鹿”(广阔市场)这一美味。而由于个子矮、起点低,并且还有核准制这一门槛,“土狼”(国产手机)在这场争斗中自然难占上风。
而现在的事实是,“长颈鹿”已经被吃完,门槛也被取消,“土狼”正在长高,在新的竞争中,“土狼”的快、准、狠,正成为制胜法宝。
就目前来看,第二代手机企业无疑最符合“土狼”性格,他们有着第一代手机企业的衰退的天时,熟悉的中国本土市场的地利,创新的个性化设计的人和,充满着活力。
价格无疑是第二代国产手机厂商虎口夺食的杀手锏,为了能够把价格做到这么低,除了采用廉价的MTK解决方案之外,更多的体现在内部资源整合的实力之上。与老牌国产手机厂商相比,第二代们大多没有资金包袱,在物流上,他们尽量压缩库存和运转周期,力争做到零库存管理。在终端上,由于大多具有由手机包销商、渠道商转行开始为制造商的背景,所以对于终端的掌控比较自如,能够通过更大比例的利润分成调动经销商的积极性。
谁来抗起大旗?
随着部分洋品牌的低迷和第一代国产手机厂商的式微,疯长的第二代能否抗起绝地反击的大旗?
在本文即将截稿的时候,ABI rearch发布了第二季度的全球手机市场份额。诺基亚继续以40.3%傲视群雄,但是三星、摩托罗拉、LG以15.2%、9.3%、9.2%分列其后。从表面上来看,大的格局并没有发生改变,但是数据下面却是暗流涌动,传统的通信正在逐渐向多元化的移动互联方向转变,GOOGLE、苹果更是旗帜鲜明地打着服务为王的口号的加入移动市场。洋品牌正在走向一个用服务扩大价值链的道路。在这样的局势下,国产手机新贵们还处于硬件制造这一初级阶段,面对未来服务为王的移动市场,跟还是不跟?是必须面临的一个选择。
从波导到联想再到天语,“国产第一”这个名号几乎数年就要易主一次。国产手机老大的位置却几乎每年都在频繁易主,每家的市场份额都在不断的做着“俯卧撑”。究其原因,就在于突出重围、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之后,战略目标会变得迷茫。无法进一步规划自己的产品线与把握未来市场的走向。
事实上,由于洋品牌几乎都把手机生产基地放在中国,人民币升值以及物价指数的上涨对其带来的影响远远超过国产厂商,加上部分洋品牌正在进入战略调整期,国产手机迎来了一个第二次崛起的机会。但是这个机会很可能不属于老牌国产手机厂商,因为他们包袱过于沉重,已经失去了继续挑战的资格。而正在野蛮生长的国产第二代手机厂商则不同,在经历了草莽积累后,能否及时转型,能否抓住3G这一机会,利用自己的优势并在设计上狠下功夫,这些将是第二代国产手机企业在未来能否继续成长的关键。
生存还是死亡,就在2008~2009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