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上海制造业转型的新标本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嘉定,上海,制造业,新标本
  • 发布时间:2011-05-10 16:18
  上海嘉定区位于上海西北近郊,面积460平方公里,毗邻苏州、昆山等经济强市,在上海,嘉定区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位置。让人热血沸腾、惊声尖叫的F1赛场,中国屈指可数的科学卫星城都在这里。这里,中国产业发展史的一页一页清晰可见

  文|《小康》记者陈艳涛

  纯电动车要上街了。

  一年之前,当1300余种新能源汽车在上海世博会上亮相后,人们抱着好奇心,在观赏世博会的时候,体验了一把新能源汽车的与众不同。

  现在,上海嘉定区要抢先一步,把这些已经展示过的新车推向街头。年初的1月31日,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复同意上海成为国内唯一的国际电动汽车示范城市,而嘉定成为上海电动车示范的核心区,在4月22日召开的国际电动车示范城市及产业发展论坛上,嘉定区表示在三年内会推出一万辆纯电动车上街,未来买车者所住小区或可免费装充电桩。

  不止是汽车产业,嘉定作为上海未来五年重点要打造的三座新城之一,不仅准备在先进制造业方面抢占高地,还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文化信息产业高地、现代农业高地全面突围。

  在上海提出“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构想之后,上海市中心的制造业纷纷迁往郊区,作为上海近郊的嘉定区,在未来10年将面临同样的局面,但是嘉定要解决的“转移难题”似乎还更复杂,更盘根错节。除了和上海市的整个大战略同步,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之外,嘉定还不能简单粗暴地完全“腾笼换鸟”,而是要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制造业。未来嘉定产业转型将走什么样的道路,其“掌门人”嘉定区委书记金建忠接受《小康》记者专访时,详细谈了产业转型的嘉定模式。

  嘉定要在四个高地上成为“龙头”

  嘉定原有的产业优势仍在,汽车产业现在正在成为龙头产业,嘉定也致力于打造成为一个汽车城。中国第一辆国产轿车--凤凰牌汽车(后改名为上海牌)诞生于此,中国第一个中外合资轿车企业--上海大众也在这里孕育出生。这里还有上海汽车会展中心,有国内唯一的汽车主题博物馆--上海汽车博物馆,大量的汽车研发机构,丰田研究中心、宝马研究中心等汇聚于此,同济大学甚至将与汽车、电子信息技术相关的专业迁至嘉定……这个久负盛名的汽车产业基地,被上海定位为“汽车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相融合的综合性国际汽车城”。

  在金建忠看来,转型不等于说先进制造业不要了,先进制造业还是转型后的一个主体。但是,与此同时,却要发展一系列新的产业。在嘉定区的“十二五”规划中,确立了“一城、两轴、四高地”的产业布局。“四高地”即汽车产业高地、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文化信息产业高地、现代农业高地,这些是嘉定产业转型的重要基础。

  在转型过程中,嘉定在2010年关停并转了513家产能落后企业,今年还将争取再转500家。“嘉定区可能因此损失上百亿元的产值,但是可以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地方,为服务业发展腾地方,为城镇发展腾地方。”金建忠说,“从长远发展看很值得!”

  腾出来的空间,嘉定准备在三大新兴产业上下真工夫。嘉定区已明确发展三大新兴产业:一是与科研院所联手打造物联网研发中心、物联网应用中心及国际交流中心;二是在上海国际汽车城的基础上,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吸引相关领域企业集聚转移;三是发展以“三网融合”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目前上海的“三网融合”已在嘉定展开试点,一些设施设备经过研发已由进口转变为国产。

  金建忠说:“既要搞转移、淘汰又要保持经济增长,怎么干呢?干什么呢?嘉定干几件事情,第一个事情就是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的要干,比如汽车产业延伸产业链,研发和销售延伸,中间核心零部件的发动机等。使产业链的效益加大,这个要干。第二个就是有前途的中小企业要培育。未来很有前途,市场前景很好的企业,要大力培育。第三个就是高新技术产业化,比如说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的制造。尽管现在新能源建设的路径还不是很清楚,但是我们觉得这个事情不干不行。另外一个要干的是新兴战略性产业,我们要支持。所以我们给了科学院1000多亩土地,就是扩大它的研发,使它的研究能够产业化。”

  未来五年投入10亿养“人才”

  嘉定区全力打造的“嘉定新城”,是上海在“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三大新城之一。更重要的是,它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卫星城,而是依托大产业项目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型都市。而其发展的“两轴”即沪宁发展轴和轨道交通11号线发展轴,着重发展汽车研发、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形成承接虹桥商务区辐射的商务服务走廊和产城融合的“生命线”。

  金建忠认为,整体的产业结构的转型,在可控的情况下,既要保增长又要推进城市化,既要宏观经济的发展,又要使得老百姓的就业能够做好。而推进结构的调整关键还是人才。人才实际是两个方面,一个是一般工人,原来70%是普通工人,现在招聘的工人,到去年为止60%~70%是技术工人,这预示着嘉定的产业结构起很大变化。还有一个是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在“十二五”期间,嘉定将拿出3亿元用于引进一批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其中,争取有20名左右入选中央“千人计划”,100名左右入选上海“千人计划”。除对个人进行扶持外,政府还将拿出50万元和100万元,分别用于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建设。投入2亿元,用于引进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投入4.5亿元,用于加强优秀人才住房保障。嘉定区总计将投入近10亿元用于全区各类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未来五年对于嘉定来说,转型的任务相当艰巨。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嘉定区委书记金建忠清晰地看到了这一任务的紧迫性。“今后五年节能减排的标准会更严格,这个标准压下来,就会逼着一般的制造业,一般的出口加工业要转移。那些利润很薄的加工企业,在上海会支撑不了,没有办法干下去。所以现在是不自觉地要调整,被调整,形势促使你必须要调整,所以这个问题是放在我们面前一个很重的任务。”

  根据规划,5年中嘉定新城将有望呈现上海乃至全国上市公司集聚办公“新天地”的景象,未来嘉定要成为经济发达、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的长三角重要节点城市,上海的西北新城将成为未来产业聚集的新高地。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