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货币政策将继续宽松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09-08-20 11:06
  预计在基建投资的推动下,中长期贷款占比增加的态势趋于稳定;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有望回升;票据融资的比例继续萎缩,对银行存贷息差收入的影响小。

 
  2009年上半年央行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信贷快速增长,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通过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实体经济复苏进一步确认。反过来,经济恢复促使各行业对贷款的需求回暖。

  宏观经济进一步复苏

  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国内消费与投资的机会成本低,推动经济的动力加强,经济增长更快得以恢复。今年一季度,宏观经济的景气程度已经回升,而先行指数回升态势更为明显,这预示着经济走出低谷得到确认。

  另外,如图所示,6月M2与M1增速之间的剪刀差缩小至3.67%(28.46%-24.79%),从1月的12.1%一路直线下降,表明活期存款有所恢复,占比逐渐回升。这也从一个角度说明经济的活跃程度在持续提升。

  货币供应加速增长

  与货币供应量相对应,中国银行业的信贷规模快速扩大。截至6月末,国内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7.74万亿元,同比增长34.44%,增幅比上月末高3.83个百分点。

  根据中国银行业信贷周期的历史经验,在一年当中,各季度放贷规模一般呈递减的态势,特别是在第一季度比较集中,下半年则加速衰减。基于此,以及观察1-4月的信贷规模趋势的情况下,我们判断全年新增信贷8-10万亿元,新增信贷规模不会快速反弹。

  宽松货币的基调不变

  货币市场的表现与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政策并无必然关系。央行的货币政策至少在今年都不会改变。目前在经济没有明显强劲回复之前,货币政策肯定是不会变的。

  从国际比较经验来看,美国在1929年经济大萧条时期,实行了一段时间的宽松货币政策以后有所收紧,导致美国失业率的上升以及经济衰退。这一实例就证明了在经济衰退之前,收紧会导致经济回复前的倒退。

  日前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发布报告认为,2009年二季度,国民经济恢复速度超出预期,经济主体信心稳步提高。GDP同比增长回升,环比增长继续加快;工业生产增速明显加快,国内投资需求强劲反弹;信贷投放大幅增加,银行流动性充裕。下一阶段,应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巩固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促使国民经济平稳协调发展。

  我们认为,央行该报告列出的推动因素的假设都是宏观经济下半年的好转,正如报告对此所持观点一样,经济中还面临较多不确定性。而放缓的因素多为确定性、现实性的问题,即使央行不收缩,下半年信贷量也会显著放缓。总体而言,下半年货币信贷增长环比显著收缩已成定局。

  根据中国银行业历年信贷周期中的分布,下半年贷款都占到全年的约30%,且三四季度分布相对均匀。

  我们坚持2009年新增贷款将会出现4:3:1.5:1.5的季度分布,全年新增信贷将达到10.5万亿元,下半年新增3万亿元,其中三四季度各新增1.5万亿元。

  预计7月信贷规模会搭乘规模宽松信贷政策的末班车,6月天量信贷的惯性作用较强,结构宽松信贷政策未完全到位,我们初步估测月新增信贷5500亿元。

  重在调结构、控风险

  与信贷规模相比,下半年更为重要的是贷款结构。政策层的举动可以看作是对信贷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更有效的配置银行资产,从而可以进一步控制风险。与信贷规模相比,当前更为重要的是贷款结构。贷款的投向与使用情况关系到息差与不良率这两个非常关键的银行财务指标。

  预计中长期贷款快速增加的趋势进一步确认。今年个人与公司贷款中,上半年新增中长期贷款3.8万亿,远远高于短期贷款1.8万亿元的规模。在基建投资的推动下,中长期贷款占比增加的态势趋于稳定。

  预计在今后一年中,贷款中长期化趋势难以改变,这会增加银行的净息差,并将信用风险长期化。

  中小企业短期贷款有望回升。与前两个月相比,今年6月新增中长期贷款9771亿元,短期贷款5231亿元。而之前两个月中,5月份新增中长期贷款4493亿元,短期贷款1020亿元。与前两个月相比,短期贷款不仅从规模上实现了迅猛增加,而且在占比上快速反弹。这为银行利息收入恢复了原有渠道,对银行业绩将有部分积极贡献。

  新增贷款中票据融资的增长放缓,比例继续萎缩。一季度新增公司贷款中,票据融资占到36%。如我们预计,随着一般贷款的快速增加,票据融资占比很难再达到前期的高度:4月、5月与6月新增票据融资分别为1257亿元、862亿元和135亿元,规模与比例继续快速萎缩。由于票据融资息差低,这部分业务的减少对银行存贷息差收入的影响小。

  国内存款继续保持稳定快速增长。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56.63万亿元,同比增长29.02%,增幅比上月末高2.34个百分点。从分部门情况看,只有财政存款增加6883亿元,同比少增3351亿元。居民与非金融性公司都实现了同比快速增加。

  控制风险是银监会重点。在保增长方面,天量信贷做得已经非常好。现在监管层的中心转移到信贷结构和风险上。监管层上月发布的办法将在发布之日起3个月后施行,而5月19日发布的该办法征求意见稿预留6个月的过渡期,可见推进还是比较积极的。从银行的角度而言,为实现对净息差下降的对冲,现在也需要反思贷款的信用成本,所以更容易配合实施政策。总之,我们认为推进实施会相对顺利。

  新增潜在风险加剧

  随着信贷规模的增加,监管层认识到了新增潜在风险在加剧。银监会提出,贷款高速投放积聚的风险隐患也在增加,金融机构经营活动中的不审慎行为和冲动放贷、粗放经营的倾向有所抬头。当前,要特别防范项目资本金不实或不足风险、票据融资风险、贷款集中度风险和房地产市场风险等新的风险点。

  银行业授信谨慎度相对不够主要是中国银行业传统体制内生的弊病,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对银行自身的治理与企业文化实行持续有效的措施。对于银行业现有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基建项目资本金与授信谨慎度方面,以及房地产信贷操作风险。

  拨备覆盖增加速度快于预期。今年上半年中国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134.3%,比年初快速上升17.9个百分点。这要高于我们125%的预期。银监会要求“严守拨备覆盖率底线,在年内必须将拨备覆盖率提高到150%以上。我们相信这一目标在年底能够实现,调高我们对银行业年底拨备覆盖率的预测至152%。这加大了银行拨备后业绩的压力。

  另外,监管层要求”要严守资本充足率底线,保持资本充足率在当前水平上的稳定,确保资本构成的质量。“这增加了银行股票增发与发行次债的压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