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网络无线渐成主流

  医院正逐步实现无纸化、无胶片化和无线化。无线化在传统医疗无线应用(如无线医疗遥测等)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无线数据应用,如移动查房和移动床边护理,是根据环节质量管理要求,在临床信息系统(EMR、LIS、PACS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应用模式,逐步成为临床业务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线覆盖方式

  WLAN在医疗行业最常采用以下3种无线覆盖方式,即普通AP、无线交换机和WLAN室内信号分布等系统。

  普通AP在早期的时候被部分医院试用,但因为其存在不便于集中管理、信号覆盖效果不佳、漫游切换时延大等诸多问题,目前大规模采用普通AP覆盖的医院已经非常少了。无线交换机以其便利的集中管理和AP零配置,室内分布系统以其病区漫游零时延和近乎完美的信号覆盖的优势,成为医疗行业大量采用的两种无线系统。

  无线交换机系统屏除了以AP为基础传输平台的传统方法,转而采用了后台中心交换机+瘦AP的方式,它将一台无线交换机置于用户的机房内,成为数据处理和AP管理的中心,而将若干类似于天线功能的AP(俗称瘦AP,,也有部分厂商依然采用胖AP)置于前端,这样所有的管理和数据处理都集中到功能更加强大的无线交换机上来。无线交换机最明显的优势:集中智能的管理;更高效的无线安全策略管理。

  室内信号分布系统,每一路设备一般由一个基站,一根馈线,多个天线、功分和耦合器组成,多路设备由控制器集中管理控制。基站信号经过合路、双向放大等信号处理后,经由一个信号输出口,输出到由功分、耦合、馈线、天线组成的信号分布系统中去。移动终端在同一路WLAN信号分布系统下移动时,会始终与基站保持良好连接,在移动中始终保持高带宽和低时延状态,不存在AP间切换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室内信号分布系统,除基站外,主要由无源设备组成,它们对运行环境要求不高,耐用、不易出故障,基本不需要维护。

  小贴士:选型建议

  无线交换机技术的主要优势:AP统一管理配置,瘦AP端甚至可以做到零配置,所有的配置信息都在无线交换机控制器上完成,可大大减少AP的配置工作量;无线用户端的集中认证;AP的放置位置灵活,布线方便。缺点是:在需要大量AP覆盖的地方,信道的分配是个棘手的问题,容易造成信道干扰;信号的覆盖强度和AP间的漫游切换还需进一步完善。

  室内分布系统的优势:占用信道较少,无线干扰小;无线信号强度有保障;不存在漫游切换问题;后期维护较简单。缺点是:单套设备共享带宽,理论带宽值较小;设备间是独立个体,统一认证还需中央控制器配合;布线比较麻烦。

  针对医院的应用环境,建议在比较空旷的区域采用无线交换机的方式进行覆盖,一两个AP即可完成覆盖,建设成本较低,如:输液室,ICU等场所。在房间密集,隔墙较多的区域,采用室内分布系统方式进行覆盖,如:病区病房,手术室。

  主要应用范围

  移动医生工作站。移动医生工作站按照病人床旁的信息需求开发。应用移动医生工作站,医生可以在各个病区之间移动查房;可以根据查房情况、历史记录和临床检查结果,立即会诊和制定治疗方案,可以在床旁查阅病人病历和影像。医生还可以根据查房情况,及时将信息录入计算机,并根据病情变化当即开出检验、检查、治疗和其它医嘱,避免了查房后再次转抄医嘱或凭记忆补开医嘱、记录病程,造成重复工作甚至错误情况发生。结合临床用药知识库、药物配伍禁忌报警系统,医生在住院病人床边就能及时修正医嘱,并采用合理的药物对其进行治疗,最大限度地避免了错误的发生。

  移动护士工作站。护士可以在床旁实时查看病人的基本信息、体征信息、医嘱信息;实时执行床旁体症信息采集;医嘱按照临床路径进行拆分,自动提醒护士本班次应该执行的医嘱;实时记录医嘱的执行情况,跟踪医嘱的全生命周期;按照病人的护理等级、手术情况等信息,自动提醒护士什么时候应该测量病人的体温、血压、体重等信息;查看病人的检查、化验预约信息;自动统计出入量等。

  门诊输液管理。移动技术不但在病房得到很好的应用,在门诊输液管理中也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门诊输液管理将条形码技术、无线网络技术和移动计算技术真正引入医院流程管理,实现与医院业务流程直接绑定,通过流程再造,减少差错率,提高效率。对于一家医院的整个管理流程来说,门诊输液流程的改造是局部的,只要具备药品管理的信息化就可以使用门诊输液系统。

  门诊输液系统实现了护士对病人身份和药物条形码的准确核对,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及时响应病人的求助,以及对处置信息进行准确记录。同是,这一系统也能就病人的需求做出及时反应,提高了病人就医的满意度,使医院的服务更为人性化。

  患者身份和药品标识。把无线网络、移动计算机、移动数据终端(EDA)与条形码等技术结合,解决患者与用药的识别与核对问题,杜绝患者用药差错。在病床旁,护士使用无线识别设备,扫描带有条码标识的患者腕带带及输液贴,关于患者的标识、用药、剂量及方法等的详细信息就会通过WLAN在护士工作站得到确认。在发放药物、输液、检查、治疗和急救、手术之前,如果存在任何差异,报警系统会显示警告,避免可能发生的任何差错。

  小贴士:移动工作站的应用效果

  移动医护工作站的应用彻底解决了在哪发生的信息在哪录入的问题,减少了对纸张的依赖。因此无论是提高工作效率还是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差错方面都非常有意义,成效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帮助护士正确执行医嘱;二是全程追踪医疗服务过程;三是为医护人员的绩效考核提供客观的依据。其根本目的是降低出错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体现以病人为中心这一核心原则。医院的就诊流程要想得到彻底的优化,真正实现“无纸和无片”的目标,就必须要实施移动医护工作站。

  移动医护工作站的这些特点使其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日等发达国家已经比较普遍地使用了移动医护工作站,国内这几年移动医护工作站也得到很好的推广应用,如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浙江邵逸夫医院、无锡市人民医院、解放军总医院、251等医院已经实施了移动医生或护士工作站,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特殊人员管理

  母婴配对。分娩后就分别在婴儿与母亲身上佩戴卡式和腕带标签,并设置成一一对应的匹配关系。在医护人员把抱出的婴儿送回母亲病房时,如果两标签不匹配,即会出现告警提示。

  婴儿防盗。在婴儿身上佩戴可发射出无线射频信号且对人体无害的智能电子标签,同时在医院内需要进行控制的区域安装无线监控网络,对RFID发出的无线信号进行接收。如此可对婴儿所在位置进行实时监控和追踪,还可对企图盗窃婴儿的行为及时报警提示。

  特殊病人管理。对特殊病人群体进行实时的位置监控,病人进入危险区域或者离开安全区域会自动告警提示。病人遇到危急状况可以即时的发出报警信息,得到救助。

  资产管理

  引入RFID管理跟踪技术,解决固定资产实物-卡片、卡片-财务账目不符问题。实现设备巡检、快速查阅维修维护记录、设备可靠性预警处理。完善从预算申报、审批、采购、入库、领用、转移到盘点的电子化业务流程,实现固定资产的透明化集中统一管理。

  实现了对医院物资的可视化管理。通过采用RFID、无线网络和EDA等先进技术,可以实时动态掌握库存的物资及相应位置,账务是否相符,实现对物资的可视化管理。

  实现把RFID应用于急救设备和机动物资管理,实现紧急情况下对设备及物资的快速定位,保证紧急医疗设备在需要用的时候能够马上找到,避免因为寻找医疗设备耽误病人的抢救时间,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呼叫通信

  组建WLAN后,医院可以利用IP语音(VoIP)系统代替传统的通信系统(如寻呼台等),实现在网络中传输语音和视频数据,提供双向的语音视频通信。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手持设备接收患者的呼叫,直接与患者通话,立即了解到患者的需求,许多危重病人因此可以得到及时抢救和特殊护理,同时医生也可以通过WLAN语音系统了解一些传染性隔离患者(如SARS)的情况,有效地保护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护理监控

  配置无线摄像头,就可以实现基于WLAN的视频监控,摆脱了重新布线的烦琐。这种技术可以用于对病房、药房和其他重要场所的监控。无线摄像头的管理软件可以同时监控多个现场,并在监控中心对现场情况进行录像记录。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结合医院的无线通讯系统,工作人员在收到病人的寻呼信号后,通过网络即可在计算机终端直接了解到病人的当前状况,并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这对于危重病人的监护有着重要作用。

  以上列举的只是无线网络的部分应用,随着应用的拓展,无线网络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配文:

  实施无线网络的三点建议

  以医院信息系统为基础

  无线网络要想真正发挥作用要有较完善的医院信息系统这个基础,如果没有比较完整的临床信息系统和医护工作站,布置无线网络和实施移动医护工作站显然就没有太大意义。2002年福州总医院在实施了功能比较齐全的医生工作站、PACS和LIS的基础上,为了解决医生查房问题,在部分科室实施了移动医生工作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目前国内移动护士工作站应用最好的浙江邵逸夫医院也是在医嘱系统和中心配液系统的基础上实施了基于EDA的移动护士工作站,应用效果非常好。当然有条件的医院这两种系统也可以同步实施。

  以深入分析临床业务为前提

  如移动医护工作站要想更好地发挥作用就不能局限在模拟以往的工作模式和传统的工作流程上,不能单纯为了解决护理医疗文书而编制的各种录入功能,而应该深刻分析这些护理文书背后的深层次含义,通过移动护士工作站可以得到更好的实现。好的移动护理软件应该有前后台的概念,护士在前台执行的时候不要去考虑护理文书,就是严格按照一个个护理事件去执行,后台自然就会生成很完整的各种护理文书。

  比较理想的护理工作模式应该分为两块,一是固定护士工作站,其主要是医嘱转抄、校对和制定各种护理执行计划;另一个是移动护士工作站,主要是严格按照护理计划进行执行并记录。

  移动电脑与EDA相结合

  目前移动终端设备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移动电脑(笔记本、平板、MCA或移动推车电脑);另一种是EDA掌上电脑。移动电脑优点是屏幕大、处理能力比较强;缺点是携带不够方便,使用不够灵活。EDA优点是小巧、便携,信息查找方便;缺点是屏幕比较小,处理能力相对较弱。

  针对上述两种设备的优缺点,在经费许可的情况下采用PDA和移动电脑相结合的方式实施移动医护工作站是最理想的方式。

  对于移动医生工作站,建议科室大查房、调阅影像信息和处理医嘱等采用移动电脑;单个医生查房、浏览病人基本信息、修改医嘱、查询检验检查结果、查阅病历等采用EDA。

  鉴于以上这些情况,建议在软件功能上应能满足EDA和移动电脑两种工作模式的要求。

  链接:

  无线标准的优劣比较

  目前常用的无线网络标准主要有美国IEEE所制定的802.11标准、蓝牙(Bluetooth)标准以及HomeRF(家庭网络)标准等。

  为了解决各种无线网络设备互连的问题,IEEE推出了IEEE802.11无线协议标注。目前802.11主要有802.11b、802.11a、802.11g三个标准。最开始推出的是802.11b,它的传输速度为11MB/s,因为它的连接速度比较低,随后推出了802.11a标准,它的连接速度可达54MB/s。但由于两者不互相兼容,致使一些早已购买802.11b标准的无线网络设备在新的802.11a网络中不能用,所以IEEE又正式推出了完全兼容802.11b标准且与802.11a速率上兼容的802.11g标准,这样通过802.11g,原有的802.11b和802.11a两种标准的设备就可以在同一网络中使用。

  IEEE802.11g比现在通用的802.11b速度要快出5倍,并且与802.11完全兼容,在选购设备时建议弄清是否支持该协议标准。

  最新推出的802.11n标准传输速率增加至108Mbps以上,最高速率可达320Mbps 。802.11n协议为双频工作模式(包含2.4GHz和5GHz两个工作频段)。这样11n保障了与以往的802.11a b、g标准兼容。

  802.11i是无线局域网的重要标准,也称为Wi-Fi保护访问,它是一个存取与传输安全机制,由于在此标准未定案前,WI-FI联盟已经先行暂代地提出比WEP(Wired Equivalent Privacy)更高防护力的WPA(WI-FI Protected Access),因此802.11i也被称为WPA2。WPA使用当时密钥集成协议进行加密,其运算法则与WEP一样,但创建密钥的方法不同。

  HomeRF工作组是由美国家用射频委员会领导、于1997年成立的,其主要工作任务是为家庭用户建立具有互操作性的话音和数据通信网。它推出HomeRF的标准集成了语音和数据传送技术,工作频段为10GHz,数据传输速率达到100Mbit/s,在WLAN的安全性方面主要考虑访问控制和加密技术。

  HomeRF是对现有无线通信标准的综合和改进:当进行数据通信时,采用IEEE802.11规范中的TCP/IP传输协议;当进行语音通信时,则采用数字增强型无绳通信标准。但是,该标准与802.11b不兼容,并占据了与802.11b和Bluetooth相同的2.4GHz频率段,所以在应用范围上会有很大的局限性,更多的是在家庭网络中使用。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