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仪器:DLP 打造电影盛宴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德州仪器,DLP,电影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10-21 15:35
虽然3D电影《阿凡达》所制造的观影风潮已经过去了一年多,人们却仍旧沉浸在美轮美奂的3D画面中,回味着与众不同的观影体验。这部全球电影票房历史排名第一的3D数字电影,不仅让美国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成为货真价实的“电影世界之王”,同时也让DLP技术获得全球影迷的一致认可。
20世纪福克斯公司国内发行部总裁Bruce Snyder曾公开表示:“在我们为全世界影迷们呈现《阿凡达》的过程中,DLP的尖端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该影片的上映势必让人们更加关注DLP为整个行业中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在《阿凡达》的拍摄过程中,DLP投影机被用于实时观看电影的每一个拍摄镜头。此外,在电影的后期制作中,导演卡梅隆和其制片公司Lightstorm Entertainment也使用了DLP电影投影机,以呈现出众的对比度、色彩校准以及清晰的3D影像。
数字影院是德州仪器DLP事业部的核心业务之一。现在,除南极洲外,全球各大洲的影院都已经配备了DLP影院投影技术,预计到2011年年底,全世界将有2.65万个电影屏幕采用DLP技术,为观众带来高亮度的视觉体验。
“DLP影院技术在2D/3D数字影院领域一直保持着全球领先地位,它能为影院、制片厂,最重要的是为观众带来无与伦比的体验。” 德州仪器 DLP影院产品事业部经理Dave Duncan 这样表示。
2010年对于DLP影院事业部来说,是令人兴奋的一年。前10年,传统影院向数字影院的转型仍处于平稳发展态势,2010年却是里程碑式的一年,在这一年里,DLP影院投影机的数量几乎翻了一番,到2011年底,全球近半数的银幕将转向使用DLP影院技术。
事实上,从2010年3月到2011年3月,采用DLP影院技术播放好莱坞作品的2D银幕数量增长了101%,而采用DLP影院技术播放好莱坞作品的3D银幕数量则增长了128%。同一时期内,由DLP影院技术支持的IMAX影院银幕数增长了91%,2010年 总收入破纪录地达到了2.468亿美元。DLP影院技术作为世界各地展览商的首选技术,正在全球数字影院中熠熠生辉。
在数字电影10年的发展历程中,DLP如何改变整个电影界?在未来,DLP又将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本报总编辑许传朝与德州仪器DLP影院产品事业部经理Dave Duncan进行了深入交流。
数字电影10年
许传朝:数字电影的发展已经经历了10年,请您分享一下在这10年中,数字电影领域经历了哪些里程碑式的转折点,数字电影对整个电影产业带来了哪些改变?
Dave Duncan:从1995年起,我们就在考虑怎样让数字投影机进入到电影行业,并在1998年做了第一次演示,它使大家相信,我们能够实现从胶片到数字的转型。当时,胶片电影存在一个问题,即胶片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之后,质量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放映效果下降。这给了数字电影一个机会,它能使品质和播放效果始终保持一致。
1999年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点,通过对《星球大战》胶片和数字两种播放的对比,DLP数字影院技术在稳定性和可靠性上通过了考验,这让很多好莱坞人感到不可思议,他们甚至亲自爬梯子去检查数字投影机。
2000年?2001年,我们陆续跟迪士尼、华纳兄弟等电影制片和发行公司合作,在美国做了15个试点,并在美国之外的地方做了10?12个试点实验,以此告诉影院怎么去操作数字放映机,并通过试点的方式进一步论证技术的可行性。
我认为,数字电影是必然趋势,目前还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全球标准,另一个是商业模式。数字放映机的推广还需要一个全球性的标准,对于影院经营者来说,虽然数字放映会给发行方节省很多费用,但是数字放映设备的价格不菲,如何协调投入,使院线的运营有更多收入,还需要再探讨。
许传朝:3D技术是数字电影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中国有不少中小城市电影院因为3D电影的出现而“复活”。您认为3D电影发展到现在,是否已经完全成熟,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做改进?
Dave Duncan: 对于3D电影来说,亮度是一个关键因素,《阿凡达》和《变形金刚3》都可以证明,3D电影能够达到很高的亮度。导演卡梅隆预计在明年4月将一些2D电影转换为3D电影,在这个过程中,卡梅隆和他的合作伙伴通过提高亮度和帧频,将一些2D电影转化成效果非常好的3D电影。
DLP拥有全球最亮的放映机,可以达到4.3万流明。在DLP数字影院的搭建过程中,DLP的合作伙伴NEC、巴可、科视,以及RealD、XpanD,都在提高3D电影屏幕亮度上做了很多努力,尽可能在播放3D电影时保证屏幕足够的亮度。不管是2K还是4K的放映机,也不管是2D还是3D电影模式,DLP都可以给观看者更好的观影体验。
除了在亮度、色彩表现、稳定性、可靠性方面的出色表现,DLP微镜的片断速度也非常快,只需要升级软件就可以实现高帧频的变化。《魔戒》制作人Peter Jackson的新片《霍比特人》大概在明年12月上映,预计会采用48帧/每秒的高帧频进行制作。
融合是大势所趋
许传朝:从观看者的角度,数字电影和传统胶片电影的观影体验几乎没有区别。而从专业角度看,在色彩、清晰度,包括图像稳定性方面,数字电影是不是已经超越了35毫米胶片,未来会不会完全取代35毫米胶片?
Dave Duncan:传统的胶片电影经过一段时间的放映后,胶片会有老化、刮痕的损伤,颜色会衰减、失真,但是数字电影会始终保持一致。从产业的角度看,数字放映的成本会更低,而3D电影的发展是数字电影的重要推动力,3D和高帧频会给观者创造更好的观影体验。
以我个人经验看,数字电影的好处还不止于此。举例来说,在观看胶片电影的过程中,我能够感受到快门来回切换,眼睛会觉得不太舒服。但是,数字电影不存在这个问题,它的切换是持续、平滑的。此外,数字电影在细节处也比胶片电影表现好,以《怪物电力公司》为例,数字版的电影可以很清晰地看到绿怪兽肩膀上的毛发,但是胶片版中那些毛发是分辨不出来的。
数字电影已经获得很多专业人士的认可,今年,好莱坞发布了一个消息,到2013年会停止所有胶片电影的拍摄和制作,这预示着胶片电影将全面向数字电影的方向转换。
许传朝:电影数字化之后,未来的电影与电视剧是否会趋向融合?
Dave Duncan:目前,传统影院的主要业务还是播放电影。今年,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CinemaCon展会上,卡梅隆、卢卡斯等大牌导演均认为,电影行业的发展也会和数字电视、互联网一样,呈现各种融合的趋势。这些好莱坞的电影发行公司,也拥有自己的电视台、广播台、互联网服务,未来这些方式都可以融合在一起,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共享这些内容。
德州仪器会给这样的融合提供基础,提供合适的硬件平台。用户可以在家里用DVI、VOD去录一些现场的球赛或电影,通过VOD的系统点播观看。同时影院也会有类似的业务,用户可以把录制的内容在影院里播放,影院会向多功能发展,可以播放实况音乐会、比赛等,向更多用途方向发展。
谋划中国
许传朝:对于DLP影院来说,中国市场和其他地区市场的差异在哪?DLP影院对于中国市场的期望如何?
Dave Duncan:从观影需求来讲,二者并不存在差异。无论是在何时、何地,无论影院的屏幕是大是小,或者播放的是什么影片,观众都需要获得良好的电影图像质量和品质。
差异体现在经济方面,我们需要了解中国电影行业的具体需求是什么,包括规格和价格等。但是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对价格和规格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什么样的产品更适合中国市场,这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
中国是一个不断增长的市场,而美国、欧洲市场已经开始呈现饱和,有些甚至已经在萎缩。举例来讲,美国有3亿人,大概有3.5万块荧幕,中国有13亿人,却只有1万块荧幕。这个数据给我们很大的遐想空间,通过与中影集团和国内一些影院的交流,我们得知中国的电影市场有很大的发展机会,在“十二五”规划中,我们看到中国有计划推广电影事业,这也给包括德州仪器 DLP和合作伙伴及设备供应商在内的参与者提供很大的增长空间。
许传朝:德州仪器是一家提供核心技术的厂商,在影院的推广过程中,与巴可、科视、NEC,包括与院线的合作中,体现了哪些作用?
Dave Duncan:从德州仪器的角度来讲,我们是通过技术创新帮助合作伙伴解决问题,帮助合作伙伴找到更多的客户,这是一个基本的理念。同时,德州仪器还不断地在研发方面做一些投入,研发各种各样的显示技术。我们将新技术免费分享给合作伙伴,做出终端的产品,从而让整个投影行业延伸出更新的发展方向。
德州仪器一直通过技术来帮助合作伙伴——我们为巴可与中影的合作提供支持;还帮助合作伙伴将3D推广到学校,让教师更充分地利用3D把教学变得更生动,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德州仪器希望通过各种各样的创新技术引领整个市场,找到更多的应用方向,帮助合作伙伴推广更多的产品。
从未来技术发展角度来讲,3D和高帧频技术(48帧/每秒或60帧/每秒)的出现,会把整个数字行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目前,DLP技术是惟一一个可以从最小(DLP微型投影能做到手机里面的投影模组)到最大(4K影院放映机)的投影技术。我们相信通过创新的应用,无论是DLP技术,还是整个显示领域,都能在未来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总编观察
技术改变生活
技术改变生活,技术让生活更美好,数字影院就是一个典型例证。
如同照片领域的数字化一样,以传统胶片为载体,有着百年历史的电影也正在经历着数字化革命。电影的数字化是整个生态系统的数字化,不仅仅是放映的数字化,从拍摄、制作到发行、传送也都在进行着数字化改造。
电影的数字化不仅带来了更好的图像和视觉体验,也带来了更丰富、更震撼的效果和更完善的技术应用,带来了发行、传送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也避免了因胶片保存带来的质量损失,保证了电影质量的一致性。
也许,普通观众并没有察觉到数字电影带来的种种改变,但数字化对于保持电影的生命力和创新性至关重要。数字电影在不断提升清晰度和图像质量的同时,也加速了3D电影的发展和普及,从而让影院中看电影保持了体验的差异化,带来电视、PC等无法实现的观影效果,从而让电影继续成为一种有生命力和吸引力的娱乐形式。
正如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无缝应用一样,电影、电视、网上视频、手机视频等日趋融合的视频娱乐方式也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而在此过程中,数字化技术是基础,也是动力。
本报记者 赵东
摄影记者 杨立航
……
20世纪福克斯公司国内发行部总裁Bruce Snyder曾公开表示:“在我们为全世界影迷们呈现《阿凡达》的过程中,DLP的尖端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该影片的上映势必让人们更加关注DLP为整个行业中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在《阿凡达》的拍摄过程中,DLP投影机被用于实时观看电影的每一个拍摄镜头。此外,在电影的后期制作中,导演卡梅隆和其制片公司Lightstorm Entertainment也使用了DLP电影投影机,以呈现出众的对比度、色彩校准以及清晰的3D影像。
数字影院是德州仪器DLP事业部的核心业务之一。现在,除南极洲外,全球各大洲的影院都已经配备了DLP影院投影技术,预计到2011年年底,全世界将有2.65万个电影屏幕采用DLP技术,为观众带来高亮度的视觉体验。
“DLP影院技术在2D/3D数字影院领域一直保持着全球领先地位,它能为影院、制片厂,最重要的是为观众带来无与伦比的体验。” 德州仪器 DLP影院产品事业部经理Dave Duncan 这样表示。
2010年对于DLP影院事业部来说,是令人兴奋的一年。前10年,传统影院向数字影院的转型仍处于平稳发展态势,2010年却是里程碑式的一年,在这一年里,DLP影院投影机的数量几乎翻了一番,到2011年底,全球近半数的银幕将转向使用DLP影院技术。
事实上,从2010年3月到2011年3月,采用DLP影院技术播放好莱坞作品的2D银幕数量增长了101%,而采用DLP影院技术播放好莱坞作品的3D银幕数量则增长了128%。同一时期内,由DLP影院技术支持的IMAX影院银幕数增长了91%,2010年 总收入破纪录地达到了2.468亿美元。DLP影院技术作为世界各地展览商的首选技术,正在全球数字影院中熠熠生辉。
在数字电影10年的发展历程中,DLP如何改变整个电影界?在未来,DLP又将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本报总编辑许传朝与德州仪器DLP影院产品事业部经理Dave Duncan进行了深入交流。
数字电影10年
许传朝:数字电影的发展已经经历了10年,请您分享一下在这10年中,数字电影领域经历了哪些里程碑式的转折点,数字电影对整个电影产业带来了哪些改变?
Dave Duncan:从1995年起,我们就在考虑怎样让数字投影机进入到电影行业,并在1998年做了第一次演示,它使大家相信,我们能够实现从胶片到数字的转型。当时,胶片电影存在一个问题,即胶片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之后,质量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放映效果下降。这给了数字电影一个机会,它能使品质和播放效果始终保持一致。
1999年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点,通过对《星球大战》胶片和数字两种播放的对比,DLP数字影院技术在稳定性和可靠性上通过了考验,这让很多好莱坞人感到不可思议,他们甚至亲自爬梯子去检查数字投影机。
2000年?2001年,我们陆续跟迪士尼、华纳兄弟等电影制片和发行公司合作,在美国做了15个试点,并在美国之外的地方做了10?12个试点实验,以此告诉影院怎么去操作数字放映机,并通过试点的方式进一步论证技术的可行性。
我认为,数字电影是必然趋势,目前还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全球标准,另一个是商业模式。数字放映机的推广还需要一个全球性的标准,对于影院经营者来说,虽然数字放映会给发行方节省很多费用,但是数字放映设备的价格不菲,如何协调投入,使院线的运营有更多收入,还需要再探讨。
许传朝:3D技术是数字电影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中国有不少中小城市电影院因为3D电影的出现而“复活”。您认为3D电影发展到现在,是否已经完全成熟,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做改进?
Dave Duncan: 对于3D电影来说,亮度是一个关键因素,《阿凡达》和《变形金刚3》都可以证明,3D电影能够达到很高的亮度。导演卡梅隆预计在明年4月将一些2D电影转换为3D电影,在这个过程中,卡梅隆和他的合作伙伴通过提高亮度和帧频,将一些2D电影转化成效果非常好的3D电影。
DLP拥有全球最亮的放映机,可以达到4.3万流明。在DLP数字影院的搭建过程中,DLP的合作伙伴NEC、巴可、科视,以及RealD、XpanD,都在提高3D电影屏幕亮度上做了很多努力,尽可能在播放3D电影时保证屏幕足够的亮度。不管是2K还是4K的放映机,也不管是2D还是3D电影模式,DLP都可以给观看者更好的观影体验。
除了在亮度、色彩表现、稳定性、可靠性方面的出色表现,DLP微镜的片断速度也非常快,只需要升级软件就可以实现高帧频的变化。《魔戒》制作人Peter Jackson的新片《霍比特人》大概在明年12月上映,预计会采用48帧/每秒的高帧频进行制作。
融合是大势所趋
许传朝:从观看者的角度,数字电影和传统胶片电影的观影体验几乎没有区别。而从专业角度看,在色彩、清晰度,包括图像稳定性方面,数字电影是不是已经超越了35毫米胶片,未来会不会完全取代35毫米胶片?
Dave Duncan:传统的胶片电影经过一段时间的放映后,胶片会有老化、刮痕的损伤,颜色会衰减、失真,但是数字电影会始终保持一致。从产业的角度看,数字放映的成本会更低,而3D电影的发展是数字电影的重要推动力,3D和高帧频会给观者创造更好的观影体验。
以我个人经验看,数字电影的好处还不止于此。举例来说,在观看胶片电影的过程中,我能够感受到快门来回切换,眼睛会觉得不太舒服。但是,数字电影不存在这个问题,它的切换是持续、平滑的。此外,数字电影在细节处也比胶片电影表现好,以《怪物电力公司》为例,数字版的电影可以很清晰地看到绿怪兽肩膀上的毛发,但是胶片版中那些毛发是分辨不出来的。
数字电影已经获得很多专业人士的认可,今年,好莱坞发布了一个消息,到2013年会停止所有胶片电影的拍摄和制作,这预示着胶片电影将全面向数字电影的方向转换。
许传朝:电影数字化之后,未来的电影与电视剧是否会趋向融合?
Dave Duncan:目前,传统影院的主要业务还是播放电影。今年,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CinemaCon展会上,卡梅隆、卢卡斯等大牌导演均认为,电影行业的发展也会和数字电视、互联网一样,呈现各种融合的趋势。这些好莱坞的电影发行公司,也拥有自己的电视台、广播台、互联网服务,未来这些方式都可以融合在一起,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共享这些内容。
德州仪器会给这样的融合提供基础,提供合适的硬件平台。用户可以在家里用DVI、VOD去录一些现场的球赛或电影,通过VOD的系统点播观看。同时影院也会有类似的业务,用户可以把录制的内容在影院里播放,影院会向多功能发展,可以播放实况音乐会、比赛等,向更多用途方向发展。
谋划中国
许传朝:对于DLP影院来说,中国市场和其他地区市场的差异在哪?DLP影院对于中国市场的期望如何?
Dave Duncan:从观影需求来讲,二者并不存在差异。无论是在何时、何地,无论影院的屏幕是大是小,或者播放的是什么影片,观众都需要获得良好的电影图像质量和品质。
差异体现在经济方面,我们需要了解中国电影行业的具体需求是什么,包括规格和价格等。但是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对价格和规格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什么样的产品更适合中国市场,这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
中国是一个不断增长的市场,而美国、欧洲市场已经开始呈现饱和,有些甚至已经在萎缩。举例来讲,美国有3亿人,大概有3.5万块荧幕,中国有13亿人,却只有1万块荧幕。这个数据给我们很大的遐想空间,通过与中影集团和国内一些影院的交流,我们得知中国的电影市场有很大的发展机会,在“十二五”规划中,我们看到中国有计划推广电影事业,这也给包括德州仪器 DLP和合作伙伴及设备供应商在内的参与者提供很大的增长空间。
许传朝:德州仪器是一家提供核心技术的厂商,在影院的推广过程中,与巴可、科视、NEC,包括与院线的合作中,体现了哪些作用?
Dave Duncan:从德州仪器的角度来讲,我们是通过技术创新帮助合作伙伴解决问题,帮助合作伙伴找到更多的客户,这是一个基本的理念。同时,德州仪器还不断地在研发方面做一些投入,研发各种各样的显示技术。我们将新技术免费分享给合作伙伴,做出终端的产品,从而让整个投影行业延伸出更新的发展方向。
德州仪器一直通过技术来帮助合作伙伴——我们为巴可与中影的合作提供支持;还帮助合作伙伴将3D推广到学校,让教师更充分地利用3D把教学变得更生动,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德州仪器希望通过各种各样的创新技术引领整个市场,找到更多的应用方向,帮助合作伙伴推广更多的产品。
从未来技术发展角度来讲,3D和高帧频技术(48帧/每秒或60帧/每秒)的出现,会把整个数字行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目前,DLP技术是惟一一个可以从最小(DLP微型投影能做到手机里面的投影模组)到最大(4K影院放映机)的投影技术。我们相信通过创新的应用,无论是DLP技术,还是整个显示领域,都能在未来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总编观察
技术改变生活
技术改变生活,技术让生活更美好,数字影院就是一个典型例证。
如同照片领域的数字化一样,以传统胶片为载体,有着百年历史的电影也正在经历着数字化革命。电影的数字化是整个生态系统的数字化,不仅仅是放映的数字化,从拍摄、制作到发行、传送也都在进行着数字化改造。
电影的数字化不仅带来了更好的图像和视觉体验,也带来了更丰富、更震撼的效果和更完善的技术应用,带来了发行、传送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也避免了因胶片保存带来的质量损失,保证了电影质量的一致性。
也许,普通观众并没有察觉到数字电影带来的种种改变,但数字化对于保持电影的生命力和创新性至关重要。数字电影在不断提升清晰度和图像质量的同时,也加速了3D电影的发展和普及,从而让影院中看电影保持了体验的差异化,带来电视、PC等无法实现的观影效果,从而让电影继续成为一种有生命力和吸引力的娱乐形式。
正如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无缝应用一样,电影、电视、网上视频、手机视频等日趋融合的视频娱乐方式也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而在此过程中,数字化技术是基础,也是动力。
本报记者 赵东
摄影记者 杨立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