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互联“能说会道”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汽车互联,车载,车音网
  • 发布时间:2011-12-08 14:58
  互联网已经开始大规模入侵到汽车领域,我们可以在车载系统上使用搜索引擎、听网络FM、签到交友。可以想象,未来的车载终端似乎只是手机、平板电脑等众多移动终端中普通的一种。然而,当小屏幕上提供的内容越来越花哨繁复,驾驶员还怎么将注意力集中在路况上面。汽车真的适合接入互联网吗?

  答案是肯定的,但不是触摸屏幕,而是用“说”。

  能听懂方言的“云”

  何先生是广州一家广告公司的老板,每天接打几十个电话,开车时接打电话的瞬间很容易分心。

  2009年,他开始使用车载语音服务,深深地感受到了语音服务带来的便捷和安全,“依赖”上了这个系统。在车上安装一个蓝牙设备,手机和车内音响就联接在一起。当时,这家名为车音网的公司只提供接打电话、智能导航等最基础的服务。例如,何先生想拨通朋友李凯的电话,只需长按预装在方向盘上的按键,接通服务专线。

  专线:“请问您找谁?”何先生:“李凯。”专线:“您找的联系人是李凯,正确还是错误?”何先生:“正确。”这样,电话就拨出了,整个过程都不需要拿起手机。回答何先生问题的并不是人工客服,而是后台系统。当大家还不知道Siri为何物的时候,这个系统就已经能智能地识别带有口音的普通话、粤语、闽南语和英语了,准确率超过90%。

  除了接打电话,该系统还提供电话会议服务,最多可以允许5方同时参加;路况查询,智能地为车主寻找路况最好的行车路线,避开拥堵路段;紧急救援,包括送油、小维修、拖车等;语音微博,口述微博由系统转化成文本形式;点播服务,与豆瓣音乐、酷六展开合作;酒店、机票、餐饮预订;附近休闲娱乐的趣点查询、社区交友等。

  这个系统不在何先生的车上,而在“云”端。整个过程的原理是:何先生的声音通过手机的3G网络传到云服务平台上后,系统会进行口音分析,然后跟语料库中的语音信息比对,将这段声音转化成文本信息,从事先上传到云平台上的通讯录中找到李凯的手机号,在得到何先生的确认后,自动拨出电话。

  “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系统中的上千万条语料。”车音网副总裁陆凌涛在接受采访时介绍道,语料就是语音片段,每条十几分钟。语料越多,识别率越高。

  由于需要将用户的声音同语料库信息进行比对,无论是手机终端还是车载终端,存储量和主频运算速度都远远不够,这就决定了语音识别过程都只能放在“云”上,由总部的服务器完成。据何先生介绍,当车速超过110公里时,识别率才会有所下降。这主要是因为声音受到了风噪和胎噪的干扰。

  做车载APP的门户

  在车载行业,上述服务有一个专业名词——特马(Telematics),这是通信与信息两个词的结合。通过特马系统,后台能给车载终端提供信息和服务的系统。

  国外特马行业经历10 多年的发展, 目前已经应用得非常成熟了,主流厂商包括通用Onstar、丰田Gbook、福特Wingcast 等,它们都被称为TSP,即特马服务提供商(Telematics Service Provider)。

  近几年,国内特马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除了传统TSP厂商,运营商也开始进军这一领域,还有一部分力量来自像科大讯飞这种语音识别技术提供商。

  在科大讯飞发布的语音输入法中,每分钟可以输入200字以上。随着语音识别准确率的持续提升,语音交互和语音输入必将成为最重要的人机交互界面之一。而车内,无疑是最适合使用语音的环境。

  但车音网并不满足于做一个基础的语音识别提供商,按陆凌涛的说法是“希望成为车载APP的门户”。他们正在尽可能多地集成第三方应用,合作伙伴包括壹基金救援、豆瓣音乐、高德地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及GPS信息收集公司等。例如紧急救援是由西班牙的路华公司完成。路华负责为车主提供远程送油、小修理、拖车、钥匙等种类繁多的服务。同样,GPS智能导航的道路拥堵状况也由一家第三方企业提供。

  汽车厂商的顾虑

  然而,汽车领域的互联互通只能做到车主与车主之间的连接,本质仍是移动互联网,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车联网——车与车之间的连接。

  能否做到车辆远程控制、搭建真正的汽车互动平台,关键还在于能否掌握CAN总线数据。CAN总线是汽车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核心内容,汽车厂商可以用它了解售出车辆的行车路线、零部件磨损以及各种驾驶习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新车研发,这些数据也是汽车厂商的最高机密。

  Onstar之所以能够做到远程开启通用汽车车门,正因为它们本就同属一家集团,拥有CAN总线数据。同理,雪佛兰Volt的车主可以通过门户网站获得路线、每加仑燃料所行里程数和交通等方面的一些信息;使用日产Carwings系统,车主可以远程接入汽车,查看电池电量的状况;丰田也正在计划为即将推出的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提供类似应用。如果并非汽车厂商自建的TSP,想要做到这些服务,必须经历和汽车厂商之间的艰苦谈判。

  汽车厂商的顾虑主要还是来自于数据安全方面,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由于国内的自主汽车厂商在特马领域的积累几乎为零,它们非常急于寻求一个合作伙伴迈出这一步,在严重的同质化竞争中发展亮点,增强竞争力。

  未来汽车互联的实现是通过移动终端还是车载终端,这在业内是个讨论已久的话题,至今也没有定论。汽车的互联互通将走向移动互联网还是车联网,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CAN总线数据的开放度。

  本报记者 别坤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