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云:上半年CPI将持续高位运行

  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的1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显示,1月份CPI同比上涨4.5%,创3个月新高,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0.5%,非食品价格上涨1.8%。1月份CPI普遍高于机构此前预测的4%-4.2%,二级市场对此反应平淡。应该如何看待1月份CPI的反弹?深圳电台先锋898(FM89.8)上午9点至10点播出的《创富赢家》节目主持人孙小美与特约评论员宋志云就此展开了讨论。宋志云表示,1月份CPI数据确实超出预期,其中春节导致的食品价格快速上涨是主要推动因素,若剔除春节因素,1月份CPI涨幅也在4%以上。从上半年来看,随着资源品价格的上涨及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通胀问题依然严峻,CPI或将继续维持在高位。

  孙小美:对于1月份CPI超预期,市场给予了部分解读,如春节提前及春节期间消费持续上升等均是推动因素,故此认为春节结束之后,随着食品价格的回落,2月份CPI有望得到改观,您是否认可?

  宋志云:此前市场对1月份CPI的预计普遍在4%左右,而统计局实际公布的数据则明显超出市场预期,当然,春节提前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不过,我个人认为春节因素对CPI的影响约在0.2至0.3个百分点之间,剔除该因素,1月份CPI的涨幅也应该在4.2%左右,相比于此前的三个月,这样的涨幅依然是较为明显的。

  而对于2月份CPI,相当一部分人士认为会降至4%以内,因为1月份由于春节原因,食品价格短期上涨较快,对CPI的推动是显而易见的;而到了2月份后,食品价格会迅速回落,因此2月份的CPI或可实现同比下降。我的看法是,虽然2月份食品因素对CPI的影响会削弱,但是大宗商品的回暖却是不容忽略的因素。如国内上调成品油价格及外围大宗商品的飙升均会对CPI构成重大影响。此外,根据以往的数据,历年上半年资源品价格普遍会上涨,预计今年也不会出现意外,因此整个上半年CPI不会出现改观,都将持续维持在高位。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劳动力成本也在迅速上升,并且由于此项成本是刚性成本,基本不会出现下降,因此企业的经营成本将会大幅攀升,PPI等数据亦将同步上行,最终传导到消费品,增加CPI上涨压力。从这个角度而言,1月份CPI不具有参考价值,真正具有参考意义的是3月份以后的CPI。

  孙小美:我们注意到,尽管1月份CPI创三个月以来的新高,但PPI却仅同比上涨0.7%,环比回落0.1%。根据普遍的看法,PPI下行往往是经济不景气的表现,1月份CPI环比回落是否可以说明目前经济出现了问题?

  宋志云:此前公布的制造业PMI数据再次回到50%以上,表明制造业景气度有所回暖,但1月份PPI数据却环比下行,又表明企业的总体经营成本实际上在增大。两组数据并不存在排斥现象,而PPI更能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现状,目前经济确实出现了一定问题。

  而结合1月份CPI数据,我们却明显看到了一个矛盾现象,即1月份通胀在上升而经济却在下行,前者要求管理层收紧政策控制通胀,而后者要求管理层放松政策刺激经济。事实上,自2010年以来,宏观政策便围绕通胀与增长来展开,时至今日依然如此。2012年管理层的重点依然是控制通胀,促使CPI下行,但又不能拖累经济,因此PPI需保持稳健状态。理论上,如果宏观政策运用得当,上述目标还是可以完成的。因为影响CPI的主要因素是食品价格,只要控制好食品价格,CPI基本上可以稳定下来。而食品价格对PPI的影响相对有限,只要政策到位,企业的活力便会上升,整个社会的经济景气度便会得到保证。

  (本专栏由深圳电台先锋898《创富赢家》节目与《股市动态分析》杂志社联合推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