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新技术和产业革命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09-11-09 10:03
  吴敬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10月31日,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举办的第二届全球管理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再次表示,中国经济面临的本质问题是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其重点就是振兴产业。而在危机当中,新的产业正在崛起,是否能抓住机会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从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做起

  危机发生后,我们需要用一个扩张性的宏观政策把短缺的流动性补起来,把短缺的需求补起来,但这只是一个短期办法。

  从短期看,现在需要扩大需求,特别是最终需求,也就是消费需求。但短期政策很难提供长期的消费需求支持,因为消费需求的增加需要有收入。收入从哪来?

  比如我们农民兄弟,现在消费水平很低,但号召他消费,他没有收入怎么消费?他不是不愿消费,而是没有购买力。购买力从哪里?要从生产里面来,所以需要转变现在的增长模式。

  而转变经济增长模式重要的就是振兴产业。过去30年,我们的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也有很大缺陷,就是增长模式有问题。振兴产业主要做低水平的加工,附加值很低,所以就需要转变增长模式在产业上的表现,就需要产业升级,从经济表现上说就是提高它的附加值。

  抓住产业崛起机会

  从历史看,每次危机都会催生出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

  从过去看,1857年是第一次世界性的危机。此次危机催生出第二次产业革命,第二次产业革命促成了增长模式的大转化,从传统增长模式变成现代增长模式。传统增长模式的特点是,用投资来支撑增长,而现代增长模式是靠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支撑的增长。

  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延续了很长时间,这次危机是二战期间的结构大调整,是以新的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产业革命。

  然而,为什么每次产业革命都会催生出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因为在危机中实现了结构的重组,淘汰了旧的、落后的、无效率的技术、企业和产业,从而出现了新的技术、新的产业。

  从此次全球经济危机中,我们已经看到了这样的苗头,出现了新的技术,正在迅速的崛起,新的产业正在成长。我们能不能坐上这班车,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考虑的问题。

  还需要动力和能力

  产业革命与技术革命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压力、动力和能力。

  如果没有压力,日子过得很好,就没人想努力进行技术革命和产业振兴,这次危机带给我们最多的是压力。

  而动力和能力是要靠各方面的努力才能创造出来的。所以,需要各方面做出努力,才能有充分的动力使所有参与者充分发挥才能,来实现这个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

  能力方面涉及的问题就更大了,包括企业制度、整个金融系统、整个财政系统等,都要创新者有能力去进行创新。

  对于企业来说,最关键的是要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附加值,要向价值链的两端延伸。前端是研发设计,后端是品牌、营销、渠道、管理、售后服务等,两端都是高附加值的。

  但是,前段时间有一些误解,认为这个升级可以一步登天,实际并非如此,这是一个很长的阶梯,你能往前走多少就走多少。

  对于政府来说,政府也应该做出努力。现在应对危机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政府帮助产业的发展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方法上有问题。

  所谓方法上有问题就是,温总理说过多次,政府做了些自己不应该做,或做得不好的事情,而政府应该做的事情里,有一些没有做或没有做好的。所以,政府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应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从长期看,人力资本投资增加使我们产出中的技术含量高,就使得专业人员的收入增加。就业、技术含量的增加,就能使专业人员、普通劳动者的收入增加,那么,我们消费需求的增加就有了长期保证。

  所以应该说,我们要彻底走出危机、走向新的经济高增长,是一个关键问题,需要各方面的人共同努力,促成中国经济达到新的高增长。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