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能效是硬道理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能效,IBM,CIO,数据中心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05-29 17:56
近几年,数据中心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据IDC的研究显示,2010年我国数据中心总数超过50万个,市场总规模达到92亿美元。IDC认为,CIO将更加重视数据中心的运营效率和资源整合能力,建设绿色数据中心成为未来数据中心的发展方向。
尽管如此,IBM与IDC日前合作完成的《全球高效数据中心最佳实践》调研报告显示,目前全球近80%的数据中心没有实现高效运行,而17%的数据中心运行效率非常低。调查还显示,低效的数据中心把65%的资金用于维护其现有的基础架构,只有35%的预算花费在新项目方面,而高效数据中心在新项目中的投入高达50%。
数据中心属于能耗密集型产业,其能耗成本往往占数据中心总体运营成本的50%以上。正因为如此,IDC对中国数据中心市场的调研显示,企业的CIO和IT经理比以往更加关注空调、供电等基础设施,以及如何合理配置和管理基础设施和IT设备。
在IBM日前举办的“2012 IBM智慧云数据中心高峰论坛”上,IBM研究院院士Roger R. Schmidt博士表示,数据中心的运行需要最大限度地保持稳定,降低风险,同时节约能源。
提高温度与温水冷却
在IBM工作的35年里,Roger一直从事散热和制冷方面的研究。他说,最近10年来,他和他的同事们重点研究数据中心的能源效率问题,主要方向包括,一是研究硬件制冷和硬件提高能效的共性;二是研究从基础设施入手提高数据中心的能效。
Roger博士介绍说,从硬件来说,我们不但要关心产品的性能,而且还要看当性能达到一定水平时,它的功耗是多少。这需要研究服务器中每个元件的运行情况,搞清楚每个部件的功耗和能效,最终将它们组合起来达到最佳的功耗水平。
“一个数据中心就像一台服务器一样,也是由很多部件组成的,我们也要像研究服务器内部组件一样来研究数据中心每个环节,特别在冷却和功耗方面都要实现最佳水平。”Roger说。
降低数据中心能耗的一个做法就是提高数据中心的温度。2008年,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协会(ASHRAE)曾建议提高数据中心温度上限,从原来的25℃提高到27℃。这一建议已经逐渐被IT设备制造商所接受。不过,最近一些厂商提出了像40℃或45℃这样更高的数据中心温度,对此,IBM大中华区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数据中心服务总顾问袁东坡表示,更高的数据中心温度意味着IT设备要支持这一温度,IBM目前也在研究相关的课题,但这涉及标准的制定和得到众多IT厂商的支持,目前还没有成为主流趋势。
与提高数据中心温度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利用温水进行冷却。乍一听这似乎有些难以理解,温水何以进行冷却?但如果我们知道了芯片的工作温度大约在85℃的话,似乎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Roger解释说,温水冷却节点的热回收率为90%,而且由于它使CPU的温度更低,同时不需要风扇,因此,它可比气冷节点节约5%~7%的电量,每个节点的入口水温度为18℃~45℃。
利用温水冷却原理,IBM研发出采用芯片级水冷技术的Aquasar计算机系统。Roger介绍了将这一技术应用到极致的一个例子。IBM将Aquasar计算机系统应用于瑞士苏黎世联邦技术学院,利用水冷计算机系统散热过程中产生的热水为学院的大楼供热。这套计算机系统采用芯片级水冷技术和IBM实验室开发的“能量再利用型水冷式数据中心”技术。Aquasar系统使用60℃的温水对系统芯片进行冷却,完成冷却的水温为70℃左右,之后又被导入大楼的供暖系统,经过供暖系统的水最终又回到数据中心进行冷却。如此循环往复,不但使供暖系统的碳排放量减小85%,每年还可以减排30吨碳氧化物。同时,Aquasar的水冷设计也使该系统不需要使用空调冷却系统,将能耗减少40%左右。
冷却降耗要因地制宜
在数据中心的制冷方式中,常见的是水冷和风冷。近年来,随着数据中心降低能耗需求的日益迫切,一些新的方式不断出现,例如在温度较低的地区或季节采用自然风制冷,利用海水、深层湖水冷却,甚至将数据中心建在温度更低的溶洞里。IBM在早期的主机系统中就采用过水冷系统,目前也是数据中心水冷技术的支持者。
在IBM最近推出的PureSystems专家集成系统中就采用了水冷技术。PureSystems的设计符合ASHRAE A3类,其最高温度可达到40摄氏度,并采用水冷背板,可支持到30kW,具有更高的能效,并且针对冷却和电力进行了全新的优化。
对于水冷技术,袁东坡表示,水冷技术的最大特点,一是具有高数量级的比热容,可将散热剂直接作用于热源;二是其每单位的热传导能力是空气制冷的3500倍;三是水流可全面控制。水冷技术的这些特点使其具有更高的性能、更高的效率和更高的质量。不过,Roger表示,水冷技术的复杂度较高,其部署成本也略有增加。但由于其效率高,运维成本相应会较低,因此,不会降低性价比。袁东坡认为,水冷的部署成本一般5年左右即可收回。
袁东坡说,目前有很多数据中心采用风冷和水冷相结合的混合式制冷方式,比如在采用风冷的数据中心里,机柜后面增加背板水冷。
其实在数据中心里,冷却技术的应用可谓因地制宜、各显神通。Roger举例说,在数据中心部署气流遏制区,就可减少能耗达30%。另外,IBM目前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正在共同研究三联供方式,即将天然气发电、水冷制冷和余热利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使PUE达到1.21。
另外,直流供电、太阳能阵列、机柜直接制冷目前都成为厂商关注的领域,其最终目标都是降低能耗。
让心中有数的MMT
在一个庞大的数据中心机房中,不同位置的温度相差很多,为了实现有效监测温度,不过度制冷而且节约能耗,许多数据中心厂商都推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其中部署一定数量传感器的方式成为首选。
袁东坡介绍说,在这方面,IBM推出了测量与管理技术系统MMT,它可采用大量传感数据进行分析,实时告警、实时调节温度。采用MMT后,可节约冷却能源成本15%~21%,同时还能够识别并回收未使用的冷却容量,实时监控与规划。其整合的解决方案可扩展到大多数设施中。
其实MMT还可监测数据中心的湿度、腐蚀情况、气流的速度等,并提供相应的数据,以方便数据中心的管理。Roger介绍说,2006年欧盟电气电子设备废弃物指令(WEEE) 和危险物限制指令(RoHS)禁止在电子产品焊料中使用铅,而采用银焊料替代,但银与硫化物(例如烟雾)和氯化物(例如海水)起反应,从而造成服务器的故障率增加。因此,对于IT设备腐蚀情况的监测就变得更加重要。不过,Roger坦言,对腐蚀的监测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目前还在研究中,尚没有完全解决。
本报记者 郭平
链 接
IBM整合数据中心节省41亿美元支出
IBM在全球拥有并管理着480个数据中心,超过800万平方英尺的面积,遍布全球55个国家。同时,IBM还管理着全球138家灾难恢复中心。IBM在数据中心的整合和优化上具有非常多的实践经验。例如在过去10年里,IBM把其自身在全球的235个数据中心整合为12个,将在全球的4300多个服务器整合并且虚拟化映射到30台Z系列主机上。由此使软件许可证节省了93%。这些全球数据中心的整合和优化,为IBM节省了41亿美元的支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