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是一种美

  • 来源:书屋
  • 关键字:思念,习俗,婚嫁,母亲
  • 发布时间:2012-07-17 10:07

  撰此小文,即意在追忆离我而去已达四十五载的母亲大人,所要追忆的往事都是母亲中年时期,也就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前后所发生在她的身边三则小事。

  其一,乃是母亲成功化解一起家庭亲情冲突的往事。

  作为陈氏颍川堂的一个支脉,我家是这个大家庭三大房中的大房。祖父弱冠之时即获禀生功名,然而不幸英年早逝,而父亲又是单传。为尽早繁衍后代光耀门庭计,当父亲尚在北京大学求学之初,孀居的祖母即为她的独子迎娶了母亲。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当日晷指向了1935年初秋,祖母即又开始张罗长孙的婚事。斯时,比我年长二十岁的大哥正在南京金陵大学攻读农艺,行将毕业,当接到祖母的回家指令后,即匆匆返回仅一江之隔的家乡。归来后方惊诧得知,最为敬爱的奶奶竟要为他包办婚姻。至此,一场祖孙冲突顷刻之间爆发了。

  时按家乡当地习俗,论及婚嫁,除门当户对外,所谓回门亲也是常有的现象。祖母娘家林姓的一位内侄孙女,也就是我的一位表姐,长大哥两岁,粗识文字,清秀端庄,给人一种所谓邻家女的感觉,祖母甚是喜爱,于是老人选中了她,想让她成为自己的孙媳妇。孰料大哥在当时已有了心上人,她就是我后来的大嫂。时当祖孙之间的冲突陷入僵局而得不到缓解之际,大哥却秉持一种抵抗到底的精神,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方式离家出走。此一大胆之举,不啻在家庭中掀起了一场不小的地震,而且在小城内也引发了不少的反响。至此,祖母终因抑郁而致小恙,家庭氛围日趋紧张,于是向来在自己母亲面前不敢多言的父亲就趁势在老人面前好言相劝。值得颂扬的是,作为儿媳,我的母亲则以女姓温柔的至情至理的劝慰而最终化解了老人的心结,一场祖孙之间的“大战”就此划上了句号。然而不曾料想,另一场家庭风暴却又来临了。当我这位性格内向且又痴情的表姐获悉了这样的结果后,觉得红尘从此与己无缘,于是不顾家人劝阻,义无反顾地削发出家,遁入空门。事后当亦不难看出,这只是当时的她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无奈和逃避的表现,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皈依佛门。但不管怎样,却已成了无可逆转的事实。当时,在家乡县城内的庙宇中,尼姑庵计有两座,一座名叫观音阁,另一座名叫准提庵,均位于我们陈氏宅第的后门不远之处。我的表姐随于1936年某月某日在准提庵举行了剃度仪式,从此,她终日与青灯为伴,与黄卷为伍,意在以此了却残生。

  1936年晚秋,大哥终于如愿以偿地在祖母的主持下迎娶了大嫂,母亲也就从此当起了婆婆。但表姐出家之事,却一直在她心中纠结着而成为一个难以化解的块垒。一个多月后,她终于作出了一个决定,先向祖母禀报并得到首肯后,即向刚入门不久的儿媳详细地道出了上述事件的原委,并建议由她携同大嫂前往庵里拜望表姐,希图对抚平后者那颗受伤的心有所助益。通情达礼的大嫂得知原委后,随即一口应承母亲的安排,母亲带领大嫂前往不远处的准提庵,虽这一突如其来的造访,猛然间给表姐带来了一些诧异,但当获悉来意之后,随即表示了欢迎。表姐为人忠厚,此一造访给她心灵上带来的慰藉,就在于对人生的真谛从此而获得了一些领悟。之后,她为大嫂来访诚意所感,且自己又年长四岁,于是二人当场以姐妹相称,相互交谈甚为融洽,坐在一旁的母亲即报以发自内心的微笑而顷刻释怀了。

  其二,乃是母亲在中年之后理性处理因他人过失而痛失幼子的一件往事。

  1937年仲夏,祖母因病辞世,撤手人寰,是时正值全面抗战军兴民起之际。当父亲办完祖母的丧事后,即谋划全家老小顺江而上前往川、渝事宜。然而,母亲却因难离故土而执意不从,表明要携带不到五岁的我以及一妹一弟固守家园和祖传的老宅子。最后,父亲终因拗不过母亲的执着,随与大哥、大嫂以及一姐二兄共计六口,先后分两次辞别了亲人与故土,挥泪而去。

  时值1938年仲春,我的小弟不满两岁,敦实的身材、憨厚的脸庞、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流露出他的聪明和伶俐,诚可谓全家至爱。时因母亲生他之时,年已四十有三,没有奶水,不得不雇用一位来自近郊已为人母的年轻妇女充当哺乳奶娘,自此,她就带着正在哺育的儿子常住我家,小弟与她形影不离,而母亲与她之间的相处也一向甚好。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正当时局日趋紧张之际,小弟的奶娘因家中有事必须返回老家去处理,母亲只好让她带着小弟前往乡间暂住一些时日。但从此一去,不料想发生了一件天大的事。话说某月某日上午时分,小弟的奶娘带着他前往村外的一条小河旁浣衣,小弟就在离她不远处的河边玩耍皮球。斯时斯刻,这位年轻的奶娘只顾埋头洗濯,却不曾注意身边小弟的安危。讵料,不幸的事情顿时发生了,当奶娘突然听到一个惊谔的叫喊声抬头一看,顷刻间魂飞魄散,小弟落水了,且顺水而下,当叫来村民打捞救起之后,可怜的小弟已无丝毫生命迹象了。在场的人纷纷指责这个年轻的奶娘太大意了,并分析说一定是皮球先落下了水,不懂事的孩子为了去追皮球而溺水身亡。如果当时奶娘稍加注意照料的话,这场悲剧就可能不会发生了。

  悲剧发生后,母亲一无所知,直到当事人于当天下午前来家中报讯才知晓。据母亲后来回忆说,当这对年轻夫妇跄踉地跑到家里来,突然之间跪倒在母亲的面前,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断续地哭诉着说,我们对不起你,小宝宝掉到河里淹死了。母亲听后,犹如五雷轰顶,强忍内心剧烈的疼痛细问此事发生的过程。此时此刻,站在一旁的一位口直心快的堂婶怒不可遏,重言斥责。而遇事向来冷静且举重若轻的母亲,竟无一句严厉的言语相加,反而劝慰对方说,事已至此,人死不能复生,任何埋怨无济于事,以后做事情务必要小心才是。不但如此,母亲因觉得这对夫妇家境贫寒,还给了他们些许银钱,委托他们妥善办好小弟的后事。随后,这对夫妇万恩叩谢悄然离去。

  其三,乃是母亲在紧急关头因对他人充分信任而获得排忧解难的一件往事。

  当上述那件家庭悲剧发生后不久,日寇的铁蹄日渐临近家乡,暂时躲避战乱之举势在必行。当时,在偌大的老宅子里,除租赁者外,只住着母亲和我以及我的小妹,另外还有那位口直心快孑然一身的堂婶。两位老姐妹不得不坐在一起,反复磋商,最终决定出走城外西北向丘陵地区的一个乡镇,暂时投靠大嫂的娘家,以避患难。

  写到这里,当顺势插上一段话。这位堂婶嫁到我们陈家不到两年,堂叔却因暴病不治而早逝。花季岁月孀居,人生不幸之至。她终日以泪洗面,痛不欲生,轻生之举,可能随时发生。善良的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当我的一位姐姐出生后不久,母亲遂有将这个亲生女儿过继给堂婶的想法,以期抚平她的那颗破碎的心。当征得祖母和父亲首肯后,出生才四十余天的姐姐(上段所述随父兄远走四川的就是她)就交给这位堂婶抚养了。没有履行任何文字上的手续,更没有什么公证或旁证,凭的只是长辈之间的承诺和亲情之间的交融。自此以往,堂婶的精神得到了无限的抚慰与寄托,并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与希冀,她的那颗濒临枯死的心就又重新燃起了生命之火。

  暂时前往山区的避难之旅终于开始了。母亲和阿婶的肩上背负着必要的行装走在前面,而我家一位年长的、我们兄弟姐妹称呼他为赵伯的老佣工,则用一根扁担两个箩筐挑着我和我的小妹紧跟其后。因为母亲是小脚,走起乡间小路十分不便,只能边走边歇而缓慢前进。当行至距目的地一半路程之时,母亲决定在某一村庄暂作休整。晚间掌灯时分,母亲和阿婶面向而坐寻思着以后如何应对生活之际,深感走时考虑不周,加之时局云谲波诡,难以预测,恐有返城无期之虞,从而觉得带来的现钞和随身细软可能不敷支用,于是想到了家中尚有一定数额的金银首饰,而且感到放在家中也不安全,后经反复权衡,母亲作出了一个大胆的举措,决定垦请赵伯返回城中悉数取回。主意拿定后,阿婶在旁提醒,只恐会有变数,一再要母亲三思而后行。而母亲所思之处,尽在十多年来我家老小对这位赵伯向来不薄,且又认定他为人忠厚,对我们陈家忠心耿耿,即使在兵荒马乱、盗匪丛生的情况下也不致于席卷而逃这一层面上。次日凌晨,赵伯欣然接受了母亲的重托,带着母亲交给他的钥匙踏上了返城之路。在随后等待期间,母亲神情安然淡定,静候赵伯顺利归来。果其不然,将近中午时分,赵伯兴冲冲地回来了,不差一分一毫将金银首饰如数交到母亲的手中,从而印证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古训。斯时斯刻,母亲感激零涕,当场将一笔现钞塞给赵伯,权当奖励。次日早晨,我们就从暂住地启程向目的地进发,傍晚时分抵达了大嫂的娘家我们的目的地。两日后,这位忠厚的长者告老还乡,母亲赠与一笔遣散费,遂后即与我们分手,只身返回他的祖居地。

  陈华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