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的秘密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私募,宏观经济
  • 发布时间:2012-07-26 16:32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的经济学家王健,在2005年曾说,“在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产业资本的衰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他还具体列举了一组数字来阐述其观点,包括:1985年美国制造业产出占GDP的比重还有28%,1990年就下降到18%,2003年又下降到不到14%(2011年,美国制造业占GDP的比例比2010年有所回升,大约占12.2%)。英国制造业产出占GDP的比重也从1990年的20%下降到2003年的16%-17%。

  他指出,“目前每年的国际货币交易额高达700多万亿美元,而商品贸易额只有7万亿美元,说明与生产流通有关的货币交易仅占到1%,因此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当代资本运动的主体已经从产业资本中脱出。”--不得不承认,这篇写在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之前的文章,即便是今天来看,仍然能让人感到那种颠覆性的震撼。

  那么,“资本运动的主体”到哪里去了?

  也许《中国证券报》今年6月18日的一则新闻能部分解答这个问题--这则新闻说,花旗集团日前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随着私募基金公司扩大业务范围与传统基金公司展开竞争,未来五年对冲基金业的资产规模可能增长一倍以上,达到5万亿美元!

  这个数目,大约是美国两次“量化宽松”规模的两倍,略小于日本2011年的GDP总额。而目前深陷泥潭的西班牙,向欧洲央行请求支援的数目也不过1千亿欧元。

  那么是什么力量能让私募基金,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能吸纳如此规模的巨额资本?

  策划|《小康·财智》编辑部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