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学习,变倦怠为兴趣
- 来源:人力资源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混合式学习,兴趣,E-Learning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08-30 17:24
混合式学习源自E-Learning失效
“混合式学习”是时下培训领域的流行词,人们把它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从各个角度研究它。虽是新概念,但其实质内容却存在已久。混合式学习即是指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满足不同的教学需求。如今,学习行为日益多样性,尤其在企业学习领域,学习目标、应用的教学技术、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功的混合式学习项目要求对这些因素有清晰的界定和理解。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将混合式学习理解为:“将基于互联网的学习与其他丰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术相结合,以提供一个整合性的最佳学习经验。”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E-Learning学习方式能够使培训摆脱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提高培训效率,曾一度受到企业的追捧。2003年,美国E-Learning产品市场规模达到15亿美元,16%的企业都采用了E-Learning的方式,甚至完全取代面授培训方式。然而这却导致了参与者学习倦怠的不良后果,他们认为网络课程学习是一件“苦差事”,既无法享受美味的茶点,也不能和同学交流互动。导致E-Learning上线率低下的原因有:
1.E-Learning并非像传统的面授课一样,用一个固定场所把学员留住,学员更容易中途“辍学”;
2.E-Learning课程缺乏互动性,难以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且难以满足学员的社交需求;
3.有一些E-Learning课程设计比较枯燥,难以引起学员的参与兴趣。
混合式学习充分结合了E-Learning及面授两种学习方式的优势,既能够借助强大的技术手段提升培训效率,又能够通过少量的集中面授,为学员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创造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
混合式学习的价值
所有的培训都基于一个前提:在最大限度节约成本的同时提升业绩和收益。关于培训项目设计的决策都将围绕此目的展开。培训项目潜在回报越高,越值得投入。但ASTD2003年的调研却发现,企业用于培训的费用仅占总花费预算的1%-3%甚至更少,培训经理所面对的一大问题就是如何分配预算,使培训项目对企业业绩提升产生影响。
很多企业会陷入一个误区:以节省费用为目的实施E-Learning及混合式学习项目。事实上应用E-Learning会将一部分可变成本转化为不变成本,因此它的优势并不在于成本节约,而在于培训效能的提升,如果过多考虑成本问题,将难以发挥培训部门在企业中的战略支持作用。
培训投资模型中,所有培训项目可划分为四个区间(如图1)。所有企业培训项目都可参照此标准划分,但各企业在四个区间中的项目类型是不相同的。例如,在保险公司,IT培训属于运营相关培训,因为IT技术是维护保险公司日常运作的技能,但并不能形成这家企业的战略竞争性优势;相反,如果是技术咨询服务类的企业,IT技术可能就被划分为战略相关的培训。这个模型可以帮助企业培训部门高效地分配培训预算,一般情况下,只有少数培训可以列入右上区间,而这些项目却会产生很高的投资回报率——在这些项目中,采用混合式学习项目更适合。
学习项目如何“混合”
接受了混合式学习方式,企业还将面临另一个新的挑战:如何混合?这个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不同的培训项目拥有不同的目标、学员及资源投入,采用怎样的混合方式取决于很多因素(如图2)。
总结以前的项目经验,可得到一些通用的混合式项目设计模式,参考这些模式可帮助企业进行混合式方案设计。这里介绍两种混合式学习模式:“项目流程模式”及“中心-辐射模式”。
●模式一:“项目流程模式”
这种模式类似传统的面授课程,按照线性顺序将不同学习方式整合到一个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的课程计划或大纲之中,就像大学中的课程一样,一个章节建立在前一个章节内容基础之上。这种项目一般拥有较为严格的学习时间,要求学员按照顺序,按时完成整体课程计划。最后,通过一个测评或者评估来衡量整体学习效果。
图3,是一个以教师为中心的面授培训项目。在此类项目中,一般会将时间用于讲课、测验、小组练习、讨论或考试。在一个30小时的项目中(一般是一周的培训项目),可能会涉及15到20个单独的学习活动。这种项目结构在多数企业培训组织中已经存在多年。“项目流程模式”在混合式学习项目中的应用是:将一部分发生在现场的活动替换为自学内容或者在线学习课程。例如,假设在一门已经开发成熟的新员工培训课程中有一些介绍性内容,它们可以采用在线课件来替代,要求学员在参加正式面授培训之前必须学完,如果有条件,还可以设计一个简短的评估来测试学员对内容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通过LMS在上课之前了解学员的得分,进行有针对性的授课。
这个简单的混合式学习解决了很多问题:第一,强制学员做好充足准备,使得课程学习更加有效。第二,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因为通过测试,教师了解了学员的水平。第三,缩短了面授课时间,因而节约了培训成本。最后,可以改善学习效果,培训内容更加符合学员具体需求。这种模式的优点是:
1.促成学员高完成率。学员参与并可以计划他们的培训。给予了学员一定自由度,将培训与现有计划相结合,但又有一定强制性,要求他们学完全部内容直到结束。
2.有效跟踪学习进度。项目管理员可以很容易监管跟踪整个项目中的任一阶段,如果有人掉队,很快便知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3.和其他培训相协调。这是多数人更加希望参与的培训模式,他们在学生时代就已经习惯了这种方法,按照季度、学期和学年安排学习。这也是最常见的模式,符合教学设计模型(学习/尝试/评估)。
4.便于修改和保持。如果发现其中有某一个元素不够成功,可以取消此内容并将其替换为其他的合适内容。随着时间推移,可以修改各种元素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商务环境。
国内许多成功的混合式学习项目都采用了该模式的设计方法,例如某世界500强公司的新经理培养项目:由于近几年该公司在中国大陆地区业务规模迅速扩张,总部公司将中国市场提升至战略高度,加大了投资,扩大了规模,与此同时在全国各地选拔了一批经理人。为了提升他们的基本管理技能,该企业采用了E-Learning与面授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方式。他们选择了由哈佛商学院出版公司与凯洛格合作推出的新经理成长地图混合式学习方案,以提升全国各地一线经理人的管理能力为目的,实施了为期一年的学习项目。此方案设计采用了“项目流程模式”。整个项目一共分为三个模块:项目启动、项目实施及项目结束(如图4)。
模块一:项目启动会。启动会是混合式学习项目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会对后期项目实施产生
较大影响。启动会一般包含以下几部分内容:项目背景介绍、课程介绍、项目计划及学习要求介绍、学员分组及互动。主要达到以下两个目的:1.最大程度激发学员对项目的兴趣;2.使学员明确项目目标、计划和要求,了解网络课程学习方法,保证学员顺利参与项目并完成任务。
模块二:项目实施阶段。采用线性的“项目流程模式”,共一年的学习时间,分为三个学习阶段,每个阶段包含3-4个月的在线课程学习、一天面授课、一次研讨会以及在工作中应用课程内容的学习。图5所示为每个阶段中学员需要完成的学习活动。由图可见,每个阶段内部各项学习活动也是呈线性结构排列,形成一个个小的“项目流程”结构。其中在线学习、工作中学习采用自主学习方式,面授课和研讨会采用有组织的集中式学习与交流。
模块三:整个项目结束后,该企业采用了与新经理成长地图相配套的测评,来了解各位学员通过该项目掌握了哪些的几项基本技能,进而评价培训的整体效果。
总结而言,该学习项目获得成功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1.因采用了“项目流程模式”,在实施中,项目经理得以对整体项目进行非常有效的计划、跟踪与管理,在每个阶段都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来了解每位学员的学习进度,一旦发现有人落后,马上以邮件形式予以提醒。
2.每个学习阶段,围绕相同学习主题,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各种学习方式之间相互补充,交叉影响,深化了学习效果。在线课程让学员迅速掌握课程知识与体系;工作实践让学员将学到的方法与工具进行操练和检验;面授课和研讨会,为学员提供了机会与老师、同伴之间进行交流,互相分享经验并获得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
3.项目中还借助学员导师的作用对学员进行管理和辅导。作为学员上级的导师在项目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导师亲自参与整个项目过程,并保证对整个项目的投入,表现导师对该项目的重视,激励学员积极参与;(2)导师借助丰富的管理经验,为学员提供及时的反馈与指导;(3)上级的参与使得学习真正嵌入工作,在了解学员工作进展的同时也了解了学员学习效果;(4)为导师提供机会真正了解学员的真实想法、困惑与成长,在学员成长的同时导师本人也得到成长。
●模式二:“中心-辐射模式”
“中心-辐射模式”是在采用一个基本的培训方法(一般是网络教室培训或者
网络课件)的同时,为学员提供其他资料,互动练习、资源以及测评作为“支持性材料”。围绕主要的教学方法,可设计一些必修或选修材料作为补充。在这种模式中,会有一些练习和参考资料,但不会按照一步一步的顺序来设计,在课程实施时也不会要求学员必须全部学完所有内容,同时只需要对主要课程而不用对“支持性材料”的学习进度跟踪记录。
图6所示为“中心-辐射模式”项目示例:某半导体制造程序认证项目及IT认证项目。在此项目中,中心课程是一个长期且参与度较高的网络课件学习过程,对网络实验室等其他学习资源并没有做具体的时间安排,要求学员自主控制学习进度。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是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并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例如,哈佛商学院出版集团推出的“主题中心”在线学习资源,围绕人才培养、创新、变革管理等五个主题,整合了来自世界最领先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专家的思想观点和经验技巧,以视频、文章、工具表格、网站及在线课件等方式呈现。如在人才培养主题中心中(如图7中标记)整合了许多种资源:专家讲座、观点、在线课件、文章和网站。
这些资源并非按照线性顺序编排,在混合式学习中,学员可以有选择地学习这些内容,讲师也可以利用这些资源灵活地进行课程设计,使可选内容变为必选,例如将文章作为课前阅读材料,在课堂讨论中应用其中案例等。
两种模式哪个更实用
比较而言,“项目流程模式”及“中心-辐射模式”的课程具有不同的特点:
首先,从内容安排来看,“项目流程模式”项目中的学习活动按照线性流程组织,每项活动都有明确的起始点,且相互联系紧密,后一项内容基于前一项基础之上。“中心-辐射模式”中只有中心课程是线性的,围绕中心课程是丰富的补充性学习内容,并非必修课程,各项内容之间不一定有相互关系。
其次,从学习管理的角度看,有效地跟踪记录学习进度,从而保证学习效果,是“项目流程模式”的最大优点。而“中心-辐射模式”项目中,仅能对中心课程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无法记录学员在辅助课程上的学习进度,对学员的主动性要求较高。
第三,由于“项目流程模式”严格按照学习进度开展,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灵活性。“中心-辐射模式”项目中,学员可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安排学习进度,因此具有很高的灵活性。
最后,“项目流程模式”项目的优势是高度结构化,容易评估;“中心-辐射模式”的最大优点是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开发维护起来也更容易些。因此“项目流程模式”适用于以系统全面提升员工基本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培训,如新员工入职培训、新经理人培训、转岗培训等;而“中心-辐射模式”项目则适用于在某一专业方向得到深化和提升的培训,学员的主动性更高,如高管培训、IT培训、销售培训等。
实际上,在真正的混合式学习项目设计时,常常会采用两种模式相结合的方法,很少有单独采用其中一种模式的情况,包括上文所举的例子,在新任经理人培训的三个学习阶段中,每个学习阶段在线课件的学习实际上是按照“中心-辐射模式”结构来安排,使项目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而在人才培养主题中心学习资源中,中心课程分成了战略、招聘、发展、保留和继任几个阶段,按照线性的“项目流程模式”结构排列,课程资源呈现一定的结构性。结合两种模式的优点,才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出混合式学习的作用。
文/董晓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