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
- 来源:市场周刊•汽车公社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汽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12-17 09:16
这次我们采访到了两个同在上海、正好都是2001年出生的本命年孩子。只不过,李小龙就读于农民工子弟学校,平常会带着一罐“老干妈”去上学,对自己的未来全然懵懂无知;而李绍泽,典型的天之骄子,成长环境优越,受着良好的教育,未来仿佛已经写好。他们虽然不是汽车人,但汽车又分明在他们生活中扮演着或轻或重的角色。他们的本命年到了,听听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关于汽车和命运的不同故事吧!
与李小龙的采访是在善荣小学附近的一块空地站着进行的,他刚放学,只因为我们承诺送出一辆车模而“爽快”接受了采访,毫无防备。李小龙,12岁,上海“农民工子弟小学”善荣小学一名五年级学生。
六、七岁时,李小龙便跟随父母离开安徽芜湖那个叫李窝的村庄,来到上海,从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李小龙不喜欢上海,因为“听不懂上海话”,而全班50多个同学里也没有一个上海人。也许年幼的他并不懂得,父母为何远离家乡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打拼,他更不可能仔细想过,这座城市的繁荣与绚丽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爸爸是门卫,妈妈在商场做“柜姐”,工资都不高。李小龙就读于民工小学,每个学期的学费1千多块,伙食费6百多,一年的费用加起来接近4000元,对于这个“外来务工”家庭来说并不是一笔小数目。
李小龙的书包里装着一瓶“老干妈”,这让我们有些意外。他告诉我们“学校里的菜太难吃了,有时候还会吃到臭鸡蛋。”不过,令李小龙开心的是,他们的伙食多了一道汤,变成了两菜一汤。说到这,旁边的小朋友大声地补充道,“现在有鸡腿吃了,以前没有。”满足的表情溢在脸上。由于平时爸爸妈妈工作繁忙,周末不休息,所以周末李小龙常常拿着留在桌上的10块钱去外面买盒饭吃,这令他很开心,有了“去饭店”的机会。
每天,李小龙和小伙伴们都要挤公交车上下学,“很挤,有时候刚上去就被挤下来了。”“小家伙”脸上透着小小的义愤填膺。李小龙似乎对汽车兴趣不大,“我不喜欢车,因为我不会开。”在他的简单理解中,车分为三种:轿车、卡车、三轮车。当问到家人会不会买车,他立刻自豪地说:“老家有,运水泥的大卡车,在舅舅家。”
和功夫巨星重名的李小龙有一个略显伟大的梦想,成为一名小说家。或许,此时的他并不能完全理解“小说家”的意义,就如同即将面临初中考的他还不知道初中在老家读,还是上海读。至于李小龙的未来,或许只有在12年后的下一个本命年才能找到答案。
文:周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