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润物细无声——他们擦亮了建行的金字招牌

  • 来源:金融理财
  • 关键字:十八大,建行
  • 发布时间:2012-12-24 16:25

  编者按:近期,中国建设银行开展了喜迎十八大的活动。活动重点推出了张丽丽、吴笑梅、吴杰、魏广碧、周建军、常波、曾小雯、姚晓红、王芳、张丽琴等十二位先进个人。作为建行系统学习的标兵,他们不平凡的工作事迹,给人以很大的触动与启迪。为此,《金融理财》对这一活动进行了全程跟踪采访,并分期分批对这些人物进行系列报道。前两期已分别对八位人物进行了报道。本期我们继续介绍王笑菊、周建军、常波、朴玉今四位人物。

  王笑菊:雪夜营销

  2010年底,江苏沭城镇建设工业园区,有几千万的征地款要发放给农户个人。获悉此信息后,王笑菊主动与沭城镇财政所联系,并配合挨家挨户分发土地征用款的存单,动员农户把闲置的款项存到建行。她耐心细致地做农户工作,取得了大部分农户的信任。有一位农户,开始很不愿意将钱存到建行,她就不厌其烦地专程上门为其讲解,尽心尽力宣传建行的服务优势。该农户家在东郊,离县城有十几里路程。这天约好再次登门拜访。

  没想到天气突变,雨雪交加,本来崎岖的道路又变得泥泞不堪。坚决不能失约!王笑菊骑着自行车义无反顾地直奔这位农户家。虽只有十几里的路,竟走了半个多钟头,身上的衣服全都湿透了,冻得她直发抖。快到农户家时,天已经黑了下来。路过一道田埂,她只能深一脚浅一脚地推着自行车向前摸索,一不小心脚下一滑连人带车摔进了田埂旁的小水沟里,脚也扭伤了。

  当王笑菊满身泥泞和冰屑出现在该农户家门口时,这位农户被深深地感动了,眼泛泪花。她不但同意把钱转存入建行,还表示动员自己的亲戚朋友和庄邻把钱都存入建行。她满怀真诚地说:“这辈子我还从未遇到像你这样热心的银行工作人员,把钱存在建行,绝对放心!”

  朴玉今:票据上的口碑

  “有这样一个背影,默默埋首于纷繁的票据之间;有这样一个眼神,凝聚着严谨细致的光华;有这样一张笑脸,温暖着与她擦肩的每一个人;有这样一个身影,每日奔波于银行与企业之间,无私奉献……”

  这是“一汽大众”有限公司银行科员工集体创作的一篇散文诗,夸的是长春一汽支行客户经理朴玉今。一向以严谨规范著称“一汽大众”,何以给出的这样评价。

  朴玉今,今年53岁,作为客户经理,她每日往返于一汽大众公司三次,处理各类票据500—600笔。每次送票和取票,她都要用专门的票夹子分门别类整理好,坐上车还要过电影一样再梳理一遍。对于特殊业务票据,还会多问上几句。多年认真细致的习惯养成,从未出现过一次差错。一汽大众出纳科的员工称她整理过的票据,分类有序,票面整洁,“很有艺术感”、“具有德国标准”。

  一汽大众网银出入库非常频繁,朴玉今义务承担了这部分票据的复核工作,并能够及时检查出一些问题和错误,有效减少了一汽大众银行科票据业务的差错率。银行科的员工开玩笑地说,“你要是两天不来,这边工作可就有点儿乱了。”按照支行上门服务制度规定,这个岗位每6个月轮岗一次。可第二天,“一汽大众”公司就打来电话,“为什么不是朴玉今?”

  一次,一汽大众会计员不小心搞丢了一张票据,把责任推给了朴玉今。鉴于票据的时效性和重要性,朴玉今没有过多地解释和追究什么,而是积极通过沟通联系、挂失止付、网银重签等诸多繁杂手续,最终避免了一起因票据遗失引发的重大责任事故。事后,这位会计在清理桌子时找到了票据,她想到当时朴玉今所忍受的委屈,主动向部门主管承认了错误,并登门道歉。朴玉今很释然,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朴玉今的能力和人品赢得了一汽大众上上下下的赞许,银企关系因此更加密切。后来,公司还专门给她安排了一个工位,“只要不退休,这个位子永远都是你的。”

  周建军:突破“堡垒”

  铭伟公司在秦皇岛港煤炭贸易户中位列三甲,其存款多、上下游客户稳定,发展潜力大。然而,这家公司自恃资金实力雄厚,嫌弃银行贷款手续繁琐,从未与任何一家银行发生过信贷关系。客户经理们踏破了门槛儿,始终没有突破,被同业誉为一块难以攻克的“堡垒”。

  周建军任职港口专业支行行长后,就把它列入重点营销目标,一直寻求机会想拿下。他对铭伟公司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公司并非没有软肋。公司虽然实力很强,但时有向其它公司短期拆借资金的现象,且拆借利率高,风险大。

  周建军决定以此为突破口。他组建了专门营销团队,详细研究企业财务状况、资金需求节点,竭力寻找适合客户特点的银行产品,为公司量身定制了一套详细的金融服务方案。

  带着这份“方案”,周建军约见到了公司老总。“虽然公司实力很强,但想扩大规模必须有资金支持。朋友间的拆借利率高,风险大。建行的保理产品是用应收账款做质押的新产品,正好能够解决公司抵押物不足的问题。根据公司现在的财务状况,授信规模可以做到两个亿,我们可以保证用最高的效率为企业做好服务。”一语中的,原本15分钟的约见时间,不知不觉延长到了半个多小时。然而,公司老总并没有明确表态,只是礼节性地递上一张名片。

  周建军坚信这次约见是成功的,合作就在不远的将来。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刚刚过去半个月,周建军获悉铭伟公司正欲收购一家煤矿转让权。公司老总正为短时间难以筹集到收购资金犯愁呢。就在这个当口,周建军一个电话打了过去。“如果企业需要,我们现在就可为您提供两个亿的资金。”公司老总竟然喜极而泣,主动邀请周建军到家里做客。

  常波:选择“差错”

  “我要汇款,这是我孩子的救命钱!”一位女士急匆匆来到慈城支行营业大厅,要求快点给她儿子汇款。

  出于习惯和职业的敏感性,常波汇款前又作详细询问:“您这钱是汇给您孩子的吗?这个收款人您是否认识?”“我认识,他是我孩子的领导,还是我老乡。你快点给我汇,这可是救命钱啊!”

  这位女士确认签名后,常波把钱汇了出去。

  钱是汇出去了,但常波仍感觉蹊跷,心里很不踏实。近期,社会上诈骗案比较多,分行案例通报中类似事件也不少。想到这里,常波决定再次提醒一下客户。

  幸好,这位女士尚未走远,接到电话马上返回。她仍坚持说没问题,“刚才连长发短信说,我儿子跟别人打架,伤人进了医院。连里要严肃查处,要我马上汇钱到医院。”常波建议,还是先和孩子联系上进行确认。在常波的帮助下,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她的儿子。结果儿子在部队里正常训练,什么事也没发生。阿姨原来认识的那位连长已经离开了部队。

  显然,这是一起诈骗。怎么办?此时唯一能替客户挽回损失的方法就是进行“错帐”冲正。按照规定,现金汇款冲正,不论任何理由都算是一笔业务差错。但为了挽回客户损失,常波还是主动跟会计主管作了汇报,请示授权“错帐”冲正。

  客户的钱找回来了,但常波拥有了一笔“差错”记录。

  本刊记者 钱丽│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