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获春天绿色

  • 来源:摄影之友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09-03-20 15:42
  如果仔细观察高山旁、树丛底或家中阳台,会发现那里生活着许多美丽的生灵;如果把它们拍摄下来,能展现怎样的异彩纷呈?今天,让毛虫带大家一块儿学习如何用微距头捕捉春天的绿色吧!

  1.三脚架:在拍摄微距的时候,我们需要使用三脚架来起到稳定和灵活变换角度的作用。

  2.CANON 1D markIII:有45个对焦点,其中包含19个F2.8/F5.6双重精确对焦点;LCD取景技术非常实用,即便不是为了取景,在拍摄时也能大大提高成功率;搭配图丽100/2.8MACRO这一款物美价廉的微距头,保证了画面色彩层次丰富,以及成像稳定。

  3.实用小道具:电子快门线是为了保证画面质量的完美;TTL闪灯线搭配闪光灯使用,并且准备白卡纸做测光、背景等使用;还预备了一个喷壶,可以用来打造水珠效果;手电筒可用来小范围补光。

  4.肯高近摄接圈:包括三个接圈:12mm、20mm、36mm,可单独使用,也可任意组合;这种接圈最大的特点是内置电子触点,可保留测光和AF;金属结构,做工质量好。

  5.佳能430EX闪光灯:带有E-TTL/TTL自动闪光、自动变焦,可以摆动灯头,并且具有无线遥控功能的外置闪光灯;做工细致,功能较强,ETTL曝光准确,色彩还原真实。

  毛虫现场问题解答

  我们搜集了影友们用微距镜头拍摄花草时的常见问题,大家是否也有相同的不解呢?这就让毛虫来现场为你一一解答吧!

  Q:我在用微距镜头拍摄花朵时,到底该对它的哪个部位对焦呢?

  A:由于微距拍摄时景深很浅,有时很难兼顾,一般来说我会优先考虑花蕊,如果花瓣很有美感那么我会选择花瓣。

  Q:我在拍摄白色花朵的时候,应该怎么体现它们的层次感?

  A:白花质感层次非常难表现,因为通常与背景形成强烈明暗对比,如要表现细节层次,需要柔和光线环境;如果在评介测光模式下,花朵占面积大,加些曝光;白花只是较小构成,常适当减曝光。

  Q:为什么我拍摄微距经常曝光不足?

  A:拍微距眼睛通常要离开取景器,用快门线或自拍方式启动快门;眼睛离开取景器,光线会从取景器后部传入相机,影响机内测光系统。

  Q:在手持拍摄微距时为何经常跑焦?

  A:微距拍摄时景深浅,我们站立手持拍摄,很难保证身体不会前后几毫米摇摆;有个小技巧是把对焦点设在需要的位置,对焦准确后直接按动快门,不要在听到合焦的滴声后磨蹭一会儿再拍。

  Q:如何获得比1:1更大的放大倍率?

  A:通常有几种办法:一是在1:1微距镜头与机身间加增距镜,比如加2倍镜可获得2:1影像;二是在1:1微距镜与机身间加近摄接圈,使微距镜最近对焦距更近。

  利用自然光线

  拍摄于大自然的东西,通常会利用自然光线造型;我们该如何用自然光线来表现微观植物的生态之美呢?

  体现温婉之美:顺光

  与拍摄方向相同的光线就是常规上的顺光,简单来说也就是正面照向拍摄主体的光线;这样的光线在早上、下午接近黄昏时会显得更加柔和、均匀;顺光相对于其它光线而言,对色彩描绘更加细腻,整体感觉更显温和。

  它主要适合表现植物表面纹路、质感及色彩,所以自身色彩丰富、纹理优美的植物更适合利用顺光拍摄;对于背景与主体色彩反差大,例如白色花朵为主体,深绿色叶片为背景时,也能利用顺光,让背景变暗,突出主体。

  如果你喜欢拍植物微距,顺光可以带给你许多捕捉局部细节的机会,但需要注意的是别让自己拍摄的影子成为画面的缺憾;在顺光条件下,通常使用评介测光,这时我们一般不用进行过多曝光补偿。

  突出剔透质感:逆光

  逆光与顺光刚好相反,光正对镜头照射过来,也就是从被摄体后发光,被摄体利用这样的光线特点变得更加透亮。

  逆光时,画面背景通常较暗,可突出主体,比如半透的叶片、植物绒毛及刺等;为能更好突出逆光时被光线勾勒的线条,通常要适当减一些曝光补偿;如果现场光比不合适,也可利用闪光灯、白卡纸,或反光板等作适当补光;这里,光比以及曝光控制就成为了逆光摄影的关键所在。

  如何突出被摄体

  在缤纷的微观世界里,我们总是被各式各样的生物所吸引,如何在一大群色彩鲜艳、形状各异的植物里让最上镜的“模特”成为我们的主体?当我们来到一片美丽的草丛中时,首先需要观察,从纷繁世界里找到镜头需要的目标与角度;我们找到目标后,再继续去观察它的形态与色彩,看看从哪个角度拍摄最有表现力?这时通常要去考虑背景,如不留意背景很可能会把繁花似锦拍成杂乱无章;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再看看画面,这时你会发现如果有一束美妙的光线就更好了,因为有了好的光线,我们通常都可以找到更具有表现力的物体。

  如果在野生环境中拍摄微距,我们需要尽量少地破坏现场环境,如果是从花市里买回家里拍摄,那么在拍摄过程中,遇到破坏画面的枝叶时,便可利用小剪刀剪掉一些,或者用绳子绑在杂乱的枝叶上,将这些不必要出现的杂乱枝叶拉出画面之外。

  在有序有美感的背景中,我通常会用较小的光圈让背景与主题产生形式上的美;如果背景不够理想我还通常会靠近主体,并且用大光圈尽量虚化掉它们,让背景看上去更加清爽。

  所以,当我们在拍摄前,可以先问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同时在拍摄过程中也时刻记住你给予这些问题的答案,它们是:1、我要拍什么?2、我拍到了吗?3、画面中还有什么在干扰我的主题表达?

  闪光灯的使用

  自然光线效果不佳,或是需要某种特殊的光感时,也会用闪光灯。

  我们有时需要一个能从各角度照射的光源,强光手电或带离机TTL的闪光灯都是不错的选择;根据主体形态尝试各角度主光,以求完美刻画;白色或黑色卡纸可增加或削弱主体光线反差。

  完美的画面一定要考虑背景,有了可控制输出量的光源后,我们便能控制主体与背景的光比;比如我们可在关闭闪光灯时,经过几轮调试:缩小光圈、提高快门速度、降低ISO,获得一张曝光略微不足的背景画面;打开主灯,进行主体刻画,目的在于方便观察光影关系。

  让画面更生动的小诀窍

  掌握了基本技法之后,我们还可以用上这些小技巧为你的微距拍摄增添一份别样的诗情画意。

  让镜头看到眼睛之外的画面

  这两朵幻影中的小花,是通过长时间曝光和风力结合的结果。日暮前后,花房中光线已经比较暗,收缩光圈以获得大约3秒曝光时间,按下快门大约1-2秒后,用嘴向小花吹气,让其自由的飘动,曝光后半时形成美丽而随机的幻影。

  拍摄这类动态感十足的照片时,我们可以选择浅色花朵,深色的背景更容易出效果。

  在平淡光线下的人造光源

  这本来是一幅在散射光下的平淡地黄的作品,由于光线的原因,无法刻画地黄的特点,画面吸引不了大家的注意,大家甚至可能根本就不会认为这是一幅摄影作品。

  这时,我选择了使用人工光源,分别以逆光和顺光进行补光,同时让镜头更靠近植物,让这一株植物的质感,例如花瓣边缘的绒毛等细微的特制都能够充分地表现出来。

  经过反复尝试,最后我使用了逆光,如前面所说,通过逆光的特点,最终很好地体现了地黄花瓣的通透感;在当我想刻画更完整的地黄特征时,使用了顺光拍摄,让闪光灯的光线从正面照射向植物,可以让其纹理更加的清晰可见。

  利用水珠烘托气氛

  我们在拍摄植物时,可以尝试使用小水珠点缀画面,喷壶就可以把细小的水珠喷洒在生物的表面,以营造气氛;甚至可以尝试像广告摄影那样用甘油或者造型水珠,但在自然摄影中通常都不需要。不要用喷壶直接近距离的喷洒,适当的离开40-50厘米,让雾状的水珠较自然地散落在主体上。

  如果要拍摄悬挂的水珠就比较难把握,可用手指触碰叶尖以作细微的水量控制;这张例图就是用一只手手持花朵不断变化角度,并观察数码相机的实时取景。水珠类照片的一个关键就是要注意观察折射在水珠中的影像。

  图/文:毛虫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