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盐源县内的泸沽湖,生活着一群至今仍延续着母系氏族特点的摩梭人。那儿独特的“阿夏”婚姻,古老原始的社会形态,淳朴独特的民族风情,丰富神秘的宗教文化,如痴如醉的歌舞之乡,珍禽异鸟的天然乐园,为这片土地染上了一层美丽的色彩,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因而成为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
被摩梭人称为“母亲湖”的泸沽湖,是泸沽湖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亚洲第一高原明珠”之称。泸沽湖面积达58平方公里,海拨2690米,平均水深45米,最深处90余米,透明度高达11米。湖中有五个全岛、三个半岛和一个海堤连岛。湖中各岛婷婷玉立,形态各异,林木葱郁,翠绿如画,身临其间,水天一色,清澈如镜,藻花点缀其间,缓缓滑行于碧波之上的猪槽船和悠悠飘浮于水天之间的摩梭民歌,使其更添了几分古朴、几分宁静,是个远离喧嚣城市,未被污染的“处女地”。生存至今的古老民族摩梭人快乐地生活在以女性为轴心的母系大家庭里,这在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因而有“人类母系社会活化石”之称。
1
我们这批摄影人刚到泸沽湖,就每人得到一本“女儿国护照”,内有女儿国的“国法”。其实就是让游客们遵守的摩梭人公约,还有摩梭十怪,用图文形式让游客了解摩梭人母系社会的生活。我们住在摩梭人的家中,几天的生活,近距离了解了现代摩梭人。
到泸沽湖的游客们,大都是慕名女儿国摩梭人的母系社会,奇特的走婚生活和大山峡谷中的明珠泸沽湖的美景而来的。游客们吃住在摩梭人家,乘坐摩梭人特有的猪槽船,参加摩梭人的晚间篝火晚会,了解一个在现代商业旅游冲击下的原始母系社会的真实生活。
2
游览泸沽湖是几乎所有游客都会选择的游览项目。猪槽船上,有摩梭男女船工划船,途中船工还会兼任导游,介绍他们独特的文化习俗,风土人情和传说故事。由于泸沽湖地处云南的宁蒗县和四川的盐源县的跨省位置,摩梭人就分为云南的摩梭人和四川的摩梭人。云南的摩梭人属纳西族,四川的摩梭人属蒙古族。
3
其实随着泸沽湖旅游业的发达,有些摩梭青年都喜欢穿汉族服装了,摩梭人的民族服装穿着反而没那么方便。但是,如果没有了摩梭人的奇特民俗,包括他们的服装,他们的猪槽船,他们的走婚,他们的独特生活,就没有了泸沽湖的魅力,也不会有这么多的中外游客蜂拥而至了。因此泸沽湖畔落水村的领头人都是非常精明的,他们知道用什么吸引游客,在所有旅游活动中,都确保摩梭人的原汁原味。
4
女人穿裙子,裹兽皮,戴头巾,男人带毡帽,穿长裤,都是经典的摩梭人的服装,细追究摩梭女携带的兽皮到底是做什么的,其实主要不是起装饰作用,而是划船或者坐下的时候,能够垫在屁股下面,保暖和隔潮用的。
5
第一缕阳光投射到泸沽湖之前,湖畔码头的猪槽船忽然被开来的汽车车灯照亮,出现了这样一道独特的色彩。
6
为了保护泸沽湖的环境,泸沽湖里只有纯手工划桨的猪槽船。泸沽湖畔落水村是接待游客最多的地方,距离泸沽湖也最近,我们有幸住在湖边,能够近距离感受泸沽湖的宁静美丽。落水村的30多户摩梭人都把自己的祖屋翻盖成接待游客的旅馆,20多年来,摩梭人已经走出男耕女织的原始生活,过上以商业旅游住宿餐饮游湖为主要收入的日子,这种变化是相当巨大的。
听说过这样的故事,早期到泸沽湖的游客,问一位摩梭人说,能不能买两个苹果,回答是没有苹果卖,接着就采摘了一大篮子的苹果送给游客。摩梭人的淳朴热情可见一斑。不过现在的游船,住宿,餐饮,都是遵循商业规则进行了。
7
走婚桥是泸沽湖上唯一的一座桥,由于桥下芦苇丛生,远远望去,好像草的海洋,故称为草海。走婚桥是摩梭青年男女交往约会的地方。在这里相互有了好感,就可以在女方的花楼进行进一步的交流。摩梭人的自由恋爱,男不娶女不嫁的习俗,就是这样延续着,就像这座长长的走婚桥,虽然功能已经不仅仅是走婚了,但是不论增加多少商业色彩,都像桥头那块过桥须知所说的,禁止三轮以上机动车过桥,禁止摩托车骑行通过,禁止在桥上吸烟扔垃圾,禁止在桥上追逐打闹等等。明智的摩梭人充分认识到了保护自己民族传统的必要性,规范限制商业的过度开发,才是摩梭人的泸沽湖可持续发展的真谛。
撰文、摄影/金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