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盘谷:两江总督隐居地

  • 来源:旅游纵览
  • 关键字:小盘谷
  • 发布时间:2013-06-08 16:23

  中国人自古就有建园之风。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林。每一座园林,都是一座终南山,进可以取仕,退可以归隐。小盘谷得名于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名篇《送李愿归盘谷序》。韩愈因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他在送友人回盘谷隐居之时写下文章,发心中块垒。而周氏家族主人周馥,虽然在得小盘谷时,已贵为两江总督,但是却依然郁郁寡欢,似乎是所有中国士大夫都一直在遭遇的问题。

  小盘谷位于江苏省扬州市丁家湾大树巷内,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它最早的主人是两淮盐运使徐文达。徐文达曾在家乡南陵征聘苏州、扬州等地能工巧匠修建了巨大的住宅园林共99间,占地10000多平方米。当调任两淮盐运使时,思念家乡,于是在扬州大树巷参照家乡的宅园开始造园。园林的规模虽然没有家乡大,但却取其精华。只是好景不长,园子建好后,来不及享受,就因为债务问题不得不将其转手。在光绪三十二年,小盘古迎来了它的新主人--李鸿章的幕僚、洋务运动的中坚,两江总督周馥。

  中国向来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之说。无论是草堂还是斗室,只要出了名人必定成为名胜。在扬州,同一时期的何园、个园,因为园主人黄氏和何氏而贵成为天下名园,而小盘古主人周馥的名气相较黄氏和何氏都有过之无不及,但其园林却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不是小盘谷不济,而是园主周馥有意而为之--周馥从未想把这里打造成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深宅大院--“少年匹马逐跳丸,白首蜗眠一室宽。”在购得小盘谷时,周馥在这首名为《蜗居》的诗篇中写下对小盘谷的定位。在为家国打拼了一辈子之后,周馥只想把这儿当成一个颐养天年的隐居之所。

  整个园林分为宅与园两部分。其间用一道幽深的火巷隔开。

  主人低调,让园子变得内敛。小盘谷曾因为过于低调而被世人忽略,成为了某单位的招待所,两江总督用来归隐的园林变成了南来北往客商的歇脚地,而园林部分则成为垃圾杂物堆积场。直到2010年被重修后,宅被改建成了高档会所,园被开辟为公园,小盘谷在经历几十年的蓬头垢面后又重新恢复优雅。

  宅很小,按照“修旧如旧”的理念,只设计了5间套房。每个房间都有一个很雅致的中文名:樵歌、龙翔、山居、梅花、潇湘--所有的房间名都来自是中国古琴谱。设计师陈卫新说:“这是为了营造一种宾至如归的理念,让每个住在小盘谷的旅客感觉不是在住店,而是在奔赴一场‘非常好声音’的雅集。”

  5间房间形成一个长方形的天井--“日喧”。天井中蓄水,水中央建一戏台。有石桌几方,石凳若干。或放古琴,或放棋枰,或者什么都不放,当夜幕降临,每个房间灯光亮起时,这儿就成为了一个水上昆曲戏台。罗裙轻舞、水墨腔开唱,每个人足不出户就开始享受视听盛宴。

  如果想清静些,那可以去楼下的独立院落小憩。每个院落都有一个独立的主题。一曰观鱼,一曰问松,一曰听泉。住进去,是叹“观鱼乐何在”,感“问松我醉何如”还是悟“听泉时仄顶”?每个房间都是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

  撰文、摄影/雷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