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楚余 古典诗香调

  • 来源:凤凰生活
  • 关键字:谢楚余,艺术,古典
  • 发布时间:2013-08-09 13:05

  被艺术界誉为实力派油画家的谢楚余,最近又添一殊荣——成为首位为泰国女总理英拉画肖像的华人艺术家。对其艺术特点,著名美术史论家迟轲曾于《生命之诗》中对谢楚余的艺术作如是评价:“谢楚余具有鲜明的审美理想;他创造的人体形象都带有某种程度的‘理想化’,比之实在的人物更接近于完美无瑕。但,可贵的是他同时又非常注意每个人物的气质、性格和心理情绪。”近日,在与谢楚余一茶一席之话间,画家揭开了其作品“陶罐”以外的艺术秘密:除了我们眼前所见的完美造型艺术,他还勇于创新实验绘画材料,他对于音乐、电影、舞台剧等皆有涉猎并具备相当涵养。可以说,在他成功的艺术背后,其实还有着长期对艺术人生的思考,也有来自古今中外文艺研习的积淀。谢楚余虽以古典为圆心,但他的视角却如酒神般徜徉于各天际。

  前调 东方古典气质

  在谢楚余的艺术世界中,潺潺流动着神秘的东方古典气息,却不乏清新诱人的香柠檬味,这种新颖独到之处,来自他对于材料的高级混搭:以意大利原装进口油画颜料为基础,搭配东方稳重古老的朱砂、花青、石绿,甚至还有珍珠色贝壳制成的材料,让画面颜色更加耐人寻味。另外,他破除陈规,把油画与丙烯巧妙结合,变幻出丰富的肌理效果。对于他来说,古典并没有束缚了他的创新意识,创新也没有抹杀他作品中最动人的古典韵律。

  P:我想大多数人都是因《陶》而记住你,现在回看过去,你当年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创作《陶》?

  谢楚余:其实我创作《陶》的时候还很年轻,才30来岁,但在此之前我已经游历多国,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等,均让我深感东西方的差距,但其中不乏中国的艺术精品,当时打开眼界之后,有人评价我笔下人物有欧化结构的特点,但我觉得她们的灵魂始终是东方的。

  P:如果让你现在修改《陶》这幅画,你会作何改动?

  谢楚余:其实这个问题有点尖锐,因为这是让原创者来指出个人作品的不足之处。但我目前确实有想再画一幅《陶》的想法,并会将此捐献给国家。我1996年创作《陶》,至今已时隔17年,如果我现在重画的话,90%是不会变的,色调、姿态、脸型、发型、陶罐等,都会与原作一致,但如今我的技法会更加成熟到位,我想会把背景的水画得更轻盈、灵动。

  P:即使是不同的女人,但她们都会被东方的神韵所连接,包括画中陶罐、瓷器、油纸伞、黑头发等,都是独具东方特色的元素,你为什么如此钟情于东方美?

  谢楚余:因为我是潮汕人,从小就受祖辈传承下来的潮汕文化熏陶,这里保留着纯净的本土文化,人才济济。虽然我成长于文革期间,但即使在那样的年代里,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文房四宝,这让我能从笔墨书法、花鸟中获得意趣。我儿时很喜欢看样板戏,潮汕音乐也源远流长,曾经有位音乐理论家也称赞其就如“宋代音乐的活化石”,潮汕音乐由目不识丁的民间艺人代代相传,以情感的维系传承下来。还有木雕、美食、茶道、潮汕话等,都共同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潮汕文化。家乡文化的根,深深地扎入我的生命里,也让我的艺术脱离不了这个东方文化的支系。

  中调 英拉与美的源头

  谢楚余能为泰国总理英拉画肖像,除了因为《陶》与英拉结缘之外,还因他对于美的敏感度与英拉不谋而合。英拉极其讲究穿着,大方且细致,而谢楚余亦有抓取美的敏锐眼光:电影、杂志、旅游、舞台剧、音乐、美食,都一览无遗。他通过各种途径细腻地汲取美,然后把这种审美的理想,赋予在画中人的服饰、姿态、气质中,让我们仿佛触摸到了熟悉的茉莉花,却被茶玫和野铃兰的悠远气质拉开与画中人的距离感。观者只能翘首以望……

  P:你还为泰国首位女总理英拉画过肖像,当时在画她时,需要做哪些准备?

  谢楚余:邀请方给我提供了很多资料,发了几千张英拉的照片给我,囊括了她的各个角度。

  P:英拉在你的笔下,她呈现的是何种形象?

  谢楚余:首先需要把握的是英拉的职业特征,在我的创作中,她身着银白立领长袖上衣、深棕色窄裙,眼神睿智,端庄典雅地行走于风云涌动的背景前,背景还有一点泰国建筑点缀。通过观察她的照片,发现她很有穿着品位,连发型、配饰也很考究,而我在画中只保留了一对珍珠耳钉,套装也是我构想的,以此表现她干练简洁的气质。她身材苗条,还具有四分之一的潮汕血统,所以五官也具有潮汕女性的特征,非常精致,可谓360度无死角美女。她笑起来很好看,但我一般画的人物,皆笑不露齿,我也不知为何。

  P:英拉本人有提过什么修改意见吗?

  谢楚余:在我没交画之前,她自己都还没看过。但我觉得脸部边缘的冷色可以去掉点。目前还在考虑要不要保留服饰的胸针,那几笔是我哗哗刷上去的,服饰会继续调整。而且手部还需继续修改,感觉虚了点,背景也有所改动。

  P:可否说一下你对美女的评判标准?

  谢楚余:我觉得东方美女应符合三庭五眼的比例,并具以下四个特点:小脸、尖下巴、明亮的大眼睛、丰满的嘴唇。

  P:你还会看时尚杂志汲取女性服饰的设计灵感,你会看重哪些点呢?

  谢楚余:我会经常看意大利版的时尚杂志,很欣赏意大利摄影师对于时尚大片的把握,他们的用光、构图、取景,都如古典名画般独具文化底蕴。我非常佩服意大利人的想象力与创新设计能力。我以前去过意大利,就算是随意穿梭在大街小巷中,也能处处发现美的惊喜。

  尾调 男人与历史的沉香

  在大众的眼中,似乎都认为谢楚余是个“只画美女的艺术家”,但其实他也有很多以男性为题材的作品,如勇士在奋力搏击后的余歇《木板上的拳击手套》,刻画渔民的坚毅力量《渚》,还有画了超过100多个男性的大型历史题材创作《和辑百越》……他这些男性历史题材作品在我们视觉焦点背后以其力量感积淀整合出特有的“余” 香。

  P:似乎大众都认为你“只会画女人”,但其实你有很多具有男性味道的题材,都很精彩。

  谢楚余:是的,其实我也很喜欢画男人。你看这幅《渚》,名字起源于 “白发渔樵江渚上”,画中渔民的体型结构硬朗,绝不是在健身房练出来的肌肉,他手执斗笠、身披蓑衣,笔触潇洒,体现了最自然古朴的力量美。我家里有很多老人像,我的美女画都被人“娶”走了,家中就只剩老头陪我了,哈哈。

  P:这是否也说明了市场更热衷于美女油画呢?

  谢楚余:我与市场没关系,其实,我追求的是艺术的美,与性别年龄无关。

  P:在广东省博物馆中,可以看到你的大型历史题材创作《和辑百越》,可否大致介绍一下这幅画?

  谢楚余:这幅画反映的历史背景是:公元前204年秦朝将灭亡时,南海郡尉赵佗起兵平定南越,建立南越国,南越王赵佗采取“和辑百越”的灵活政策,将中原汉文化与南越文化融合,以巩固政权和缓和民族矛盾。该画表现南越王赵佗出巡,百姓夹道欢迎的场景。大臣、公卿、将军等随侍左右,凸显其睿智威严的王者风范。画中出现的陶罐、劳动工具、服饰,都体现了制陶、农耕、冶铁、纺织等生产技术在南越得到空前的交流与发展。

  P:你在历史题材油画创作《和辑百越》中,画了超过100个人物,这该如何把握?是否还有其他难度?

  谢楚余:为了这幅画,我寻找了100多个模特,甚至去粤西一带找,因为他们颧骨高、眼窝深,最像以前的南越族。而且画中每个人的服饰、发饰都不能重复,我翻阅了很多相关的历史画、史册、文字资料。广东省博物馆也派了很多专家来帮助我,为我纠正了一些误区。比如我原先想在背景中画芒果树,但专家说2000多年前这还没有芒果,所以我只能以荔枝、枇杷、香蕉代之,但香蕉也有特定的品种。因此,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画中出现的马、调味罐、头冠等,都要经得起历史的推敲。

  P:既然这么难,你当时为什么想要去挑战创作这幅画?

  谢楚余:其实我在画这幅画之前遭到很多质疑,有人认为我不能画历史画,但是我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信心去完成它。我面临着时间、体力、精神的压力,几乎每天画到晚上两点,而且这幅画很大,九米宽五米高,我需要借助脚手架才能完成,画完这幅画,我筋疲力尽,大病了一场。但直至今日,我依然觉得这幅画还不够完美,只要我发现问题,就会继续去广东省博物馆修改,希望能够尽善尽美。

  P:在你的绘画历程中,你是否有自己坚持的原则?

  谢楚余:我觉得一定要画有感而发、忠于内心的东西,先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艺术与名利无关,要保持艺术的纯粹性。

  P:目前还有你最想画,但还没画的主题吗?

  谢楚余:我以后还会想画多点历史题材的作品,或许还会画历史上的女性,比如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她智慧与美貌并重,我想我会画她50多岁时霸气风华的美。

  采访、文/陆爱华 图/谢楚余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