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前中国出口信用保险是否可以商业化

  • 来源:时代金融
  • 关键字:国际贸易,政策性,商业性
  • 发布时间:2013-08-29 08:36

  【摘要】出口信用保险是保险在中国算是一个相对新兴的保险种类,就出口信用保险是否应该商业化,理论界主流的观点都认为商业性出口信用保险应该进行商业化。本文就这一观点进行驳斥,通过分析出口信用保险的理论基础、国际上出口信用模式的发展及当今社会经济环境进行分析,给出当前中国出口信用保险业务不应该商业化的结论。

  【关键词】出口信用保险 国际贸易 政策性 商业性

  一、引言

  出口信用保险根据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政策性保险和商业性保险,其承保出口商在经营出口业务的过程中,因进口商方面的商业风险或进口国方面的政治风险而遭受损失的一种特殊的保险。当出口商因进口商不能支付应付账款即出口商的应收账款无法收回而遭受经济损失。因为出口信用保险所承保的风险是来自于他国的企业,会受到他国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故此类风险一般很大且难以使用统计方法进行测算,故商业保险公司难以经营。目前多数国家的出口信用保险考政府财政支持而存在,但随着商业保险机构抗风险能力的增强,有些国家进行了出口信用保险商业化,以达到降低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且对出口信用保险市场优化的目的。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也有诸多学者呼吁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应该商业化,本文就我国出口信用保险是否可以商业化进行分析。

  二、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模式介绍

  当前各国的出口信用保险经营模式各不相同,但大体分以下几种:

  一是政府和商业保险机构共同运作模式。政府将出口信用保险中风险较小的业务分离开来给商业保险公司,政府只经营风险较大的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例如英国的ECGD,英国政府将能够商业化的部分分给商业保险公司经营。

  二是政府将出口信用保险委托给商业保险机构经营。例如荷兰的Atradius、德国的Ettler Hermes 和法国的Coface 均是受政府委托的商业机构,但是商业机构在承担风险较大的出口信用保险时,政府应对其给予补贴。

  三是政府设立政策性的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公司既经营政策性风险也经营商业性风险。一般来说,政府设立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对该行业有完全垄断地位,商业保险机构不允许进入,我国目前采用此种形式。

  三、当前经济形势下中国出口信用保险是否应该商业

  (一)当前经济形势下中国对外贸易状况

  随着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中美的贸易平衡被迅速打破。图1 显示,截止2010 年,中国进出口29727.6 亿美元,同比增长34.7%。其中,出口15779.3 亿美元,增长31.3%;进口13948.3 亿美元,增长38.7%。进出口、出口、进口比2008 年分别增长16%、10.3%和23.2%。由于进口增速快于出口增速,进出口趋向于平衡。全年贸易顺差1831.0 亿美元,比2009 年下降6.4%,比2008 年下降38.6%。

  2012 年,中国外贸继续受到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国内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制约,延续了去年四季度的下行态势,增速进一步降至个位数。图2 显示,受欧债危机久拖不决、市场需求萎缩影响,中国对欧盟出口增速从去年三季度的18.2%回落到四季度6.5%,一季度对欧盟出口则下降了1.8%,其中对意大利下降29.4%,对德国下降2.9%。对美、日出口总体稳定,分别增长12.8%和10.3%,高于整体出口增幅5.2 和2.7 个百分点。随着市场多元化战略的积极推进,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贸易增长仍然较快,与金砖国家贸易额同比增长14%,其中出口增长8.8%,进口增长18.2%;与东盟贸易额增长9.2%,东盟作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2011 年利润表看出,2011 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了15.26%,赔付成本同比增加了1283.41%,净利润同比下降了30.83%,可见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在当前经济环境中所面临的风险逐步增大。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福建分公司表示,今年前两个月福州地区企业新报可损案件21 宗,报损金额达873.29 万美元,同比增长了422.75%,其中仅美国一地报损就达到了614.28万美元,同比增长了542.41%。由此可看出,在当前萧条的国际经济环境下,出口信用保险的风险大大提高。在独家垄断的情况下,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净利润下降已经如此之大,当引入其他各家商业保险公司进入,各家保险公司所面临的竞争加剧,则各家保险公司净利润会进一步下降。

  刘旭卿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