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景深的秘密
- 来源:影像视觉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拍摄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9-26 09:21
光圈、焦距、拍摄距离,究竟哪个元素对景深的影响最
为关键呢?
什么是景深?
除了构图以外,控制景深进行拍摄是摄影人最常用的创作手法了。但是很多没有系统学习过摄影的新人都会好奇,什么是景深呢?
简而言之,景深是画面所能呈现的清晰图像的范围。清晰的景物范围叫做景深范围内,被虚化的景物范围叫做景深范围外。
学术的解释是:当相机的镜头对着某一物体聚焦时,在镜头中心所对的位置垂直镜头轴线的同一平面的点都可以在画面中呈现相当清晰的图像,在这个平面沿着镜头轴线的前面和后面一定范围的点也可以结成眼睛可以接受的较清晰的像点,我们一般把这个平面的前面和后面的所有景物的距离叫做相机的景深。
● 为什么我需要了解景深?
因为对景深的掌控会直接影响你所拍摄画面的艺术效果。说实话,除了构图跟光线的运用,你对画面的掌控只能通过景深来实现了。大多数时候你都必须要决定是把背景模糊化来突出拍摄对象,还是拍出全部清晰的画面。而这一切的基础都是你对景深有一个深层次的认识。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拍摄花、昆虫等照片时,将背景拍得很模糊(称之为浅景深)来突出主体。但是在拍摄集体照、风景等照片的时候我们就需要把背景拍摄得和拍摄对象一样清晰(称之为大景深)。
如果你不知道这些,那么你的照片不仅仅会缺乏艺术性,还可能会非常不恰当,比如集体照的时候只拍清楚了第一排的对象。
● 好吧,那我该如何在我的相机上观察景深效果呢?
虽然你已经调整了光圈,但是透过光线取景器看到的依旧是最大光圈下的效果。
好在大多数的相机都会有景深预览按钮。因为在通过光学取景器观看时,为了能够显示明亮的画面,镜头总是将其光圈开至最大,不论你如何调节光圈,看到总是最大光圈下的景深。为了得到看到实际的景深,相机提供了景深预览按钮。按下按钮,相机就会把光圈收缩到选定的大小,看到场景效果就和拍摄后的场景一样了。当然,更为方便的方式是通过相机的实时取景功能观察,在实时取景下,你所实际看到的画面就是你最终按下快门后所能得到的图像效果。
最后需要明确一下,光圈、焦距跟拍摄距离是决定景深的3个要素。只要调节这3样中的任何一个,景深都会改变。
● 你所说的大光圈是指F值大的意思吗?
不是,F值越大,光圈反而就越小。光圈是用来控制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是镜头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参数。它的大小决定着通过镜头进入感光元件的光线的多少。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其中,F=镜头的焦距/镜头的有效口径的直径。一般说来,大光圈指的是数值比较小的光圈,比如f/2.8、f/1.4等,小光圈的数值比较大,比如f/16、f/22等。
一般说来光圈越大(F值越小)景深就越浅,当然,这个是有前提的,就是焦距与拍摄距离都不改变。
● 这么说来小光圈可以带来较大的景深效果?
是的,但是光圈显然是不能随意小下去的。光圈大小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权衡快门与ISO,当你的光圈太小的时候,快门速度会进一步降低,提高画面因为抖动而虚掉的概率,很多需要高速快门拍摄的题材也无法拍摄了。而提高ISO会增加画面的噪点,影响画质,所以在运用小光圈的时候你需要做很多的权衡——是否需要高速快门?ISO是否足够?要知道,大景深也可以通过使用短焦距或者是改变拍摄距离实现,小光圈并非唯一的方法。
最后提一下,有可能的话,把最小的光圈控制在f/16以内。避免使用f/22或者f/32等极限的小光圈,因为镜头的光学特性,使用极端的小光圈会带来衍射现象,极大的降低镜头的成像素质。
● 相机的类型、画幅大小对景深会有影响吗?
这其实是非常有争议的一个话题,很多人无法理解景深居然会跟相机画幅有影响。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全画幅景深效果比APS-C画幅浅”是一种错误的认知,实则不然。从严谨的学术角度来说,这句话只能算是不完全正确(因为它没有阐明前提),但是其实所要表达的内容还是没有错误的。
我们不妨这样设想一下:全画幅的相机与APS-C画幅的相机在同样的光圈下拍摄同样构图的画面往往需要更长的焦距(同样焦距下,APS-C画幅相机拍摄的场景要比全画幅相机拍摄出来的大)。所以如果场景、距离、光圈一样,全画幅的焦段要比APS-C画幅的长,景深自然要浅。这也是“全画幅比APS-C画幅相机的景深浅”这句话的正确解释。
如何预览景深
3种方法让你准确掌控景深
实时取景
目前大多数的单反相机都具备实时取景功能,实时取景的优势就是“所见即所得”,你能够通过实时取景的画面准确判断哪里是虚的、哪里是实的,比如在这里,我们使用了f/2.8营造了一个大光圈的效果,实时取景下景深效果可以被直接预览。
景深预览
如果你的单反不能实时取景,只能光学取景,那也没关系。在你机身前部寻找景深预览按键,按下这个按钮以后再调节光圈、焦距等参数,通过光学取景器也能直接观察到实际的景深。
回放效果
数码相机的优势是什么?优势就是你可以不吝惜胶卷随便拍摄!如果你实在无法预料最后的景深效果,那就先拍一张回放看看吧,如果不满意就再调整,直到满意为止。反正你有的是“胶卷”。
如何选择合适的光圈
时间允许的话可以使用M挡手动拍摄,要是比较懒那就选择A挡光圈优先拍摄。在这两个挡位下你都可以完全掌控光圈。一般情况下我是会使用A挡,因为在这个模式下我可以非常快地调节光圈并且不用担心曝光的问题。
至于大小光圈的选择问题,主要还是取决于你的创作意图,需要注意的是,有可能的话,避免使用最大光圈与最小光圈,因为在极端光圈下,镜头的成像素质都会降低。
详解如何控制景深
我们将向你分享3种最常见情况下的景深控制经验
风光
对于城市景观、自然风光,我们在拍摄的时候最好使用较大的景深让所有画面清晰可见。对此你需要使用短焦距跟小光圈(最好是f/16左右),对焦点放在画面1/3处。考虑到使用了小光圈,可以用三脚架稳定相机或者增加ISO来提高快门速度。
肖像
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的肖像,拍摄成功的关键都在于背景虚化效果!锐利的焦内,虚化柔和的焦外背景,这样的效果往往需要长焦镜头结合大光圈才能拍摄出来。当然,不是越长越好,建议使用85-135mm左右的焦段结合F4左右的光圈。
特写
微距特写是一类非常特殊的题材,往往需要极浅的景深来突出效果。但是你会发现即便是用长焦加f/2.8的最大光圈也很难实现。为什么?因为你离得还不够近!这也是微距镜头的魅力所在——它可以距离被摄物体非常近,营造极浅景深。
翻译:胡瑶 编辑:王小龙 美编:耿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