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延庆新合营村:“乡村垃圾分类我们领先”

  • 来源:环境与生活
  • 关键字:垃圾,分类
  • 发布时间:2013-10-17 10:48

  谈到北京市延庆县,八达岭长城是绕不过去的焦点,除了长城、松山自然保护区、康西草原等景点外,归原有机奶、德青源鸡蛋等广受北京消费者欢迎的品牌也出自延庆。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在“一城山水半城园”的延庆县城,居民出门10分钟就能免费进入一座公园。延庆在全市率先推出了村庄绿化环境建设活动,目前已有60个村跨入“首都绿色村庄”行列。相比之下,位于沈家营镇的新合营村算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然而该村却率先在全市实现了垃圾分类,并且在使用生物质能源上也有所突破。近日,《环境与生活》杂志记者走进这个小山村,一探究竟。

  将垃圾桶放在地下

  新合营村离延庆县城约5公里,全村共160多户,约370人。村党支部书记徐桂莲2007年上任之初,村里的景象是“苍蝇嗡嗡哪儿都是,吃完的西瓜皮到处乱扔”,这种感觉让人很不舒服,甚至可能传染疾病,怎么办?经过几位村干部的“头脑风暴”,他们想到把垃圾桶放到地下,盖上盖子,这就是封闭式垃圾池。保洁员每天收集两次,再由垃圾清运车统一拉走,“这在全北京市都是领先的。”徐桂莲不禁自豪地强调。

  不过那个时候,徐桂莲并没有想到要将垃圾分类。随着农村环境整治和环保意识的渗透,2010年,延庆县正式推广垃圾分类,新合营村被列为试点村。当时,每家每户领到三个垃圾桶,分别装“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建筑垃圾则另外堆放;而另外一类有害垃圾,即电池、灯管、硒鼓、农药瓶等,则交由乡镇有关单位作为危险废弃物处理。每次保洁员来收集垃圾的时候,都会再进行一次筛选,将不同的垃圾倒进垃圾车里的不同隔断,最后运到村口的垃圾房。

  专设垃圾分类监督员

  在一个村民家的院门口,记者看到,3个不同颜色的桶都按要求搁置了相应的垃圾,其中厨余垃圾桶里堆满了土豆,看到这些土豆,徐桂莲解释,这是陈年的土豆,村民不爱吃就扔了,还一个劲地摇头表示“很可惜!”不料头顶传来一个声音:“这土豆都发芽了,有毒,没法吃了。”原来是坐在楼上乘凉的户主听到声音,特意过来解释。

  整个村子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个院子,院子里种着时令蔬菜,此时,西红柿、黄瓜挂满了枝头,好客的村民很热情地让客人采摘来吃。烂掉的蔬菜要么掉在地上自然腐熟,要么像发芽的土豆一样被丢进厨余垃圾桶,与城市不同的是,这里的厨余垃圾不会被运到填埋场去,而是运到村里专门的堆肥点,沤成有机肥。此外,农村烧火的灰烬也被倒在堆肥点,用于村合作社的种植。

  村里的保洁员每天两次(早上8点,下午2点)来收走这些垃圾,运到村口的垃圾房。垃圾房是一栋砖砌的平房,房门紧闭。看管垃圾房的工作人员打开门后,可看见一个集装箱,里面堆放着少许塑料、布头等干垃圾,“集装箱直接可以跟车连接,一拉就走了。”徐桂莲说,“躺”在这里的垃圾主要是不可回收的、堆不了肥的垃圾。而看管垃圾房的工作人员是本村的一位妇女,她每天早上7点多就要来到垃圾房,主要负责检查运来的垃圾是否合格,不合格的会被她“退”回去,一直工作到上午11点;下午从2点到5点左右,她也会在垃圾房负责监督工作。

  垃圾清运费减少一半

  经过一道道分类后的垃圾,总量减少了近70%,这从运输的频率可以看出个大概来,“原本来垃圾房的车差不多一周一次,现在半个月或者一个月才来一次。”徐桂莲说,垃圾量少了,相应的垃圾运输费用也减少了一半,无论是从环境还是经济上都减轻了负担,因此,2010年,新合营村获得了北京市垃圾分类“贡献奖”。

  那么,剩下那30%的垃圾最终去向哪里呢?按照北京市规定的“村收集、镇运输、县消化”的路线,垃圾的最终归宿是延庆县的垃圾填埋场。延庆县环保局环保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霍高智告诉记者,延庆县有小张家口、永宁两个垃圾卫生填埋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达到320立方米/天。2011年,延庆县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7.3%。

  记者有点纳闷,垃圾分类是北京城区里都很难做好的事情,新合营村为何能做得这么好?“这可能跟社会结构有关系,农村是熟人社会,能管理到每一个人,可以更好地交流;而城市是陌生人社会,只能靠法律约束。”霍高智如此分析。

  另外,霍高智和徐桂莲也都谈到,延庆要站在首都的高度考虑问题,要以国际标准来要求延庆,而且延庆的东部是密云水库上游,西部是官厅水库上游,对环境的要求必须严格。但具体到细节上,往往也让人很费脑筋。霍高智说,他做了十几年的环保宣传工作,发现宣传环保非常重要,不得不承认很多人是“知行不统一”的。

  一开始,新合营村的村民并不买垃圾分类的账,徐桂莲发现这是因为村民并不了解垃圾乱丢弃的危害,他们开始向村民科普电池、硒鼓、农药等对土壤的危害,并且奖励垃圾分类先进户,“虽然奖品可能只是一袋洗衣粉,但这袋洗衣粉所代表的荣誉还是让得奖村民很受用的。”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村民已经养成了将垃圾分类的习惯,并且哪家门前不干净了,还抢着打扫。

  秸秆气化陷入困境

  延庆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太阳能比北京市其他地区充足,八达岭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就落地延庆,并于去年试验发电成功。在徐桂莲工作的村委办公室,也有一间“阳光浴室”,每周两天免费对全村人开放。生物质能源的利用也是新合营村的特色,两三年前,这里家家户户可以用秸秆制气来做饭,“秸秆等有机质在高温条件下热分解,产生甲烷、氢气等可燃气体,通过管道输送到各家各户。”霍高智告诉记者。

  秸秆制气每立方米只收村民3毛钱,而目前北京市管道天然气每立方米的价格为2.28元。使用秸秆制气,村民一家一天大约花费9毛钱就可以满足做饭需求。此外,他们还可以将家里的玉米棒子拿来换气。但是,谈到目前的使用情况时,徐桂莲神色有些黯然,她说,现在秸秆制气已经停了,因为机器坏了,村里没有维修费。“跟村民收的那点钱,还不够机器运转所需的电费呢。”

  对此,霍高智解释,一方面目前县里的环保经费主要靠北京市的转移支付,即靠项目款,但项目款是不可持续的,而延庆县自身财力有限,“延庆县的GDP在全市排倒数第一。”因为延庆县地处密云水库和官厅水库上游,管理严格,污染企业一律不许上;另一方面,尽管拥有八达岭长城、松山自然保护区、百里山水画廊等优质旅游资源,但八达岭长城旅游为延庆当地农民带来的收入,远远低于人们的预期,“大家花几个小时游完长城就走了,留不住人。”同时,由于地处首都经济圈的外围,交通不便也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本刊记者 朱艳/文 刘亚威/摄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