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心态是一把有力的弓
- 来源:人力资源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心态,职场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12-02 09:47
吴维库先生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战略管理和企业领导学。他创立的阳光心态学说和和谐领导力体系,影响和激励了许许多多的人。
2013年国庆节的早晨,一边想着将要面对面采访这位心中仰慕的老师,一边构思采访提纲。这时,手机里传来了吴维库教授的短信祝福:“阳光心态照人间,无边荒漠变福田。上善若水润万物,朵朵金莲开心间。”我恍然大悟:这不正是我想要的采访提纲吗?
阳光心态照人间
“仁”是孔子的阳光心态吗?“爱智慧”是苏格拉底的阳光心态吗?“空”是佛祖的阳光心态吗?吴维库教授将自己十年研究的结果整理成体系,叫做“和谐领导力”。和谐领导力包括阳光心态、情商与影响力、以价值观为本、竞争与博弈四大模块,目的要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身的和谐,可以说“和谐”是吴维库教授的阳光心态的核心。
王春雷:吴教授,我拜读了您的三本著作《阳光心态》、《情商与影响力》、《以价值观为本》后,对阳光心态的许多误解已经烟消云散了。现在最想问的是,阳光心态具体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呢?它的光源又在哪里?
吴维库:阳光心态是说一个人像小太阳一样,他自动发光。因为有阳光心态的人,会像太阳一样,是一个自动自发型的人。这种发光来自本人调动自我的主观能动性,他以佛家的心态,做人世间的事。阳光心态定位在佛、道之间,拥有阳光心态的人是佛道双修的,以佛家的心态、道家的身体,做儒、墨、法的事情。
阳光心态有两种定义。
第一种定义:阳光心态是一种平和、温暖、有力、向上的状态。
第二种定义:与环境相适应的积极心态。人的环境有三种:顺境、逆境和平境,在这三种环境中都能保持平和、温暖、有力、向上的状态。这种状态是蓬勃向上的,是奋发有力的。
王春雷:按照您的说法,一个具有阳光心态的人应是在顺境的时候低调一点,逆境的时候高调一点,平境的时候稳健一点,平平淡淡才是真。这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
吴维库:是的。这三种状态,正是一个适度张力的弓,弓的形状,就是诸子百家的智慧。
它符合佛家的智慧:有福不要享满。
它符合道家的智慧:阳极返阴,阴极返阳,因此教人学会平衡。
它符合儒家的智慧:中庸,叫“哀而不伤,乐而不淫”。
它符合法家的智慧:乐极生悲,否极泰来。天欲其亡,必先令其疯狂。
还符合大自然的智慧:日中则仄,月满则亏。
它告诉人:大喜,喜不过度;大悲,悲不过旺。这样就可以保持平和。
王春雷:“阳光心态是一把有力的弓”,弓一定要把箭射出去。适度张力的弓射出去的箭就会很有力量,一箭即中!所以阳光心态的目标有两个:第一是带着好心情去争,第二是快乐在路上。由此可见,阳光心态不但不反对竞争,而且鼓励去竞争。
吴维库:现在是一个竞争时代,不竞争就没有饭吃。但一定要带着好心情去争。因为争的目的是为了有好心情,而且人的奋斗是永远没有尽头的。为什么要快乐在路上?人总是一个目标接着一个目标、一支箭接着一支箭不断地射出,始终保持适度张力,稳健地出射,不断实现目标。
王春雷:您在微博里说:“聪明的人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智慧;愚蠢的人用自己的错误成就别人的经验。”那么,“阳光心态”是如何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智慧呢?
吴维库:人很难聪明,人总是不断地犯错误,很难有人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智慧。有的人听不懂别人的话,别人说这副药很苦,但没经历过的人不知道是怎样的苦。只有有悟性的人才能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智慧,也就是“听人劝,吃饱饭”。阳光心态来自快速学习的能力,一个人的生命力就是他的学习力,他生命质量提升的速度就是他学习的速度。
阳光心态和大家有共鸣的原因是,阳光心态的原理是我自己的心路历程,可能持续的时间和力度不同,但每一个人的都类似。我的阳光心态学说的贡献是把大家的心路历程写出来,然后提炼出一些原理,让人们觉得这个原理说的就是自己,让他对过去有个总结。这样,在一段时间里,他能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活得比较轻松。
王春雷:阳光是有热度的,但是热度不可能永远维持,这个时候该怎么办?
吴维库:这时就需要阳光心态的一个重要原理——是好是坏还不知道呢!如果你懂得这个原理,那么,“牛角尖”就没了。当你忧愁的时候,阳光心态告诉你“是好是坏还不知道呢”,那你就不必忧愁了。
阳光也怕乌云,因为乌云多了会把阳光遮住。这时候阳光心态告诉我们:没有不散的乌云,你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就能撑过去。有乌云的时候你不要沮丧,因为没有过不去的坎。阳光心态告诉人:再坚持一段时间。最重要的坚持就是,在进入极端的情绪状态下,让自己不要产生极端的想法,不要采取极端的行为。“撑一段时间”就是因为“是好是坏还不知道呢!”
无边荒漠变福田
生活中总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就像地球上有绿洲也一定有沙漠一样。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就是阴影,所以,阳光的邻居是阴影。但换一个角度,阴影的邻居也是阳光。黑暗中的一缕阳光,不能将黑暗赶走,但世界已经依稀可见了。
“不良情绪的链条终止于阳光心态。”阳光心态为自己的心田、也为别人的心田播种幸福的种子。阳光心态照人间,心的荒漠变成绿洲,变成福田。
王春雷:“北京摔婴案”发生前不久,一个“垃圾人定律”的段子就开始在网上流传: 许多人就像“垃圾人”,他们到处跑来跑去,身上充满了负面垃圾:沮丧、愤怒、忌妒、算计、仇恨、偏见、抱怨、烦恼、失望等等。随着心中的垃圾不断堆积,他们终需找个地方倾倒。如果有人刚好碰上了,垃圾就往其身上丢。其实完全可以无须介意,凡是快乐、成功的人绝对不让“垃圾人”影响自己生活中的任何一天,人生短暂,绝对不要浪费心思和精力在没有价值的事上。您是如何看待垃圾人定律的呢?
吴维库:这个社会上确实有一些“垃圾人”,他们随时准备倒垃圾,如果我们应对了他,和他发生了争执,我们就成了他的“垃圾桶”了。所以,别人是“垃圾人”,我们不能成为“垃圾桶”。阳光普照大地的时候,总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如果一个人总搜集社会的阴暗面,总在阴暗角落里待着,他是得不到阳光普照的。
有的人“愤青”。他年轻的时候“愤青”,积累了一堆愤怒,到了中年的时候就“愤中”;“愤中”时再积累了一堆愤怒,到老年的时候就“愤老”。他“愤青”、“愤中”加“愤老”,一辈子叫“愤世一族”啊!这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情——拾愤。
王春雷:自从读了您的《阳光心态》以后,我认为应以“阳光心态”来应对“拾愤一族”,您认为这样的“垃圾”不应该清扫一下吗?
吴维库:对这种人,如果我们跟他正面相碰,就应了那句真理:你能走多远,取决于与谁同行。你跟谁打在一起,你就跟他水平相当。你跟垃圾打在一起,你就是垃圾的水平。驴踢你一脚,你再踢驴一脚,那你俩都是驴的水平。他是“拾愤一族”,你要是和他对抗,你就成了“愤桶”,这是很悲哀的事情。因此我们要向弥勒佛学习: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他往你身上倒垃圾,你远离他,哈哈一笑,一笑了之。
“人在做,天在看。”没准哪天他碰到更大的垃圾就被倒满了。有可能他左右冲突,灾难马上就要降临了,只是时间的问题。按佛家的说法是,也许他上辈子有德,这辈子还没消耗尽。德不厚了,物也就没有了。“厚德载物”嘛!德如土,人是树,人把土折腾没了,树也就倒了!
弥勒佛为什么总是哈哈大笑,不会让任何人把垃圾倒在自己身上?谁来求我了,能帮就帮。有求有应,是因为你积了德;有求必应,那是因为你积了大德;有求不应,是因为你没有德。阳光心态倡导道家的身、佛家的心,不参与人间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你的垃圾沾不到我的身上。我要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以良好的心态做些自己喜欢的事。
王春雷:面对垃圾人,我们一味躲避,这样做是不是有些消极呢?
吴维库:垃圾遍地的时候,首先要用阳光心态,消失自己内心的垃圾。用阳光心态之水,冲掉心里的垃圾。人住在家里,家也叫家园;心灵住的地方叫心灵的家园。房子阴暗、潮湿、充满垃圾,人不能住进去;心房里充满了垃圾,歪歪扭扭、病毒横行,精神不敢住进去。精神没法回家,人就会躁动,心就会惴惴不安。只有心灵的家园里才会窗明几净、阳光明媚,人才可以回家,心灵也可以回家。
当病毒横行的时候,用阳光消除病毒。阳光心态是消毒水,愤怒的链条到拥有阳光心态的人这里就卡住了、截止了。拥有阳光心态的人,不会做不良情绪的“二传手”,而是会成为不良情绪的终结者。这样的人可以延长积极情绪的时间,缩短消极情绪的时间,降低不良情绪的力度,减少不良情绪的次数。这样的人会传递优良情绪,会广积福田。
王春雷:什么是广积福田呢?
吴维库:原来人们的理解是,到庙里把钱扔到那个佛像前面的箱里,叫广积福田。我的理解却不是那样。人的心叫心田,这块心田如果用拥有阳光心态的水滋润着,这块心田就是一片沃土。在一片沃土上,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播种幸福的种子,就收获幸福。如果你给别人的心田播种了幸福的种子,很多人都因为你而收获了幸福,你就是广积福田。阳光心态,就这样让无边荒漠变福田。
上善若水润万物
吴维库教授在《和谐领导力》一书中有这样的两段话:
我们的社会越来越趋于功利化,精神生活越来越贫乏。我把这个变化夸张地定义为:物质在丰富化、心灵在沙漠化。现实应验了庄子的大智慧:“不是朝三暮四,就是朝四暮三”,总共还是七个。难道物质丰富和精神富足真如同“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我们都在困惑中寻找答案。
我把“和谐领导力”定义成水:阳光心态是热水,情商与影响力是温水,价值观认同是冷水。三种水可以选择来滋润周围的环境而营造绿洲,也可以用来为自己的头脑洗澡而净化心灵。
沙漠变成福田了,下一个出场的一定是水了。只有水的滋润,福田里种下的种子才能生根、发芽。
王春雷:世界五百强企业里,许多企业都对员工进行职场心态辅导。如果让您为企业做职场心态辅导,您觉得辅导的重点是哪些方面呢?
吴维库:我觉得是三个方面。首先,老板要以价值观为本去缔造一个企业,凝聚一些志同道合的人。留人要以人为本,用人一定以价值观为本。开始互相认可才走到一起,是我选择了你,你选择了我。我们站在同一阵线以后,工资待遇谈妥了,剩下就是你为自己工作了。你用这个平台实现自己的价值,你是不是应该认真地工作?
第二,员工要赚到钱,是为了收获一个好心情,要收获一个好心情,就要有阳光心态。
第三,赚钱和好心情之外,每个人都要有一个好的人际关系,这就是情商。
王春雷: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是,“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抱怨文化充斥职场。我发现,现在有些人,不让他说话就得憋死。
吴维库:缺少阳光心态的人,不说话能憋死,而且一说话就是负面的东西。抱怨老板,产生糟糕的心情;抱怨同事,失去了很多朋友;抱怨多了,身体又出问题。抱怨能得到工资晋升吗?能得到提拔吗?能得到朋友吗?都不能。那为什么抱怨呢?有烦恼,可以分析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不能改变环境就适应环境,不能改变别人就改变自己,不能改变事情就改变态度。
在每一个组织,每天都有人找到理由抱怨。如果你抱怨,请你离开;如果你不离开,说明这个组织有你喜欢的地方;如果你还不离开,说明你找不到更喜欢的组织。所以,你要看到这个组织里阳光普照的地方。人若是不听这些话,那就是朽木不可雕也。既吃着娘给的肉又骂娘,就是不知道感恩,是缺少阳光心态的典型。
王春雷:企业里最受夹板气的是HR部门。您也说过HR部门就是个“找死的位置”。高兴的人不找你,找你的人全是不高兴的,高兴的人找了你也不高兴。看上去权力很大,其实权力都在老板那里,你要把老板的意志变成制度和流程来约束员工,员工不骂老板,却骂你“搞人事的不干人事”。在抱怨包围中,HR该怎么做呢?
吴维库:HR要把自己的位置定义清楚。首先,HR在处理日常事务中避免不了要得罪一些人。你必须要承认,你交不下人,今天交下了,后天就会得罪他,因为人的欲望无止境。你要正确定位你的岗位,这不是个交人的岗位。
第二,HR别用这个岗位交人。如果用这个岗位交人了,你就不称职了。
第三,HR要知道自己只是个执行者,这些人和你抱怨、发火,不是对你。你是在执行组织的政策和规则,所以要职业化。
HR总是被乌云笼罩,所以要学会像太阳一样自动发光。
王春雷:如果职场上每个人都像阳光一样发光就好了。说到这里,我想起一部名著——《西游记》,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没有阳光心态是坚持不到最后的。在这四人中,您最喜欢哪一个呢?
吴维库:我喜欢孙悟空。孙悟空的心态一直是阳光明媚的。他积极地应对每一次劫难:“咱的买卖又来了,好玩儿!”情商最高的也是孙悟空。孙悟空虽然很有能力,但他降不了魔。因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遇到魔的时候就求天、求地、求菩萨、求佛祖,但他毕竟能把事儿办成。求谁帮忙谁都给面子,这就是孙悟空情商高的表现。
王春雷:那唐僧的情商怎么样呢?
吴维库:唐僧的情商是很高的。唐僧的情商高在于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管理好自己的欲望。唐僧一路上主要的诱惑就是美女,但是他自始至终都秉承着“拜佛求经、普度众生”的信念,不因任何诱惑所动容。
情商有五个维度:知道别人的情绪,管理别人的情绪,知道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自我激励。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让自己的情绪摧毁自己的愿景。在唐僧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他所具备的品质:一个是愿景——见到如来;一个是定力——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这是他情商高的表现。
王春雷:现实生活中,让阳光心态之水滋润,也要有定力才行。
吴维库:是的,一些违法犯罪的高官都是定力不够。摧毁一个优秀的人才,罪魁祸首就是欲望,欲望的背后就是定力不够。金身不被破坏,事业不被摧毁,想要成功就要具备唐僧的定力。
但是现在的“垃圾人”太多,总往你身上倒垃圾,也就是倒坏思想。“你抽烟吗?喝酒吗?搞女人吗?都不,那你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一个人说,可能感觉无所谓,但三人成虎,说的人多了,没有坚韧的定力,阳光心态就被乌云遮住了。
唐僧师徒四人一路上帮助了很多人,消除了很多妖魔,一路上很有成绩,很快乐。就像歌词里唱的:“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一路上看尽了自然风光,也很有业绩。
从世间法的角度看,他取经的过程对人是有巨大教育意义的,心灵如果经过历练,就没有渡不过的“流沙河”,没有翻不过的“火焰山”。阳光心态告诉人要奋发向上,努力进取,快乐在路上。唐僧师徒是一个很好的团队:佛祖选人时,以价值观为本;一路上阳光心态,激情澎湃。师徒之间,高情商,一路温暖。
朵朵金莲开心间
哈佛大学有幸福学,清华大学有阳光心态学说。
哈佛的幸福课出人意料地火爆。2011年,哈佛最受欢迎的选修课是“幸福课”,听课人数超过了王牌课程《经济学导论》。清华大学的阳光心态课程也出人意料地火爆,有的企业家听了三十多遍。幸福学和阳光心态遥相呼应,其本质都是用阳光心态实现人生幸福。
中国梦是富强梦,更是幸福梦。什么是幸福?《辞海》的解释:“心情舒畅的生活与境遇。”吴维库教授说:“阳光心态让心前进的步伐加快,保证自己身心合一,让人做到既有能力创造,又有福气享受自己的创造,使得自己在幸福指数不变的前提下,幸福感增加。中国梦实现之日,就是人人拥有阳光心态之时。”
“朵朵金莲开心间”,是阳光心态“上善若水润万物”的果,也是“阳光心态照人间”的因。就这样循环往复,中国梦就实现了。
王春雷:“朵朵金莲开心间”,这是多美的意境啊!但当我和别人谈论阳光心态时,总有人和我谈阿Q,仿佛阿Q是一个跨不过去的话题。其实在您的课程中也经常用“阿Q”这个词。您在《情商影响力》一书中提到:“不顺心的时候要有点阿Q精神,时间会冲淡一切。”您在微博里说:“整合IQ高的,用EQ;整合EQ高的,用IQ;整合EQ、IQ都高的用阿Q。”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阿Q呢?
吴维库:阳光心态中的阿Q精神不完全是鲁迅笔下的阿Q精神,区别之一:原则问题的处理不同。阳光心态不是逆来顺受,心态是你自己的。心态好不意味着对原则问题的让步,心态只是在处理问题时自己的心理状态。区别之二:对问题存在的态度不同。对于存在的问题,我们还是要正视,不要对问题抱任何幻想。保持阳光心态可以培养对待问题的态度。
“整合EQ、IQ都高的用阿Q”,这个阿Q实际上就是服务型领导,刘备就是这样的领导风格,遇到困难就用感情打动下属——哭,员工看见后很是感动,就拼命地为老板卖力,表现自己的本事。
王春雷:您说过:“成功学原理+阿Q精神=阳光心态。”如果阳光心态去掉阿Q精神,那就只剩下成功学原理了,是不是中国人都成功了,就是实现了我们的“中国梦”呢?
吴维库:现在很多人都被成功学逼疯了,都看到了方向,但是达不到;看到目标,但是实现不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中国梦”。梦如果定义适当了,就能够实现;但是定义过高了,就是一个痛苦的梦。所以说,要以阳光心态实现“中国梦”。
我要吃有吃,要喝有喝,我有住的地方。虽然没有车开,但骑自行车能锻炼身体,必要的时候打车、坐地铁,都可以呀!我虽然没吃到鲍鱼,但是我血脂不高。我出去旅游,虽然没有坐飞机,但是我可以乘火车,一路观赏风景,我的收获更多啊!我不追求快餐式旅游,我享受的是正餐式旅游。知足常乐,常常知足常常乐。
王春雷:看来“中国梦”需要“正餐文化”,实现中国梦也是快乐在路上。
吴维库:我们中国人现在正是缺少这种“正餐文化”。由于没钱,你不得不从山底步行到山顶,其实也很快乐。如果你有钱,你就坐缆车,却看不到路上的风景。一下子坐到山顶上,只能看到顶上很小一片风景,也许那里只有一棵树。如果你不经过艰苦的努力,就不知道一棵树为什么那么重要,因为它生在那里很不容易。如果你坐飞机去看这一棵树,就更没有这种感觉了。所以我们要学会去分享过程,正所谓“是好是坏还不知道呢”!
王春雷:就像您在课堂上讲的那样,幸福和痛苦是硬币的两面。幸福和痛苦的绝对值是相等的。那么,拥有阳光心态的人就没有痛苦了吗?
吴维库:一分钱硬币正面小,反面也小;一块钱硬币正面大,反面也大。所以,当你抱怨痛苦时,你把它翻过来,它会给你很多。即使拥有阳光心态的人也会遇到烦恼的事情。碰到烦恼的事情,不要让自己烦到绝望,不要摧毁自己。让烦的时间尽量缩短一点,这就是延长积极、缩短消极,降低不良情绪。
王春雷:但现代人很容易烦躁,爱发牢骚。看来现实和中国梦还有一段距离。中国梦也是快乐在路上,这是一条怎样的路呢?
吴维库:如果缺少阳光心态,就会过度追求完美,看哪里都是不对的,每一个层面的人都会很累,会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最没意思的。民怨伤国,气大伤身。国家是个身体,老百姓的情绪就是国家的心态。舆情为什么要被监督和引导?这些情绪就是心,是民意、天心。
实现中国梦的路也是通往阳光心态的路,我把它定义为法律和道德之间的路。道德是良心,法是天理。路要有法律和道德作为上、下限约束着,德和法之间才是人应该走的路。所以阳光心态的路是在框架下的自由,在护栏内的快乐。
“我们走在大路上。”什么是大路?是和主流一致的路,是通向实现中国梦的路。
结语:谁阳光,谁灿烂
准备采访这几天,我的心里并不平静,因为公司遇到很多麻烦事。如果不是阳光心态支撑,也许自己已经被摧毁了。访谈时间是和吴教授约好的,机会难得,不容更改。于是,心里一边装着工作上的“乱事”,一边准备采访提纲。
准备采访提纲时,吴教授的话语一直在耳边萦绕:
“从未来看现在,一切问题都已经解决了!”
“举起来放不下,炸掉敌人的同时也炸掉了自己。药力不够时只炸掉自己!”
“个人无成功,只有状态;企业无成功,只有存在。”
“只要百年不死,就是百年老字号。”
想着想着,我的心情逐渐平静了,于是像吴教授教导的那样,“把在压力下工作当成常态”,“带着好心情去争”……
吴维库教授说:“当我出差乘飞机的时候,发现飞机晚点为常态,开始是不开心,后来学会了‘操之在我’,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把等飞机的时间用来读书。烦恼一段时间终于醒悟了,如果一件事经常发生就叫正常,偶然发生叫侥幸或者不正常,因此我重新定义了飞机的时间表。我把飞机晚点视为正常,把正点当作侥幸。过去一看飞机晚点心情就烦躁,一看正点心情就喜悦。而现在一看飞机晚点就感觉是正常的,一看是正点心情特别高兴。”
于是我想:企业遇到麻烦事是正常的,长期顺风顺水才是侥幸。这样,我以对待飞机晚点的态度对待企业发生的问题,心里就平稳了。“定而后生静,静而后生慧”,心态阳光了,气场就强大了,问题离解决就不远了。
现在我要做的就是像吴教授说的那样,先求好心情,再求名和利。得理让理,得利让利,快乐在路上。
谁阳光,谁灿烂!
文/王春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