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Android MID的另类通途
- 来源:新潮电子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3-01 13:45
MID成长的烦恼
作为在笔记本电脑和手机之间的新产品形态,MID瞄准的是那些想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访问互联网的消费者,与笔记本电脑相比,它只有4~6英寸大小,消费者能将它放在口袋里,尽管笔记本电脑正向着小型化发展,但7英寸的最小尺寸在移动性方面显然不能满足需求。而今天的智能手机受制于比较小的显示屏和处理能力,更为致命的是电池续航时间无法满足多媒体应用的消耗,因此从市场战略上考虑,MID应该拥有比较广阔的市场空间,而且极有可能吃掉现有的便携多媒体播放器、GPS设备、MP3随身听等随身设备的市场,这一点英特尔和所有厂商都不否认。
当初英特尔雄心勃勃提出MID概念的时候,并没有想到后来的市场反应是如此的不堪,截止到2009年11月,市场上推出的MID产品不到100款,而且产品更新换代基本处于停滞的状态。反倒是专为MID开发的凌动处理器成就了后来庞大的上网本市场,形成了一个年产上千万台的庞大产业链。
难道真是MID产品本身的问题吗?事实上并不尽然如此,MID成长的烦恼主要归结于两点:一、中国的网络建设和网络应用并不成熟,我们可以设想—下,如果没有网络这一“高速公路”,提前买一辆“法拉利”无疑毫无必要也非明智之举:二英特尔提出MID概念的同时也为进入这一领域的企业设置了较高的门槛。例如,MID必须采用灵动处理器和WinCE系统,这就造成了较高的生产成本,大多数第一代MID的售价部在3000元以上,某些高配产品甚至与一台迅驰笔记本电脑的价格相当,从应用的角度来看,价格与应用之间严重背离,这样的MID无疑并不会被消费者所接受。
ARM进化的力量
英特尔制定了规则,其他厂商只能追随么?也许在X86领域是这样,但是在手持设备领域却不尽然,至少,ARM不这么认为。9月16日,ARM发布其双核心、四核心和八核心Cortex-A9处理器方案,其中代号为Osprey的双核处理器采用40nm制程工艺,能够达到2GHz的时钟频率,是ARM公司开发的最高性能内核之一,它将两个ARM Cortex A9内核集成在单个Intel Atom内核空间范围内,从性能的角度来讲,这些处理器显然并不是为智能手机开发的,也暂时无法撼动英特尔在笔记本电脑平台的霸主地位,但是在功耗控制和架构执行效率上却可以轻而易举地击败目前的凌动处理器,根据ARM资料表明,新款处理器的每单位瓦特效能,比英特尔的低耗电芯片高出八倍,处理能力是英特尔同级Atom芯片的5倍,根据该公司公布的测量结果,低耗电设计部分能用四分之一的电力,提供两倍的效能,“Osprey的目标除了性能还是性能。”ARM公司处理器事业部营销副总裁Eric Schom表示,“我们正在开拓新的市场,比如上网本、MID、电视和娱乐设备中的消费电子以及企业连网设备(比如打印机之类)。”
其实,在2008年下半年上网本风起云涌的时候,众多的山寨厂商纷纷采用ARM架构的芯片作为上网本的处理器,但是虽然价格低廉,却无法复制山寨手机凶猛生长的盛况,市场反应并不热烈,山寨手机的战术在上网本市场中并不管用,主要原因就是当时的ARM芯片主频过低,仅仅只能满足智能手机的需求,无法驱动上网本的多媒体应用,不过,时间是这场旷世之战的胜负手,世易时移,当ARM倚天在手的时候,催动MID市场的硬件因素终于在2009年末成熟。
ARM+Android天作之合
数据调查机构的研究显示,MID能否赢得一个美好的未来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MID有没有一个更加稳定可靠的操作系统,以及令人能够接受得了的价格则是很关键的一点,英特尔和微软的联盟形成了牢固的利益共同体,在PC世界所向披靡。但是却不一定能够玩转于MID的世界,这一次也许真的会因为Google的搅局而大为不同。
迄今为止,Google自己没有生产过一款硬件,但是英特尔却一直对其保持了高度的警惕,Google想进入IT所有领域的野心世人皆知,虽然目前来看,还没有到兵戎相见的地步,但是Android的开放性和免费策略对于英特尔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在手机领域,采用Android系统的智能手机不断摧城拔寨,市场份额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2009年10月28日,Google正式推出7Android 2.0系统的SDK,除了一系列的功能升级之外,最引人注目的是加入了多点触摸技术和多个Google账号功能,现在看来,Android 1.5、1.6版本只是过渡产品,应该说Android 2.0才是Google互联网应用的集大成者。按照常理-这一系统会最先用于手机,但是也许MID这次会抢得先机。
根据记者目前掌握的资料显示,目前众多国产数码厂商均在密谋推出采用MID,不过这些MID均与英特尔、微软毫无关联,无一例外选择了“ARM+Android”作为MID的解决方案,“这是一个很自然的选择,ARM新处理器性能够强,价格便宜,android系统开放免费。”蓝魔副总刘书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做了如上的表述,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准备在明年进军MID领域的厂商无一例外均推出过MP4产品,有的甚至是MP4领域的明星企业,而ARM与他们之间一直有一种传承已久的天然纽带,站在ARM旁边,为这股MID之风推波助澜的还有瑞芯微。种种迹象表明。2010年初上市的第一批Android MID大多将会采用瑞芯微RK28架构。不过,我们也不能仅仅把MID当作MP4厂商转型的契机,更应该看到背后庞大的市场前景,只要价格做到够低,应用够吸引人,以ARM+Android作为支点,也许真的可以掀起一股移动互联的MID热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