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的高性能计算市场上,中国绝对是不可小觑的力量。在2013年11月最新发布的HPC TOP500榜单上,中国是上榜计算机第二多的国家,其中有63台超级计算机来自中国,远超日本的28台。不过和美国相比,中国仍旧是处在一个大大落后的位置,TOP500榜单中有265台超级计算机来自美国。当然,中国发展自己的高性能计算产业,绝不是单单为了在排行榜的榜单上有个优秀的表现。
而且从整个榜单来看,高性能计算在性能上的变化也可谓是日新月异。这次上榜的超级计算机中排在榜单末尾的系统,在上一次的排行榜中还占据着363位的位置。当年“天河一号”也是只维持了半年的世界第一就被后来的“京”超级计算机拉下榜首的位置。所以,中国必须在高性能计算领域有持续发展的动力。
动力从何而来?一方面来自应用的需求,一方面来自相应技术的储备。前者是不用担心的,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对于高性能计算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强烈。从新药到商用大飞机的研制,都在利用高性能计算技术。至于技术储备,可以分为软硬两方面。高性能计算机硬件制造的能力,中国的水平毋庸置疑,特别是在异构体系架构的设计制造上,就连来自美国国家实验室的专家都表示中国在这方面的水平已经是世界领先。但是在软实力上,中国高性能计算真实的应用水平与世界一流还是有着不小差距。其背后的原因来自应用软件、人才储备、管理机制等多方面的因素。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目前整个高性能计算产、学、研、用的多个相关领域,已经越来越把重心向“软”实力方面倾斜。例如:包括曙光、浪潮在内的高性能计算机制造商都在举办自己的以应用为主线设置的超算用户大会,同时与高校合作开展并行编程的课程。其目的就是想打造一个完整的高性能计算生态环境;以中石油、中石化为代表的国内高性能计算应用最深入的企业,先后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鲜明行业应用特点的高新能计算软件产品;目前,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已经开展了高性能计算教学,包括并行计算、异构计算编程方面的教育课程已经在众多院校中开展起来。
除此之外,2013年9月成立的,聚合了众多超级计算资源的“超级计算创新联盟”对于提升相应的“软实力”也是充满了“正能量”。中国计算机学会高性能计算机专委会主任孙凝晖就曾经表示,超算中心所做的很多研究都是和国家的战略发展息息相关的,所以必由专门的机构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陈德训副主任也表示,要让超算中心实现持续性发展,必须得到国家更高层面的战略支持。现如今超级计算创新联盟的成立,将架起沟通“造机器”、“管机器”和“用机器”三大群体友好联合的桥梁,共同探索构建超级计算创新平台,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应用发展。
所以,相信未来中国高性能计算能越来越“软”,中国的高性能计算也就会越来越强。
文/汤铭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