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的土壤神秘迷人,俄罗斯、巴尔干半岛、波兰、捷克、匈牙利、波罗的海……恢宏的建筑、神圣的宗教氛围、浩翰的文学艺术,还有热情的吉普赛女郎。两年一度的“世界文化艺术节”于10月8日至11月17日在香港举行。避开了长假的高峰期,你可以通过戏剧、音乐、歌舞、电影,在港“踏足”耐人寻味的东欧国土。
吉普赛流浪者之歌
音乐王朝盛世再现
1985年,匈牙利吉普赛音乐代表人物山多尔·亚罗卡去世,举国吉卜赛乐手在他的丧礼之后,即兴演奏起来,这动人一幕促成了这个全球最大型吉普赛交响乐团的诞生。吉普赛民族的天赋音乐感和纯熟技巧,成就了布达佩斯吉普赛交响乐团的背谱演奏。团员于眉目身影之间,相互心领神会,营造出惊人的默契与和谐。速度和音色的变化,忠于乐曲同时为之增添绚丽色彩。音乐会的另一焦点在于难得一见的匈牙利国宝乐器──钦巴隆扬琴,以极高难度的演奏技艺见称。这个选择以音乐为共通语言的民族,将无比能量倾注在热情洋溢的音乐会中,小伙们准备好在跳跃的音符下一起舞动吧!
俄罗斯戏剧传承之作
悲喜交错穿越时空的你与我
自19世纪末,表演理论家史坦尼斯拉夫斯基陆续执导了契诃夫的戏剧作品,并获得了空前成功,共同开启了写实主义戏剧先河。一个世纪后,俄罗斯戏剧大师李维·朵金,以技艺精湛、毫无斧凿痕迹的演绎,成为当今史氏表演系统最出色的继承者,将写实主义推向高峰。朵金以严谨的演员训练闻名,他要求每个制作至少排练两年,让演员有充足时间,将艺术造诣与个人生活历练完美融合。演员有如生活在舞台上,每个细微表情和日常动作,都散发鲜活生命力,直迫观众。
圣彼得堡小剧院的《凡尼亚舅舅》是契诃夫最著名的剧作,从平凡生活中过滤出悲喜交错的永恒时刻,益发引起现代人共鸣:面对工作毫无意义、生命干涸、黄金岁月转眼流逝,凡尼亚发出最撼动人心的跨世纪咆哮:“我没有真正活过!”
波兰戏剧大师玩实验
“玛莉莲·梦露”是怎样炼成的?
在波兰戏剧界,克里斯提安·陆帕与世界级剧场大师康托和葛托夫斯基齐名。他擅长引导演员发掘与角色的共同情感,透彻领悟角色的思想与行为,继而慢慢参透角色。陆帕利用演员这种写实的特质,呈现出人物更深层的真实,开拓出“先验演员”的演绎方式。陆帕运转舞台时空维度的导演手法,同样令人叹为观止。他让时间成为剧场的主角,在多重空间中将时间任意延长、压缩、停顿,借此呈现角色的心理状态。
在《假面·玛莉莲》中,陆帕直捣20世纪性感女神之灵魂牢笼,利用舞台与影像投射,交叠出不同的时空。饰演玛莉莲·梦露的桑德拉·科曾尼克,游离于角色与演员的双重存在边界,在神话化、伪装与真实之间,如接受解剖般,赤裸地交出自我,层层剥开包裹人格的虚实相。
文_符传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