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行在惠山广袤土地上,从高端新兴产业集聚的专业园区,到先进制造业、现代化服务业强势崛起的乡镇经济,惠山转型升级的浪潮逐浪高,正精彩演绎出一道道转型发展亮丽风景线。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北倚长江,南临太湖,东邻上海,西接南京,位于长三角几何中心。铁路、公路、水路、航空,舟车汇聚。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便捷发达的交通体系,使惠山区与全国各大城市乃至世界的距离,近在咫尺。
30年前,惠山人秉承吴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善于创新的历史传统,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敢闯敢试的胆气和百折不挠的志气,在全国率先推动“一包三改”(即以承包责任制为核心,改干部任免制为聘用制,改工人录用制为合同制,改固定工资制为浮动工资制)改革,拉开了惠山改革创新、开放发展的序幕,使惠山从一个相对封闭的农业主导型经济体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相对开放的工业主导型经济体。
近年来,惠山一手抓服务企业,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促进惠山一、二、三产业全面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一手抓载体要素支撑,抓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后劲,实现经济优质高效可持续增长。惠山在全力打造工业强区的同时,努力提高城市宜商宜居水平,以青山绿水作为招商引资的宜居名片,探索走出一条具有惠山特色的转型升级之路。
经济优质而宜业
惠山区是中国乡镇企业的发源地,这里诞生了江苏省的第一个亿元镇、亿元村和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这里的人们崇尚创业,平均30人中就有一个创业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财富奇迹。
现在,惠山区抓住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上海自贸区设立的历史机遇,及时抢抓互联网经济所引发的产业和商业模式新变革,按照切合惠山现有产业特点和符合惠山产业发展方向的原则,在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强大推动下,依靠乡镇企业的积累和外资企业的集聚,惠山区以轻纺、印染、冶金、机械为主的四大传统产业不断转型升级,汽车及零部件、风电、光伏、生物医药新材料、数字信息为主的新兴产业迅速崛起。

目前,全区超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已达835家,引进了美国杜邦、日本神户制钢等世界500强企业7家,培育了博耳电力,玉龙钢管等上市公司6家。入选“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100强”、“省级特色产业集群2个”(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风电设备产业集群)。现有高新技术企业8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1家,中国驰名商标13只,江苏省名牌产品24只。
与此同时,惠山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内涵发展之路,加强科技创新要素的引进集聚和成果转化,推动“惠山制造”向“惠山创造”提升。如今,集研发、孵化、产业化为一体的数字信息产业园、软件外包园、风电科技产业园、生命科技产业园等四大园区以及国家高新技术创业中心更是为惠山区的高新技术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近年来,全区引进企业逾1000家,孵化企业420家,17000多名科技人员。惠山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建设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东北大学无锡研究院、哈工大无锡新材料研究院等重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引导支持企业建设各类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目前,全区规模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70%,亿元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0%。
环境优美而宜居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惠山在城市建设方面也着墨甚多,努力提高惠山宜商宜居水平,实现城乡建设由注重城市形态建设向注重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等方面转变。
为了保障惠山居民的健康生活,全区推行绿色生产,强化污染整治,区内建有八个污水处理厂,确保工业污水100%接管处理,实现达标排放。在全国首创了河长制管理机制,把河道水质的治理纳入政绩考核,倾力打造了区域绿地、生态廊道相互交融的城市绿地系统,力争建成名符其实的绿色环保新城。同时,启动钱桥和阳山生态湿地建设,努力提高绿化覆盖率和景观绿化水平,完成太湖流域一、二级保护区规划保留村庄的连片整治,整体优化惠山生态环境。
而为了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全区关闭淘汰印染、化工、冶金酸洗等污染企业,推进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确保直湖港水质稳定在Ⅴ类标准,现代化考核断面Ⅲ类以上地表水比例达到40%,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达到94%以上。
惠山区优美的环境,吸引八方来客。东方园林、温泉度假村、桃花岛、礼社古村、村前古村、吴文化公园,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首选之地。田园风景、生态湿地、温泉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观光项目,吸引中外游客前来休闲度假。也让在惠山工作的人们有一片青山绿水和美好的工作心情,这已成为惠山区招商引资的“绿色名片”。
宏啸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