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欠债,怎能成“历史遗留问题”
- 来源:民生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政府欠债,历史遗留,信用亏损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3-11 12:41
本来没有问题,搞成历史问题;本来随时就能解决,却一任传一任,搞成遗留问题。只要不负责任,“历史遗留问题”定然层出不穷。
安徽颍上县五十铺乡解决了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一个农民被乡政府欠了19年的3万多元钱,终于要到了。
19年前,这个乡为修路采购一个村民家的建材,价值3万多元,没有付款。19年间,这个家庭办的建材厂早已倒闭,祖孙三代接力讨债,爷爷已经去世多年,父亲对讨债失去了信心,但直到当地媒体进行报道,建材款才付给第三代讨债人。
欠钱要还,这是基本道理,不管讲法律、讲道德、讲情理,都无疑义。欠账还钱,做到算正常,不能算高尚;做不到才算反常,其中故意不还的,属于德行问题,实在无力还钱的,也算信用亏损。
乡里说这个事情是“历史遗留问题”。历史遗留问题,往往就表示情况特殊,成因复杂,处理困难,拖下去心安理得。现在钱还了,村民看来还算满意,但花19年时间,如果不是媒体报道,政府就像可以永不还钱一样,还是让人无语。
而且,根据双方商定,欠3万多元,只还2万4千元,村民放弃其余款项和19年利息。既然达成了协议,可以说是一种程序公平;不过算下来村民还是吃亏很大,这是实质上的不公平,这也算拜“历史遗留问题”所赐吧。有钱到手好过钱被欠着,村民只是无奈同意而已。这样的交道,打一次就够了,协议不足以挽回政府的信誉。
今天的中国人,只要上过学,大概都会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首歌被认为是共产党能够由弱到强、赢得人心的纪律保证。三大纪律中,有两条涉及财物: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缴获归公。八项注意中,有5条跟财物有关: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偿,爱护群众的庄稼,对俘虏不许搜腰包。可见,处理好财物关系,在处理与群众关系时的重要性。
近些年我们常听到一些怪事。对民众强打恶要的,对企业吃拿卡要的,村乡干部吃喝欠账搞垮餐馆的,上一任欠钱这一任不承认的,征地拆迁中随意处置群众财产的,都有。像颍上县五十铺乡这样为修路而欠下村民的钱,还算是走正路了;但欠钱后长期不还,让人祖孙三代接力追讨,又令人大跌眼镜。
人们还读过不少故事,当年共产党、共产党的军队,借过老百姓的钱粮物资,没能当时还上,革命成功了继续归还。近几年一些地方仍有红军、解放军的老借据被发现,这是真正的历史遗留问题;地方上都表示只要经过认定,一律及时兑现,这也是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的态度。乡政府欠钱不还的故事,有什么资格“历史化”、“遗留化”呢?本来没有问题,搞成历史问题;本来随时就能解决,却一任传一任,搞成遗留问题;这是问题被制造和放大的过程。只要不负责任,“历史遗留问题”定然层出不穷。
村民的钱还了,报道说乡里欠的钱早已结算转到村里,现在是三名村干部借钱给村民还上。还了一笔,欠下一笔,旧债了,新债生,希望这不是新的“历史遗留问题”的开端。切实负起责任,及时解决问题,原本是可以没太多“历史遗留问题”的。
刘洪波 媒体观察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