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神器”上演“窃听风云”
- 来源: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窃听器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4-02 14:51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收集军事情报是保证军事行动成功的重要手段,以往窃取情报要靠间谍人工获取,不仅充满风险与危机,且效率低下。在现代战争更讲求速度与效率的背景下,间谍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效率更高的军事窃听“神器”应运而生。
子弹窃听器
要想窃听到军事情报,得有先进的窃听器。窃听器的大小将直接影响窃听效果,窃听器过大,容易被发现,所以微型窃听器才是获取情报的秘密武器。
鉴于此,情报器具专家开发出一种像子弹头大小的窃听器,侦察兵可用步枪将它发射到任何想要侦测的敌方目标中,比如敌方军事会议室的外墙上或敌人阵地工事里。子弹窃听器一经射出,就会“潜伏”起来,然后把敌方士兵间的对话传输回来,分析这些谈话内容,可获得非常多的军事情报。
由于子弹窃听器是微缩电路技术下的产物,一旦对方被它击中,泄密就变得不可避免。
在一次军事演习中,情报人员把子弹窃听器发射到对方的电脑室内,结果传回了电脑操作人员敲打键盘的声音,接收方通过电脑软件分析这些声音,就能获知电脑操作人员敲了哪些字母,从而复原对方下达的各种命令。
光缆窃听器
光缆是各种信息网的主要传输工具,每时每刻都有不计其数的信息在光缆上“奔跑”,其中就存在着许多军事机密。
由于是以光的方式传递,光缆又是封闭的,理论上含有军事机密的“光”无法成为泄密源,是非常可靠的信息交流方式。然而高科技会把“可靠”统统瓦解掉。
美国情报部门制造出一种深海潜水器,这种潜水器可深潜到海底,把海底互联网通信光缆拉进自己的操作仓内,并对光缆外皮进行特殊技术处理,致使光缆内的光信号泄露,从而被另一方“捕捉”到。
深海潜水器在太平洋水下监听各种军事信息已是公开的秘密,美国早在上世纪90 年代就进行过海底光缆窃听试验,目前美国的相关技术已十分纯熟。
激光窃听器
不论是子弹窃听器还是深海潜水器,毕竟都可以“眼见为实”,通过反窃听手段还是会被发现并被清理掉。为了让窃听装置达到“无形”,美国的情报机构又研发了一种“激光窃听装置”。
情报部门可以在隐蔽处将一束极细微的激光发射到将要进行窃听房间的玻璃上,当房间里的人谈话时,玻璃会因谈话声而产生细微振动,这时,照在玻璃上的激光就会记录下这些振动并反射回去,情报人员利用电脑软件分析反射激光带回来的振动信息,就能复原屋内人员的谈话内容。
分子级窃听器
在你的印象中什么样的东西才算微小?如果尘埃算不上,一个水分子应该算得上了吧。目前,一些军事强国正在加紧开发超微型窃听器,他们希望借助纳米制造技术做出跟水分子一样大的窃听器。
别看这种窃听器的个头小,功能却很齐全:装备有敏感的微型摄像机、传输器和感应器等,可收集并发回情报。它不仅能被植入各种昆虫的体内,还可喷洒到对方的衣服上,甚至混入食物中让对方吞到肚子里。有了超微型窃听器,敌方的任何东西都会成为军事情报的泄密源。
链接:中国古代的窃听器
两千年前,中国就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窃听器。战国时代的《墨子》一书中记载了一种“听瓮”,它由陶制成,大肚小口,把它埋在地下,在瓮口蒙上一层薄薄的皮革,人伏在上面就可以听到方圆数十里的动静。
到了唐代,又出现了一种“地听”器。它由精瓷烧制而成,形状犹如一个空心的葫芦枕头,人休息时,侧头贴耳枕在上面,就能清晰听到三十里外的马蹄声。
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一书中介绍了一种用牛皮做的“箭囊听枕”。他指出,这种听枕之所以能听到“数里内外的人马声”,是因为“虚能纳声”,而大地正如一根“专线”,连接着两个地点。
在江南一带,还有一种常用的“竹管窃听器”。它将一根根凿穿内节的毛竹连接在一起,然后铺设在地下或建筑物内,进行较短距离的窃听。
文 史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