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面而来的4K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 来源:数字家庭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4K时代,索尼,设备,软件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4-08 14:18
2013年第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次设立的的4K电影官方推荐单元,曾引来大量影迷和影音发烧友的侧目,《浩劫》、《林肯》、《希区柯克》、《阿拉伯的劳伦斯》和《我的朋友,我的同学,我爱过的一切》共五部佳作,在首次于国内大众面前揭下4K电影神秘面纱的同时,也向国内院线的放映技术提出了最新的课题。同时,具有4K分辨率的超高清电视(UHD TV)也在2013下半年高调进入中国主力消费市场,家电行业、电影行业的下一个市场竞争点瞬间浮出水面。
作为4K技术之父,索尼早在2006年便第一个推出了“CineAlta 4K”放映机,使4K数字电影真正变为现实;2013年1月,索尼又在国际消费电子展上首度推出了世界上的第一台4K电视机,4K概念则正式进军家庭影音系统。4K概念的迅速发展,要得益于好莱坞电影产业的力挺,比如包括福斯、华纳、迪士尼在内的六大电影公司都已明确将4K格式作为下一代数字电影发行和放映的标准。另外,在马丁·斯科西斯、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等影坛大鳄的倡导下,大量的老片修复(将原始胶片经数码扫描处理,电脑修复,再转成4K数字格式,由于胶片电影的分辨率与4K大致相当或者会略好,故转录后能最大程度地保证电影清晰度)和新片拍摄(直接用4K数字摄影机拍摄)都已启用4K格式标准进行制作……。在北美,4K电影已开始流行起来,美国市场已经有不少的院线具备了4K放映能力,我们熟悉的很多好莱坞大片都拥有4K版本上映,例如《超凡蜘蛛侠》和《蝙蝠侠前传3》等。4K电影的未来前景如何呢,国内4K电影的普及肯定是大势所趋,就像前阿凡达带动3D电影,随着商业利益的驱动4K也会慢慢进入大众视野,成为电影院的主流。但就目前来说,阻力还是非常之大,首先,国内多数院线的放映机采用的都是2K放映机,如果放映4K电影的话势必要对播放设备进行一轮更换,高成本的设备设备更换让本来运行成本就不低的电影院来说有些雪上加霜,又有多少影院愿意更换呢?所以,现在具备4K电影播放能力的院线数量还很有限,在国内更是屈指可数(比如上海和北京两地一共仅有6家影院具备4K电影播放条件)。院线4K更迭尚且如此,普通大众想要更加亲近4K或许尚有待时日。
普及4K除了设备外还需要软件支持,所谓的软件,指的就是内容和片源,对4K电影的发展来说,要有足够多的片源才能更好进行推广。4K电影内容的发展同样面临不少问题,首先,电影公司需要花费资金去采购整套专业设备,而电影的后期制作成本,由于数据量远超过目前的2K电影,最后技术团队需要花费更多的经历对4K电影进行更为细致的处理,于是成本提高了。另外,4K电影本身由于更好的视觉效果,电影需要大制作、大投入,这对于片商来说,4K电影能否很好收回成本并且盈利,也是关注的焦点。对家庭用户来说,指望国内电视台提供4K信号算是痴人说梦(连国外日方曾放言要在2014世界杯时提供4K转播信号也都没了下文),要通过下载索取内容又因文件过大对带宽有着极高的要求(100M起);尽管索尼推出不少具备4K分辨率的蓝光影碟,但由于真正适合存放4K电影的三层100G蓝光光碟尚未投入生产应用,因此目前市面上的4K蓝光影碟仅算是填补内容真空期的过渡产品。再次,4K软件还需要播放器的升级换代,除了将PS3过渡到PS4算是水到渠成外,对于国内大都是刚刚淘汰DVD装备蓝光播放器的主流用户而言,这样的“洗牌”估计谁都伤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