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需要怎样的同业竞争关系?

  近两年参加大大小小的行业会议,总能听到关于人海战术、服务营销的各种争议。如果在商言商,这种非议也不足为奇。一个企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最基本的策略是打破原有规则,唯有如此,才能破坏和颠覆市场格局。由此引发的是原有行业利益的调整,争议无法避免。但值得人们反思的是,一个企业的成长究竟需要和外部(哪怕是同业竞争者)构建怎样的关系?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软环境?

  商场如战场,也如职场。那些业绩不佳被辞退的暂不去讲,单是成功者也有好多种。有的少年得志,忽如一夜春风来,一下长成参天大树,成为行业领导者;有的老谋深算,虽没什么高深的理论与策略,却总能左右逢源,与行业一同发展,不掉队;有的赋予激情与理想,并具备干出一番大事的资质,但有时曲高和寡,偶有碰壁。

  综观各种企业,都无法脱离行业大环境孤立存在。以目前水产业的大环境来说,散户居多,从业者整体素质不高,养殖户缺乏理性和独立思考能力,这是客观事实。针对这一现实,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市场策略,有的更加理想,锋芒毕露;有的更加现实,润物无声。任何一种策略都是企业基于自身的能力和位置做出的理性选择,很难简单地评判优劣高下。但有一种现象值得反思,在大小行业会议上,业内人士一旦谈到某种策略或举措,都不约而同提出异议甚至是非议。我最大的判断是,如果不是这个策略本身有问题,那一定是提出这个策略的方式出现了问题。由此引发的思考是,企业如何处理同业竞争的关系?

  如果要说颠覆规则,阿里巴巴自诞生之日起就在颠覆规则。不过,她并未引起竞争者的非议,甚至还不乏欣赏和追随者。究其原因,一来,它顺应了时代的发展,瞬间长成了参天大树;二来,在它的成长过程中,与传统行业不存在直接的利益厮杀,她独立于传统商业生态之外,自然免受非议;三来,互联网和电商的市场很大,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同业之间的竞争也没有到“零和博弈”这么惨烈;四来,当她成长为这个领域无可比拟的领导者时,她已经具备颠覆规则,重新制定规则的实力。

  反观水产行业则不然,很多理想化的策略或举措虽说顺应时代发展,但面对行业的现实和自身的积累,眼下一时未必能落地。它无法形成当年电商一般星星之火,顷刻燎原的态势;二来,行业竞争加剧,利润率降低,竞争已经打到底线,可谓“刀刀见血”;三来,在目前这个行业,还没有哪个企业具备压倒性优势,可以建立让其他企业无法发起挑战的规则。

  于是,问题来了。对于试图扮演变革者的企业来说,应该怎样处理同业关系,应该如何构建自己的软环境。

  《晋书》有云:和光同尘,与时舒卷。这是做人的智慧,也是做事的智慧。职场上讲究,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处理商场上的同业关系,莫不如是。具体而言,我想无非几点。

  其一,要有开放的心态,将企业主张化作行业主张,化作公共主张。敞开心扉与世界谈谈,争取更多公共组织、公共平台的支持,用众包的模式无限接近企业的理想。

  其二,对内理想,对外现实。对内大谈企业理想、公司愿景、行业未来,面对客户与同业者,则选择“行业语言”,讲他们听得懂、听得进、看得到的利益和现实。

  其三,客户中心,用户得利。一切以客户为中心,只要客户能够真正得利,任何争议最后只会剩下无聊的情绪和没有营养的口水。客户利益是牛鼻子,同业关系是烟雾弹。如果能够确保客户利益,烟雾弹终会灰飞烟灭;倘若无法保障客户利益,它则是致命的雾霾,它破坏力无穷,却又看不到、摸不着。

  新农民 农财宝典微友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