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春天

  • 来源:信息方略
  • 关键字:人工智能,机器人
  • 发布时间:2014-04-15 14:34

  从语音识别、指纹识别、图像识别,到真正能像人一样思考的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逐步走向越来越深入的智能化。智能化可能带来高难度、高危险性从业者的解脱,但同时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人关于机器是否会超越人类这个问题的担忧。

  互联网时代,从来就不缺新闻,尤其是如今各大互联网公司正在快马加鞭加速整合,更是让每天科技网站的头条充斥着各种收购、并购、融资新闻。近日, 就有这样一条新闻,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

  2014年3月21日,据《华尔街日报》网络版消息,人工智能公司Vicarious通过新一轮融资获得了4000万美元投资。这则消息之所以引人关注,是因为有这么几个备受媒体关注的人参与了这笔投资。他们分别是Facebook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特斯拉CEO伊隆·马斯克(Elon Musk)以及电影《乔布斯》中乔布斯的扮演者、硅谷科技投资人艾什顿·库彻(Ashton Kutcher)。

  这是一家怎样的公司,引得这些人纷纷投资。据悉,Vicarious这家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有着很大的野心,他们希望将来能“复制大脑皮层,将皮层使用程序语言转化,然后制成‘真正像人一样思考’的机器人”。人工智能的魅力也由此显现,事实上,谷歌在早一些的时候刚刚以4亿美元收购了另外一家人工智能公司——Deep Mind。

  科技界个大佬纷纷把视线集中在人工智能领域,也恰恰说明了人工智能的热度在逐渐回升。

  走近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英文名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指由人工制造出来的系统所表现出来的智能。其核心领域包括推理、知识、规划、学习、交流、感知、移动和操作物体的能力等。这是维基百科对于人工智能的解释,人工智能也随着历史发展,演绎出了强弱两种智能。

  其中强人工智能的支持者认为有可能制造出真正能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智能机器,并且这样的机器将被认为是有知觉的,有自我意识的。在这其中,还分为两类,一种是类人的人工智能,即机器的思考和推理就像人的思维一样;另一类是非类人的人工智能,即机器产生了和人完全不一样的知觉和意识,使用和人完全不一样的推理方式。

  而弱人工智能的观点则认为不可能制作出真正地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智能机器,他们认为那些机器只不过是看起来智能,但实际上并不真正拥有智能,也不会有自主意识。

  通过上面的介绍,可以清楚地发现,这篇文章所提到的人工智能,指的是强人工智能。虽然Vicarious公司的野心还需要很长时间来实现,但是Vicarious联合创始人斯科特·菲尼克斯(Scott Phoenix)表示,“你将有一台像人一样思考的电脑,不同的是它不用吃饭和睡觉。”

  人工智能发力医疗健康领域

  如果说Vicarious听起来太科幻的话,那么接下来看一个更真实的智能机器人。

  近日,GE医疗发布了一款移动机器人,名为IGS智能移动介入“机器人”,“它能帮助医生快速决策,更有效地应对心脑血管、癌症等重大疾病的挑战”。据悉,这是世界上第一款可以自由移动的大型医疗设备,它拥有类人的“智慧”,“可探知人体深层器官,形成动态精准的三维图像,并对心脏手术、血管手术、神经手术、肿瘤介入手术进行三维的智能导航,可提供针对20多种疾病手术的全程智能引导,优化手术流程,缩短手术时间,降低造影剂量和80%以上的射线剂量,实现全方位医患安全。”这个耗费100多位顶级科学家,上千位工程师历时三年研发出的设备,将“引领介入复合手术进入新移动智能时代”。

  此外,今年的CES全球电子消费展上也有一款医疗行业的人工智能产品,这款人工智能机器人Mother可以像妈妈一样照顾孩子,“了解你的习惯,并密切留意你的行动,提醒你需要做的事情,比如到时间需要服药了,家里没有人时要关掉温控器等等。”

  在不久的未来,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将进入人们的生活。智能机器人对于高难度、高危险系数的行业从业者来说,是一个福音;但是对于普通工种的从业者来说,则会被种种疑虑环绕;而对于哲学家、社会学家等人群来说,则会担忧机器是否会超越人类这个问题。

  机器人:工具or人

  在机器人一点点进入到人们的生活的时候,人们从扫地等家务活动中解脱出来,也将从儿童、老人的看护中解脱出来,未来甚至会从思考商业决策中解脱出来。在这个技术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人们从各种纷繁复杂的事物中解脱出来,但是之后人类要干什么?这个问题引得不少人担忧。科幻片里那种人类被机器统治的世界是否会到来,也同样让人担忧。但是这些担忧是否真的必要,下面就引述一段虎嗅网站一篇文章中的话来说明。

  “阿西莫夫(现代美国最著名的科普作家)也设想过类奇点后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工智能和‘后人类’同时存在,但人工智能仍然以服从后人类的命令为天职——如果人类以一种更加先进的方式统治地球,那么奇点(技术奇点)的意义也就自然消解了。更加直接的反对意见来自认知科学家Steven Pinker,他认为许多科学幻想,比如穹顶城市、核能汽车等等设想都没有能够实现,而技术奇点很可能也是一个伪命题。企业家和工程师Martin Ford则以更为理性的方式分析了技术奇点的可能性。他认为这个命题存在一种‘技术悖论’——在达到技术奇点以前,大量的劳动力必然已经被机器所替代,由此带来的大量失业将会导致需求的直线减少,因此减少了科技投入的激励,阻滞技术发展到‘奇点’的程度。”

  梁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